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少博
3年前,河南某女教師留下的一封只有10個字的辭職信,以迅雷之勢火遍網(wǎng)絡(luò)、風(fēng)靡全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這句入選2015年度十大網(wǎng)絡(luò)用語的“頗具文藝”的話,令無數(shù)人熱淚盈眶,尤其是在上班族中激起了千層浪。平常為忙碌的生活所累的他們,似乎從中找回了學(xué)生時代的“文青理想”和“青春激情”,仿佛此時不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就無法時尚一把,不能回歸內(nèi)心深處的情懷。然而世界這么大,遠非路邊攤販叫賣的“看看不要錢”,時間所耗,金錢之巨,使太多口口聲聲要去“遠行”的人望而卻步,一場關(guān)于“情懷”的潮流慢慢冷清。
而就在前年,由高曉松創(chuàng)作、許巍演唱的歌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再次燃起了很多人沉寂已久的“遠行情懷”。一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不知戳中了多少人的痛點,讓多少人捶胸頓足、唏噓無限。但是,在喝下一碗濃香“雞湯”的同時,對“詩和遠方”的調(diào)侃卻開始占據(jù)上風(fēng)——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要再還房貸三十年”“生活不止眼前的田野,還有詩和遠方的茍且”……似乎在這場“情懷風(fēng)波”中,只剩下了對理想消弭和世俗平庸的哀嘆和戾氣。
然而,細想之下,就會發(fā)現(xiàn),“遠行情懷”往往被淹沒在喧囂之中,遮住了旅行真正的意義。正如詩人余光中所說:旅行之意義并不是告訴別人“這里我來過”,而是一種改變。旅途中,你會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接觸到各不相同的風(fēng)俗習(xí)慣,會潛移默化地適應(yīng)“尊重他人”,由此改變個人的氣質(zhì),開拓個人的胸懷和眼界。
所以,“生活的茍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但為“眼前的茍且”而屈服,還因“自己的茍且”而得意。更有甚者,以否定“遠方”來尋求自我安慰,嘲諷那些比自己腳踏實地、埋頭肯干的人。
另一方面,對于旅行的意義,大多數(shù)人過分關(guān)注“追尋遠方”和“行萬里路”,而忽視了“吟詩”和“讀萬卷書”。其實,遠行和閱讀是緊密相連的,“讀書,是向內(nèi)旅行,去往精神世界;旅行,是向外讀書,探索天地蒼穹?!倍呷币徊豢桑x書是精神的旅行,而旅行又是身體的閱讀。沒有閱讀支撐的“遠行”,即使遍訪世界,恐怕也不得要領(lǐng),甚至膚淺。
時間不太充裕的我,在短短的遠行中,總難忘卻獨行紹興的那個夜晚。我自小便鐘愛魯迅先生小說集《彷徨》中的那篇《在酒樓上》,里面那有著磨得發(fā)亮的老柜、長凳和方桌的小酒樓,有著四種寫法的微微發(fā)硬的“茴香豆”,半斤散裝的陳釀紹興黃酒……我一遍一遍地揣摩,連睡夢中都念念有詞,終于在一個月白風(fēng)清的晚上,魂牽夢繞地抵達了紹興。我像一個虔誠的朝拜者,慢慢向前踱步,行至一家不知名的小餐館內(nèi),似夢囈般地招呼著“伙計”:“半斤紹酒、十個油豆腐,辣醬要多、一碟茴香豆……”我一個人,呆坐在靠窗的桌子邊,望著只有幾點孤燈的遠方,眼前出現(xiàn)的卻是魯迅先生的身影……
我想,這就是有點“厚度”的旅行吧,這就是“閱讀”和“遠行”必然或偶然的關(guān)聯(lián)吧!
所以,“詩和遠方”不是簡單地揣著詩集去做環(huán)球旅行,而是一種向往,是一種由閱讀和知識支撐起來的遠行情懷,是一種超越物質(zhì)的精神追求。即使我們在平常無法避免“茍且的生活”,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對“萬卷書”和“萬里路”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