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輝
羅炳輝,1897年12月22日出生于云南省彝良縣大河鄉(xiāng)阿都村偏坡寨的一個漢族農(nóng)家。他少時性情剛烈,好打抱不平,人稱“吃了雷公膽的干娃娃”;青年時加入滇軍,后投奔孫中山,參加過北伐戰(zhàn)爭。1929年7月,他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率江西吉安靖衛(wèi)大隊起義,歷任紅軍團長、縱隊司令員、軍團長,八路軍副參謀長,新四軍支隊長、師長,山東野戰(zhàn)軍第二縱隊司令員、山東軍區(qū)第二副司令員兼新四軍第二副軍長。1946年6月21日,羅炳輝因積勞成疾病逝于山東蘭陵。1989年,他被中央軍委認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36位軍事家之一。
多年軍旅生涯的磨練,使得羅炳輝不僅武藝高強,而且有膽有識,謀略過人。在他的身上,發(fā)生了許許多多傳奇的故事,比如,“從奴隸到將軍”的神奇經(jīng)歷;刀劈三關(guān)的神勇故事;深厚的武術(shù)功底;歷經(jīng)槍林彈雨身上卻很少傷疤的“神仙福氣”等等。曾有軍事迷撇開解放軍36位軍事家各自的文韜武略和戰(zhàn)功戰(zhàn)績不論,專門對他們的單兵素質(zhì)進行逐一評估,結(jié)果顯示,整體排名并不靠前的羅炳輝應為其中佼佼者之一。那么,神奇將軍羅炳輝之“神”在哪里?
射擊,位居軍人五大技術(shù)(射擊、投彈、刺殺、爆破、土工作業(yè))之首,其重要性可見一瞥。羅炳輝出身行伍,喜歡玩槍,自是練得一手好槍法。相傳他百米之外打雞蛋,五十米打飛鳥,彈無虛發(fā)。雖然如此,可他仍然堅持經(jīng)常端起八九公斤重的輕機槍練立姿瞄準,有時還在槍口上掛上一支步槍或幾個手榴彈以增重。多年來,他一把左輪手槍(現(xiàn)存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從不離身,一旦發(fā)現(xiàn)目標,便會閃電般掏出槍來,手甩槍響,發(fā)發(fā)中的。那時,每逢羅炳輝下部隊,或是到群眾中,或是出席有關(guān)會議,戰(zhàn)士們懇請他演示槍法絕技是常有的事。就像是固定保留節(jié)目一樣,羅炳輝也是有求必應,每次都引得全場歡聲雷動,掌聲如潮。
1935年5月,紅軍長征路過彝族聚居地普格,時任紅九軍團軍團長的羅炳輝親自出面做彝族頭領(lǐng)的工作,和他們談判,曉以大義。在說明紅軍借道是為了北上抗日的大道理之后,他說:“紅軍不開槍,不是怕你們,是為了避免對彝族造成傷害,說明紅軍和彝族同胞是一家人。如果硬打,你們100多人的隊伍,不用半小時,我們就可以把你們?nèi)肯麥?。”那個彝族頭領(lǐng)是個強悍驍勇的好獵手,自恃槍法好、氣力大,方圓幾十里沒有對手。他對羅炳輝的話半信半疑,便提出要比試比試,羅炳輝欣然應允。彝族頭領(lǐng)叫手下在百米之外點著3炷香。羅炳輝毫不遲疑,拔槍就打,槍響香滅。這時,湊巧頭上飛過一只山鷹,羅炳輝一揮手,“砰”的一聲,山鷹墜落下來。站在一旁的彝族武裝兵丁不約而同地連聲叫好。那個彝族頭領(lǐng)看了好半天才回過神來,對羅炳輝的槍法佩服得五體投地,再看看身材魁梧的羅炳輝,赳赳而立,一副英雄氣概,也就再也不提什么比力氣之類的事了。于是,他叫手下拿酒來,要和羅炳輝喝結(jié)拜酒,愿彝族兄弟世世代代和紅軍結(jié)為友好。就這樣,羅炳輝率部順利通過彝民區(qū)。
紅一、四方面軍會合后,分左、右路軍通過草地北上。羅炳輝的紅九軍團(改稱為紅三十二軍)隨左路軍行動。由于張國燾的分裂主義,紅一方面軍的五、九軍團和紅四方面軍在川西徘徊了近一年。1936年6月,紅二、六軍團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后,羅炳輝的三十二軍奉中央軍委之命與紅二、六軍團合編為紅二方面軍。7月,羅炳輝率部第三次過草地。在經(jīng)過藏區(qū)喇嘛寺時,由于紅軍規(guī)定不準進寺廟,部隊只好在野外露營。夜里,一股敵人騎兵偷襲我軍營地,抓走了兩名紅軍戰(zhàn)士。羅炳輝聞訊后,迅即上馬,帶領(lǐng)部隊奮力追趕。途中,他看見兩個敵人騎兵把兩名紅軍戰(zhàn)士拴在馬尾上拖著跑,立即舉槍瞄準,向敵人射擊。兩個敵兵應聲倒落馬下,兩名紅軍戰(zhàn)士被順利救回。
如今,在合肥濱湖新區(qū)的“安徽名人館”里,還陳展著這樣一則傳奇故事,說“有一次,日軍來犯我淮南抗日根據(jù)地,在伏擊點上,羅炳輝抬手一槍,子彈先穿透前面兩個敵人的喉嚨,又隨后掀掉第三個敵人的天靈蓋,最后鉆進第四個敵人的胳膊”,造成敵人三死一傷。這就是有名的羅炳輝“一槍打了三個半”的故事。
羅炳輝雖然身材高大,但不顯得蠢笨,相反卻身手敏捷,矯健靈活。他“從奴隸到將軍”,身經(jīng)百戰(zhàn),南征北戰(zhàn)數(shù)十年,身上卻絕少傷疤。他面對流血犧牲的危險從不畏懼,每逢大仗惡戰(zhàn)他都身先士卒、奮勇殺敵,朋友、戰(zhàn)友們都為他擔心,怕再也見不到他了,可沒想到他次次都從閻王的眼皮底下走過來了,而且從最基層逐級升遷,大家都說他有“福氣”。在淮南抗日根據(jù)地,老百姓稱他為“羅漢”“人民福星”;還傳新四軍里有“活佛”(劉少奇化名“胡服”的諧音)、有“羅漢”,一定能夠打勝仗、成氣候。
其實,身材高大魁梧的羅炳輝并沒有刀槍不入的法門,更沒有什么“神助”??渴裁茨??靠訓練,功夫都是練出來的。羅炳輝說,要說有秘訣,“這個秘訣,用一個字來說,就是‘練!用兩個字來說,就是‘苦練!”比如射擊,“一是練眼力,像紀昌學箭那樣,能把蜜蜂看成麻雀,把麻雀看成車輪;二是練臂力,要練得拳頭上立得起人,胳膊上跑得了馬!”他常說:“平時太寬容,戰(zhàn)時就要付出血的代價!”
在長期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戰(zhàn)斗實踐中,羅炳輝摸索了一些躲避風險的經(jīng)驗,掌握了一種叫做“聽風辨器”的本領(lǐng),從而使他每每化險為夷。1939年秋天,剛成立不久的第五支隊一過津浦路就碰到駐滁縣的日軍東犯來安。消息傳來,時任支隊司令員的羅炳輝決定利用滁(縣)來(安)公路兩側(cè)的有利地形,打一個伏擊戰(zhàn)。日軍進入伏擊圈后,遭我軍猛烈打擊,猝不及防,倉促應戰(zhàn)。戰(zhàn)斗從下午一直持續(xù)到天黑,由于日軍摸不清我軍虛實,只好拋尸荒野,奪路竄進國民黨軍隊不戰(zhàn)而棄的來安空城。
在這次戰(zhàn)斗中,發(fā)生了一件驚心動魄的事情。在打退日偽軍的一次反撲后,大家都舒了一口氣。突然,羅炳輝大喊一聲“臥倒”,并隨手將站在自己身邊的支隊政治部主任方毅一掌推出一丈多遠,自己順勢倒地滾到一旁。與此同時,一顆炮彈正好落在他們剛剛站立的地方,一名警衛(wèi)員來不及躲避,犧牲了。后來,成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的方毅回憶此事,對人說:“那可真是千鈞一發(fā)呀,就差那么一點點,我就該去見馬克思了。是羅司令救了我一命,否則今天我就不能坐在這里與大家說話了。羅將軍在千百次戰(zhàn)斗中練就了一雙神耳,能夠從炮彈在空中飛行的聲音中準確判斷出炮彈的落點,距離有多遠,所以他躲過多少次的炮彈,從沒負過重傷。沒有千百次戰(zhàn)斗生活的積累,沒有高度的警惕和敏銳,會作出這么準確的判斷嗎?”
說到“神耳”,還有這么一件事值得說說。在淮南根據(jù)地時,羅炳輝住的房子后面有一條小河,對岸是一片灌木和竹林。一段時間里,一只山獾子不停地吱吱叫,深夜里更是吵人,十分討厭。被叫聲驚醒的羅炳輝,立即拿起心愛的“漢陽造”步槍,走到屋后的河邊。在夜深人靜,一片茫茫中,他悄悄地端起槍,靜靜地聽那山獾子叫聲所在的位置,聽著聽著,“砰”的一槍打過去,叫聲立即停止了。第二天清早,警衛(wèi)員從對岸的竹林里提回一只被打死的山獾子。
羅炳輝帶兵有方,所率部隊素以行動神速著稱,為他和他的部隊贏得諸多美譽。
1930年11月,蔣介石集中10萬兵力,對紅軍根據(jù)地發(fā)動第一次“圍剿”。按照毛澤東提出的“誘敵深入”方略,羅炳輝率紅十二軍三十五師,成功地把敵人的前敵總指揮張輝瓚誘致龍岡,使紅軍一次聚殲敵人近萬,活捉了張輝瓚,獲得空前大勝利。毛澤東高興地稱贊羅炳輝是“牽牛鼻子的能手”。
在1931年5月的第二次反“圍剿”中,羅炳輝的紅十二軍協(xié)同林彪的紅四軍,“七百里驅(qū)十五日”,搶占大山垴、觀音崖、九寸嶺,痛擊敵王金鈺部,復協(xié)攻廣昌,飛越武夷山,會同彭德懷強攻建寧,使紅軍接連取得戰(zhàn)斗勝利。其所部行軍神速再次嶄露頭角,被稱為“羅炳飛”。
在第三次反“圍剿”戰(zhàn)役中,毛澤東給羅炳輝的任務仍然是“偽裝主力,引走敵人”。于是,羅炳輝帶領(lǐng)部隊展開隊形,拉大距離,揚旗明號,大張旗鼓,沿途到處留言:“三軍團向東”“四軍由此向西”;宿營時到處在房屋墻上寫上:“某軍軍部駐此”“某某同志速到前面找我”等等。一時間,紅軍番號滿天飛,牽著敵人兜圈子,經(jīng)白沙、藤田、樂安大、小金竹,一路拖得敵人勞師輾轉(zhuǎn)、處處撲空。敵人肥的被拖瘦、瘦的被拖死,紅軍由此贏得了第三次反“圍剿”戰(zhàn)役的勝利。羅炳輝因表現(xiàn)出眾被譽為“神行太?!保勘环Q為“雙腳騎兵”。后來,周恩來對羅炳輝說:“叫你們‘雙腳騎兵不全面,我看應叫‘戰(zhàn)略騎兵‘戰(zhàn)略輕騎?!?/p>
長征時,在著名的四渡赤水戰(zhàn)役中,羅炳輝的紅九軍團經(jīng)常擔負著牽制敵人的任務。后來,當中央紅軍第四次渡過赤水河,接著南渡烏江,西進云南,巧渡金沙江,跳出數(shù)十萬敵人的包圍,取得長征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偉大勝利時,英勇的第九軍團卻因距離過遠,被敵人隔阻在烏江北岸,與主力部隊脫節(jié),陷入絕境。當時,朱德在烏江邊苦等羅炳輝不至,只好忍痛下令燒掉烏江浮橋,同時命令羅炳輝所部“相機而行”。羅炳輝不負眾望,從3月31日至5月21日的52天中,他率部孤軍奮戰(zhàn),設伏菜子坳,奇謀襲長石,巧取飄兒井,克宣威,占會澤,渡過金沙江,穿過彝民區(qū),歷3省17縣,終與紅軍主力會合,為長征的勝利建立巨大功勛。1937年4月,美國記者尼姆·韋爾斯在延安專門訪問了羅炳輝。后來,她在《續(xù)西行漫記》一書中特設一節(jié),名字就叫“神行太保羅炳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