(海南廣播電視總臺公共頻道,海南 ???570100)
影視后期制作和編輯的開發(fā)已經有了很多的編輯軟件,便于后期編輯,不同的軟件對硬件的要求也不同,工程質量越高,使用的硬件設施配置越高。影視的后期制作可以分為線性編輯和非線性編輯,而處理技能的選擇是根據不同成品的要求進行的。
影視的發(fā)展和成熟與影視剪輯藝術的進步是分不開的。早前,影視編輯工作人員也叫作影視剪接,是根據導演的意志進行作品剪輯,但是在逐漸發(fā)展過程中,因為導演工作繁忙,剪接師無法與導演分享他最初的理念,也無法幫助導演完成創(chuàng)意構思。所以到了后期,把影視編輯稱為“輔助創(chuàng)造”是恰當的。這種情況可能與我國建國初期的實際情況是一致的,當時導演的文化水平相對較高,有的從事戲劇編舞、歌劇創(chuàng)作。然而,剪接工人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在實際工作中,他們更注重拼接技術和制造過程的繁重操作。
什么是剪輯?簡單地說,剪輯就是通過技術手法將影視作品的主體動作進行組合,并且產生新的藝術表現形式的過程。其中,剪輯主體包括插圖剪輯和聲音剪輯。剪輯的最終目的就是將圖像與聲音進行融合,完美地呈現出影視效果,給人以美的享受。剪輯的屬性確定剪輯操作的內容和主要操作。選擇剪輯的材質、確定剪輯,并確定“帶”的基調。剪輯的操作是大型的,一個影片中,小剪輯制作占的比重很大。
一般來說,作為一名影視后期剪輯人員,在按照視聽語言的規(guī)則選擇和組織原材料時,要對影視作品有一個整體認識,要充分了解作品創(chuàng)作人員的想法和要求,對不同的作品要有不同的了解。通過對作品的了解,將作品的內涵與風格相契合,將畫面、配音、字幕、音效融合組合,其實在這一過程中,是一個全新的創(chuàng)作過程,剪輯師掌握著整部作品的節(jié)奏與走向,因此,剪輯師要根據影視作品的風格與表達,處理好剪輯的節(jié)奏,如時間的變化和時間的變化空間,不同視覺距離和角度的造型組合,鏡頭的數量和順序的排列,聲音和繪畫的結合等。
影視作品具有其特殊性,就是其圖像與聲音必須符合觀眾的審美需求,同時也必須要符合影視的基本表現規(guī)律。因此,這也對影視后期剪輯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即影視作品后期制作要達到自然、流暢、無跳躍感的基本效果。所以,對畫面和鏡頭組接進行處理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對于屏幕的選擇,影視后期剪輯人員需要篩選大量的材料再進行選擇,粗加工、細加工、分類、再選擇。對于影視作品來說,畫面和鏡頭的組接是否能夠將良好的構圖性、視覺沖擊力反映出來,對作品的主旨與風格表格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對畫面與鏡頭組接進行處理,是影視后期剪輯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在影視作品中,由于拍攝手法、設備條件、光影效果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對創(chuàng)造意境、形成色彩的基調、喚起觀眾的情感共鳴等效果會產生一定的偏差。因此,有必要使用非線性編輯軟件、影視后期的特效組合軟件,對光線和色調進行處理,處理調色,使色調與光影銜接,協(xié)調畫面??梢允褂靡粋€特寫鏡頭插入兩個不同的鏡頭之間,起到過渡(緩沖器)的作用,以減少視覺刺激給觀眾。
如前文所說,處理好影視作品的聲音與畫面的關系,是影視后期剪輯的重點,如何實現聲音與畫面的完美融合,呈現出聲音與畫面的平衡比例,使得最終呈現出來的影視作品畫面層次清晰、自然流暢、賞心悅目,滿足廣大觀眾精神文化需求,這是影視后期剪輯人員需要著重考慮的因素。同時,影視作品的聲音與畫面存在著互補,當畫面元素缺失、效果不佳時,可以通過配音與背景音樂進行畫面渲染與情感烘托。同樣的,為了彌補影視作品拍攝原聲的不足,為了生動地塑造藝術對象,反映客觀生活,也可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如音質調整,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聲音進行處理,混響、延遲、速度變化等,以達到更好表達的目的。聲音與繪畫的結合通常是同步的,而聲畫則是相反的兩種形式。
作品的成功與否,后期編輯和剪輯藝術效果非常重要。通過視頻后期處理編輯藝術,使整個作品更加完美。在此過程中,沒有明確區(qū)分技術造假和藝術性的區(qū)別,隨著事后編輯技術的發(fā)展、進步,以及后期編輯制作的完成度提高,作品的特性表現出來,但是也要防止影響質量效果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