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兵
(惠州太勝預拌混凝土有限公司,廣東 惠州 516211)
十九大已經順利閉幕,環(huán)境保護再次成為重點工作。從長遠來看,環(huán)境保護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作,是造福子孫后代的工作。
嚴抓環(huán)保情況下的市場情況對混凝土企業(yè)來說,難免有些不適應。具體到從事混凝土技術管理的人員,面臨的問題主要在于:原材料供應緊張,材料來源復雜,品質劣化,不合格原材料的處置,生產過程中控制難度增加,材料波動引起的產品投訴和糾紛。問題有很多,從目前情況來看,在短期內也不會得到解決,甚至隨著環(huán)保工作力度的加大,情況會變得更加嚴峻。如何在困境中找出路,把混凝土質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是擺在技術管理人員面前最緊迫的工作。筆者結合自己的一些實際工作經驗,拋磚引玉,與大家共同探討。
嚴抓環(huán)保情況下的廣東市場,原材料供應最緊張的是砂、石等混凝土骨料。首先是材料來源復雜,三五個供應商拉來七八種不同產地的砂、石是非常普遍的情況;其次是材料質量下降,砂、石含泥量較以前明顯增大,級配分布不均勻、不合理,淡化砂氯離子含量波動大,碎石壓碎值超標等。
加大技術儲備,在實際試配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廠控指標;加強進場砂石的監(jiān)管和抽檢頻次,安排專人負責砂石的分類分倉堆放管理;嚴守質量底線,在廠內建立小型水洗線,對氯離子超標的淡化砂和含泥量超標嚴重的砂石,先進行水洗再投入使用;對于壓碎值超標的碎石嚴禁用于高等級混凝土;級配不均勻、不合理的砂石,在生產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按不同比例搭配使用。
增加優(yōu)質供應商,每種材料至少儲備兩家供應商;根據試驗試配和實際生產情況建立廠控指標;在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增加材料抽檢頻次;交叉進行各種材料之間的適應性試驗。
改變技術理念,作為技術管理人員,需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鉆研和探索精神,擴大知識面、學習新知識,用先進、科學的知識理念武裝自己。比如采用數字量化配合比設計方案、骨料飽和面干配合比設計方案、預濕骨料法等。具體在生產方面借鑒的是預濕骨料法,在砂石骨料堆場安裝噴淋裝置,保障噴淋全面覆蓋。這樣做的好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砂石含泥量對外加劑適應性的影響,對生產過程中外加劑的用量控制較為有利;基本避免了砂石堆場的揚塵環(huán)境,對環(huán)境保護有利。不足之處:砂石材料的含水率變化較大,需要品控技術員有足夠的經驗應對;耗水量大,對堆場排水系統(tǒng)要求高,否則容易造成場地積水。
增加技術儲備,樹立“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創(chuàng)新精神,做到事前有預備方案、事中有控制方案、事后有處理方案。針對不同原材料進行全方位的交叉試驗和試配,收集有效數據,建立健全生產配合比儲備庫,保證在現有種類材料的情況下,每一種材料的更換使用都有對應的調整方法,不因材料的更換而影響生產進度。
從事技術的工作人員,還需要具備吃苦耐勞的工作精神。在材料進場時,原材料檢測員要做好入庫前的檢測和原材料分類分倉存放的管理工作,保證 24 小時換人不斷崗;生產過程中,品控技術員要隨時根據材料的變化在授權范圍內進行配合比調整,做好出廠混凝土的開盤鑒定和拌合物性能試驗,經常巡查砂、石堆場的材料質量情況;現場技術員對重點項目進行現場跟蹤、現場服務,及時將現場施工情況反饋給品控技術員和調度員,配合監(jiān)理進行開盤鑒定,督促和指導施工單位進行正確的養(yǎng)護。
在嚴抓環(huán)保的情況下,混凝土原材料種類繁多、質量良莠不齊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大環(huán)境如此,雖然可以向老板提供一些開拓的思路,比如兼并上、下游產業(yè)鏈,從源頭上把控質量;投資站內小型砂、石優(yōu)化精化設備;站內建設水洗線等。但更多的,還是應該著眼于從技術的層面來分析、處置問題,筆者認為只要肯動手動腦,辦法總會比困難多。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困境之中,苦練內功,多做預案,尋找平衡點,合理控制優(yōu)化成本,和企業(yè)一起迎難而上,一定能闖出一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