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姨太
翻開這本英文名為“一束綠色古老的光”的奇幻小說之前,讓我們回顧數(shù)年前第一次閱讀《灰姑娘》的情景。
王子拿著灰姑娘遺失在舞會上的水晶鞋,全城尋找腳能匹配這只鞋的主人。兩個姐姐削足適履未嘗,王子找到了灰姑娘,最后的最后,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這么些年來,從來沒覺得哪里有什么異樣,直到讀到《尋找牧神的男孩》的第31頁,故事的第二主人公,我們的吉蘭多爾先生,坐在森林里,對第一主人公小男孩說:
年輕人,你聽過灰姑娘辛德瑞拉的童話吧?
……我點點頭。
吉蘭多爾先生審視著他那動來動去的手指,似乎在那里找到他想說的話了。就像我的指甲一樣,他的指甲沾滿了泥土,手上沾滿了泥巴。
“一只丟失的鞋子,”他說,“就像故事里說的,一只水晶鞋或皮鞋。但是細節(jié)改變了。事實是……事實是在故事后面……就是除了她,沒有一個女孩兒的腳可以穿上鞋子,你認(rèn)為這是為什么?”
我眨著眼睛,想著這個故事?!八幸浑p精致的小腳?!?/p>
“你真這樣認(rèn)為嗎?”吉蘭多爾先生熱切地向前靠,我退縮了,心神不寧。
“王子到處尋找!”他說,“來自四面八方的少女們強迫她們的腳穿進那雙鞋。你真的相信灰姑娘辛德瑞拉在這王國里有著一雙最小的腳嗎?不論誰說,這個故事總讓我們相信她是漂亮的……相信王子會不惜一切代價找到她。”
吉蘭多爾先生果斷地伸出了他的手,好像這樣我就能明白他的意思?!爱?dāng)然高個子矮個子都可能非常漂亮??墒潜人吣蔷吞吡?,比她矮那就像一個小孩子一樣。辛德瑞拉的個子肯定是不高不矮,剛好合適。如果王子尋找著如此身高的人,為什么要讓所有特定的少女試穿鞋呢?你知道嗎?”
我沒有回答。他說到重點上了。
……吉蘭多爾先生往下看了看自己穿破的靴子。“灰姑娘的腳跟大多數(shù)的人比起來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但她的腳的大小是與眾不同的。”
祖母抬起頭來,語氣平淡地說:“那是真的。當(dāng)我第一次聽這個故事時,聽說姐妹們毀傷自己的腳,想讓腳變成適合的大小。其中一個切掉了她的腳趾頭,另一個切掉了她的腳后跟。”
“兩個人的努力都白費了!”吉蘭多爾先生說,“如果鞋子適合灰姑娘的腳,這能說明什么呢?”
我試著想象她的腳,那雙腳在我腦海里并不漂亮。
“為什么,她肯定都沒有,”吉蘭多爾先生明快地說,“沒有腳趾和腳后跟。”
“誰給了她這雙鞋?”吉蘭多爾先生說,“誰改變了她的命運?”
“仙女,”我趕緊說,“圣母的仙女?!蔽夷樕虾鸵r衫的汗水變得涼颼颼的。
“你不能只知其一?!彼麎旱吐曇?,靠得更近,“出于善良或惡毒的原因,這個傳給我們的故事已經(jīng)被修改得模糊了灰姑娘的出身。事實是因為他不一樣,她被她的繼母及女兒們虐待?!彼衩氐乜聪蛞贿?,然后又直直地看著我,“灰姑娘不是原始人的女兒,也不是現(xiàn)代人的女兒,她的家族非常古老?!?/p>
在他說完前,祖母松開他右靴子的鞋帶,用雙手抓著,然后把它脫了下來。在那里,在朦朧的晨光下,我看到他褲腿里那被褐色粗毛所覆蓋的骨關(guān)節(jié)凸出——那不是一只腳,而是一只分裂開的山羊蹄子。
1
故事到這里,真正開始了。
而吉蘭多爾先生這雙“山羊蹄子”,這雙揭開了為什么只有灰姑娘能穿上那雙鞋秘密的腳,正是此書的謎面,謎底,以及牽連起整個故事的核心。
至此我們終于知道,這位住在森林中的,男孩兒祖母的舊相識——吉蘭多爾先生,神神秘秘地只能在深夜探訪祖母家的怪異人物,正是古希臘神話中描述的“農(nóng)牧神”——半人半羊,森林的守護者,赫爾墨斯之子。
沒錯,你我心中都浮現(xiàn)起《潘神的迷宮》。小說與電影有許多相似之處:二戰(zhàn)背景,殘暴的法西斯軍官與善良的人民,奇詭美麗的森林與可怖的神秘雕像,一個小孩兒遇到一個神。
提取出這些共同點只是為了讓讀者對《尋找牧神的男孩》有更直觀的想象,而那些差異之處則是作為相似體裁的小說,超越了電影《潘神的迷宮》的地方。
我們不會在文本中感受到電影里那種為了視覺震懾力而營造的CG特效,即使只讀了上面的那段引文,你也能馬上分辨出,作者Frederic S. Durbin是多么準(zhǔn)確地將一個溫和、善良、友好的老農(nóng)牧神送到我們面前,他絕不是可怖的。
吉蘭多爾先生充滿溫情,愛上了男孩兒的祖母——祖母當(dāng)年尚是小女孩,為了免于祖母遭受到村民的異樣對待和非議,數(shù)百年來,他藏身于森林中,甚至在祖母與凡人開始了婚姻生活后,緘默幾十年,換取心上人的平靜生活,在自己的農(nóng)牧家族因為戰(zhàn)爭而回到神界時,為了守護祖母,故意錯失躲避戰(zhàn)火的機會,留在距祖母最近的,藏著神廟秘密的森林之中。
不可辯駁的一個小心思是,全書之中,除了吉蘭多爾(GIRANDOLE)先生,其他人名,祖母M,敵人P少校,被祖母一家救助的受傷敵軍飛行員R,全是以單個字母代替,唯有農(nóng)牧神被賦予了名字——GIRANDOLE。
這個不常見的名字,在英文中的釋義為“旋轉(zhuǎn)煙火”。
你見過那種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延時攝影里的旋轉(zhuǎn)煙火么?它們會在空中燃燒出美麗的圓形圖案,而圓形中間那個巨大的黑洞,每次看到我都會想起馬戲團里可以跳過去的火圈,似乎跳了過去,就是另一個時空,另一種世界。
私以為,作者留給我們的謎語,打開它的鑰匙正在這里,吉蘭多爾先生儼然能夠通過一扇未知之門,回到自己的世界。
2
那個門在哪兒?
故事延續(xù)下去,受傷的敵軍飛行員R,祖母M,小男孩,用盡所有的智慧去探索這扇門的存在。
在解謎的過程中,自然無與倫比的美景,小村落純樸真摯的人際交往,戰(zhàn)亂年代的家族感情,隱秘的愛情,對戰(zhàn)爭意義的追問,全被作者揉入其中,慢慢發(fā)酵,滋養(yǎng)成這樣一本如同夾著乳酪的,新鮮出爐的抹茶燕麥面包中。
作為讀者的我們咬一口下去,除了感受到那些分明材質(zhì)帶來的味覺變幻,也隨之與那些細膩的觸感相遇,在人物的神色變化,男孩兒的心理波動,戰(zhàn)時的緊張氛圍與森林的古老雋永中周轉(zhuǎn)回旋,抵達小說閱讀時那種身處無人之境的至深快感。
納博科夫在自己的演講《文學(xué)藝術(shù)和常識》中總結(jié):
“這種為瑣細之事而驚嘆的能力——不管危險如何緊迫——這些靈性突然的離題之語,這種生命之書里的腳注,是人類意識的最高形式,正是在這種如孩童般的揣測中……我們知道這世界是好的。”
所以《尋找牧神的男孩》是好的,有好作家Durbin為我們搭建這一切,那些瑣事和細節(jié)——花園里的倒掛金鐘與紫錦草,黎明將至而深夜未息之時蒙上薄霧的森林,過世的祖父親手打造的木質(zhì)家具,午后花園長椅上的小憩,祖母定時購買的冰塊……即使謎底解開,一切歸于平靜,這些細節(jié)描寫一磚一瓦地壘起來的那個小小城堡,仍舊留在了每一個讀過的人的心里,那里是世俗未經(jīng)踐踏之地,是作者極盡所能為我們鑄造的真摯善美所在之地。
3
幾乎所有有書評欄目的西方紙媒都不吝溢美地為《尋找牧神的男孩》賦予了極高的評價,但我最喜歡的是原文版的編輯的點題總結(jié):
“它教會我們勇氣和犧牲的價值?!?/p>
《尋找牧神的男孩》絕不是甜如爆米花一般的大團圓小說,無論是開頭粉碎性的對抱有灰姑娘與水晶鞋美好幻想的讀者的沉重一擊,還是帶著一些宿命的無奈和悲涼的結(jié)局,作者甚至有意站在美好童話的對立面,平靜地講述懷疑的丑惡,被揭開的傷疤,瘋狂的戰(zhàn)爭,殘忍的愛。
他就是這樣一步步地,讓故事的主角,小男孩,去承擔(dān)困難,承擔(dān)殘酷,承擔(dān)至親訣別,終于成長起來。
也因為這樣,如果你是一個已為人父母的讀者,把這個故事拿給孩子分享,這個故事教給孩子的,遠比那些美麗的糖丸小說有萬倍的說服力和啟示意義。
在故事的結(jié)尾,已經(jīng)長大的小男孩自白:
在我通往成人的道路上,我的心第一次被分成了兩半,這是我內(nèi)心的第一次掙扎。我意識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得把你的心留在不同的地方,去往一個地方,就得離開另一個地方。
在通向成人世界的道路上,比起那些小心翼翼呵護起來的幻象,解謎的能力,與現(xiàn)實搏斗的能力,更值得被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