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超銘
【摘 要】隱私是每個社會公眾都擁有的一項事物,其主要指個體不愿意被他人了解的私人信息,比如個人的日記信息、聊天信息等等。而隱私權就是指個體擁有維護自身隱私的權利,目前主要指隱蔽權和利用權這兩種。本文主要就隱私權涉及到相關概念進行解釋,希望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隱私權的實質內容。
【關鍵詞】隱私權;內涵;人格權
一、隱私的含義
針對隱私的概念界定,國內的法律界仍然存在較大的分歧,但是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種主要的觀點:第一,隱私代表的是個體不愿意被他人所知道或橫加干預的私人生活,個人信息、個人生活、個人處理私事這三方面內容都屬于隱私的范圍;第二,隱私是指個體私生活或者個人私人信息不會受到其他人的非正常干擾或者非正常搜集、公開等,這種觀點主要將隱私分為兩個方面,即私人生活的寧靜和私人信息的隱秘;第三,隱私主要是指個體不愿意被他人所知曉的信息;第四,隱私又稱私生活,其將個人生活與公眾活動做了一個明顯的區(qū)分,隱私代表的是與公眾生活無關的事項,比如私人的活動、私人的活動空間和私人的所有信息等;第五,隱私是指與公共利益、群體利益無關的,當事人不愿他人知道的信息、不愿他人干涉的個人領域。其主要包括三種形態(tài):一是個人信息,屬于無形隱私;二是個人私事,屬于動態(tài)隱私;三是個人領域,屬于有形隱私。
針對以上的各種觀點,筆者再結合自己對于隱私的理解,主要認為隱私應當符合兩個條件,首先隱私是與社會公眾利益無關的私人信息,也就是隱私不會對他人的生活造成影響,比如個人的財富、個人的住址等信息;其次是隱私屬于個人不愿隨便向社會公開的,其中“不愿隨便”是關鍵信息,換句話說,有的隱私當事人在特定條件下對特別的人,比如親人或者親密的朋友等,愿意主動地向他們公開,那么這類公開的信息其實也屬于隱私,它只是針對特定的人進行公開而已,所以這些知悉隱私的人也不可將這類信息進行隨意的傳播,否則就可以視作侵犯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二、隱私權的含義與客體
目前我國對于隱私權的含義和客體界定同樣有不同的爭論,主要也分為以下幾種觀點:第一,隱私權代表的是個人有權利不向他人公開自己的私生活;第二,隱私權是指個人可以憑借個人的意志來支配個人的信息,這些私人信息要符合兩方面特點,一是其完全屬于單獨個人,二是其與社會公共利益完全沒有關系;第三,隱私權是個人有權要求個人的生活或者活動不會被外人無理由的橫加干預;第四,隱私權是當個人不愿意公開自己的個人信息或者不愿意被他人打擾自己私生活時,他人就不能以非法的手段來干擾、搜集和傳播自己的隱私,否則就算作侵犯了個體的人格權;第五,隱私權是個人的私事和秘密,在沒有征求本人同意的情況下,不能被隨意進行公開的權利。第六,隱私權是指個人可以根據個人的意志來決定他人是否可以了解自己的私人事務或者是否可以對自己的私人事務進行干預,所以這種觀點將隱私權視為一種選擇權。
在明確隱私權的含義之前,首先要明確隱私權的客體是什么。國內關于隱私權客體的相關研究目前還不太多,主要分為以下幾種:第一,私人的信息就是隱私權的客體;第二,隱私權的客體包含幾方面內容,分別是個人安定的生活環(huán)境、個人的信息以及信息的相關載體,比如存放個人信息的日記、檔案等等;第三,隱私權的客體主要指個人的信息、個人的活動場所和個人的生活領域這三方面內容;第四,這種觀點就相對比較直接,其認為隱私權的客體是隱私本身。
筆者認為,上述關于隱私權客體的概念界定都存在一個共同的錯誤,就是其將隱私權客體的概念與隱私權對象的概念混為一談,甚至很多觀點是直接從對隱私權的概念界定中提取的隱私權客體的概念界定,顯然這種觀點是非常草率的。實際上,人們之所以在生活中強調每個人都擁有隱私權,同時會對個人信息被公開存在反感情緒,其主要原因在于當個人的信息被其他人了解以后,可能會造成個人的尊嚴和私人利益受到嚴重損害。所以,應當由信息主體來決定自己的私人信息是否被公開、何時被公開、怎樣被公開、對哪些人公開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混淆隱私權的對象和隱私權的客體的相關概念,隱私權對象的意義比較直接,就是指個人的私人信息,而隱私權的客體則代表間接的含義,就是指個人的私人信息背后所代表的利益。所以隱私權是指個人對其隱私(所體現(xiàn)的)利益的自由支配權。那么隱私權的客體就應當被定義為,與社會公眾利益完全無關的私人信息背后所代表的利益,主要可被大體分為直接利益和間接利益兩方面內容,直接利益包括人格獨立和個人尊嚴等,間接利益指在社會上的良好形象所帶來的好聲譽、社會交往的便利以及涉及的經濟利益等。
三、隱私權的內容
同樣,對于隱私權的內容,國內學者主要分為以下幾種觀點:第一,隱私權的內容可以分為隱私權和公開權這兩部分內容;第二,隱私權的內容,主要包括保護個人隱私,使其可以不受他人隨意侵害的權利以及可以根據個人的意愿來披露個人隱私的權利;第三,隱私權的內容主要可分為四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隱瞞權、利用權、維護權和支配權;第四,隱私權的內容包括主體對隱私的控制權和利用權。
筆者認為,隱私權的內容屬于一直在變化的內容,其會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而不斷發(fā)生內容的調整。筆者認為,現(xiàn)代隱私權的內容可以分為隱蔽權和利用權這兩個方面。隱蔽權,是指主體在一定條件下防止他人或某個群體主動獲取個人隱私的權利。利用權,是指主體就其個人的信息進行利用的權利,主要包括自己利用的權利和許可他人進行利用的權利。當然,主體行使個人隱私的利用權,并非總是為了獲取利益,有時也為了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獲得好的聲譽,為自己的社會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利明,楊立新.人 格權與新聞侵權[M]. 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15
[2] 張新寶. 隱私權的法律保護[M]. 北京:群眾出版社,2011.
[3] 劉德良. 論隱私權[J]. 新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