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華
(山西省人民醫(yī)院 山西 太原 030012)
口腔正畸固定矯治器是臨床中口腔矯正常用的設備之一,具有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但容易并發(fā)牙釉質脫礦[1]。在外國有相關文獻表明,患者采取正畸固定矯治器術后依然會發(fā)生很多的牙釉質脫礦,而且這種牙釉質脫礦在臨床上高達40%~70%。為進一步了解患者群體正畸固定矯治術后牙釉質脫礦發(fā)生的情況,以作為預防和減少牙釉質脫礦措施實施的依據(jù)與借鑒?;诖?,筆者對我院50例采用正畸固定矯治器進行治療的患者進行了研究?,F(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在我院牙科診所2014年3月到2014年6月進行的正畸固定矯治器治療的50名患者,男25例,女25例,年齡均在13~19周歲,50例患者都采用方絲弓、直絲弓矯正進行治療,療程為(21.4±9.6)個月。
手術過后把矯治器拆下來后,使用醫(yī)學酒精進行清洗牙齒表面的釉質粘接劑,觀看并記錄下牙齒的唇頰面,牙齒表面的損傷和和硬度,有不透明的白堊狀或染色斑點、斑塊就是釉質脫礦,并記下牙位和脫礦地方。牙齒脫礦程度分3個層次,0層:牙釉質表面干凈,1層:牙釉質表面可見少許堊色斑點,斑塊面積≤牙齒面積50%,2層:牙釉質有一般白色堊斑,斑塊面積大于其所在的一半;3層:牙釉質表面重度有白堊色斑而且占滿了所在的分區(qū)面積。把全部治療前后的照片由2名醫(yī)師分別判斷[2]。
使用SPSS22.0軟件對所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過正畸固定矯治器治療的50為病者出現(xiàn)了牙釉質脫礦有25例,概率為50.0%。在1000顆牙齒里,有100顆牙齒發(fā)生牙釉質脫礦,概率為10.0%。當中下頜牙20(20%)顆低于上頜牙80顆(80%),組間差異顯著(P<0.05);下頜壓明顯低于上頜牙的脫礦指數(shù),結果如表1。
表1 經過正畸固定矯治器治療的50位病者
在100顆脫礦牙里,0級13顆,1級48顆,2顆27顆,3級12顆,其中1級居多,與0級、2級和3級對比,結果表2。
表2 1000顆牙齒中100發(fā)生脫礦程度
患者在采取正畸治療的時候,固定矯治器在臨床一直都是主導作用。隨著醫(yī)學的進步,固定矯治器對牙釉質脫礦有顯著的效果,固定矯治技術不斷的提高提升改進,有效提高了正畸矯治效果。在牙科診所中牙釉質脫礦是普遍的并發(fā)癥。有文獻報道,患者在采取正畸矯治器,有兩個階段,早后期脫礦[3]。早期主要原因是在安裝矯治器中發(fā)生了牙釉質溶解,使牙釉質表面的礦化物消失。后期的因素是矯治器對口腔牙齒清潔造成的,提供了細菌生存的條件。經過本研究,經過正畸固定矯治器治療的50例患者,發(fā)生了牙釉質脫礦有25例,發(fā)病率50.0%。在1000顆牙齒中,牙釉質脫礦有100顆,發(fā)病率為10.0%,和國內文獻報道結果一樣。進一步說明口腔固定矯治器行使程中,100顆脫礦牙中,上頜80顆(80.0%)和20顆下頜(60.0%),下頜牙明顯低于上頜牙,下頜脫礦指數(shù)明顯低于上頜牙(P<0.05)。發(fā)生這種原因有幾下幾種因素:(1)上頜牙有些地方不清潔,菌斑一直停留。(2)上頜牙有些地方比較特殊,離唾液遠,牙齒和唾液沒有接觸的機會,處于在酸性環(huán)境中,進一步加重脫礦癥狀。
以上所述,針對牙釉質脫礦發(fā)生率較高的牙位,要早點預防。有研究表明[4-7],使用正畸固定矯治器當中,把保護劑涂抹在牙齒面上,可以防止牙釉質脫礦。
[1]胡煒,王勤,傅民魁,等.口腔正畸固定矯治器應用中牙釉質脫礦的臨床調查[J]. 中華口腔正畸學雜志,2001,8(s1):51-54.
[2]徐澤.口腔正畸固定矯治器應用中牙釉質脫礦的臨床調查研究[J].口腔醫(yī)學,2013,33(9):604-606.
[3]王焱,沈麗曼,盧艷華,等.口腔正畸固定矯治器應用中牙釉質脫礦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yī)藥,2017,39(18):2778-2781.
[4]黃小洋.口腔正畸固定矯正治療中牙釉質脫礦的臨床分析[J].世界中醫(yī)藥,2016(b03):400-400.
[5]高振淑.口腔正畸固定矯治器應用中牙釉質脫礦的調查[J].全科口腔醫(yī)學電子雜志,2015,2(12):124-124.
[6]索南.口腔正畸固定矯治器應用中牙釉質脫礦的調查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28).
[7]孔錦宇.口腔正畸固定矯治器應用中牙釉質脫礦的臨床調查分析[J].全科口腔醫(yī)學電子雜志,2016,3(8):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