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翠棉
(張家口市農業(yè)科學院 河北 張家口 075000)
張家口市農業(yè)科學院始建于1940年,2005年由原張家口市壩上、壩下農科所合并組建而成,是市委市政府領導下集農、林、牧、工程等為一體的公益性綜合農業(yè)科研機構。在“十一五”全國地市級以上農業(yè)科研機構科研綜合能力評估中,列446家地市級農業(yè)科研單位第19位。
為打造全國一流農科院,農科院現(xiàn)設谷子、馬鈴薯、燕麥、油料、豆類、黍子、玉米、小麥、蔬菜、林果、花卉、畜牧等12個專業(yè)研究所,擁有國家級科研平臺8個、省級科研平臺6個,承擔國家現(xiàn)代農業(yè)產業(yè)體系5位崗位專家和7位綜合實驗站,在全國市級農科院中名列前茅。雜交谷子和莜麥育種研究在國際處于領先水平,馬鈴薯、亞麻和花卉育種及栽培技術研究處于國內先進水平。
建院以來,共獲得各級各類科技成果近600項,獎勵140多項,育成新品種110多個,制定標準40多項,為張家口及周邊地區(qū)農作物更新?lián)Q代3~5次,發(fā)表論文600多篇?!皦屋盗小钡?0多個莜麥品種覆蓋全國80%的產區(qū),“壩莜18號”畝產434公斤;“冀張薯12號”馬鈴薯畝產上萬斤,“賽豐”牌種薯獲“河北省名牌產品”,年推廣面積1 000萬畝,占全國種薯市場的10%;特別是在全國14個省(區(qū)、市)累積推廣雜交谷子1 410萬畝,平均增產30%以上,最高畝產810公斤,是我國繼雜交水稻和雜交玉米之后,在糧食作物雜種優(yōu)勢利用上對世界又一大貢獻。
與美國、俄羅斯、印度、埃塞俄比亞、澳大利亞等五大洲的10多個國家建立了合作關系;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原總干事雅克·迪烏夫等專家官員5次到院考察,把雜交谷子介紹到全世界。2014年被評為“全國農業(yè)技術推廣先進單位”。
目前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80多項,其中國家級20項,省級18項。
全院現(xiàn)有職工202人,其中技術人員138人,具有中高級職稱技術人員108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5人、中共“十六大”黨代表1人、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1人、全國先進工作者3人;省管優(yōu)秀專家3人、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有省政府特貼7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一層次1人、二層次人員7人、河北省“三八紅旗手標兵”1人;張家口市十大女杰等,是全市優(yōu)秀科技人才最集中的部門之一。
經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準,2013年張家口市農科院正式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17年8月10日,張家口市農科院舉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進站儀式,從事雜交谷子和燕麥研究的4位博士集體進站并開題研究。博士后導師代表、雜交谷子專家趙治海等殷切希望博士后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探索,潛心鉆研,爭取在站期間取得優(yōu)異科研成果。
河北省人社廳專業(yè)技術人員管理處處長張文進、張家口市人社局副局長陳登務出席會議并講話。來自馬里和蘇丹正在農科院進修的6位在讀博士也參加了會議。
近年來,我院高度重視科研平臺建設和高技術人才引進培養(yǎng)工作,目前擁有博士7人、碩士33人,這次4位博士成批進站,標志著我院在科研開發(fā)、人才引進和培養(yǎng)方面邁上了新臺階。
我院依托農業(yè)部薯類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國家雜糧加工技術研發(fā)專業(yè)分中心、河北省雜交谷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北省馬鈴薯遺傳育種及質量檢測工程實驗室的專業(yè)實驗室,以及全院其他科研后勤保障條件、規(guī)章制度,可保證博士后項目的順利實施,該站也將成為張家口市引領科技創(chuàng)新、促進成果轉化和高技術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