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楊凌地區(qū)冬小麥-夏玉米水分供需適配性分析

2018-03-20 00:53:37姚德龍李志軍胡田田
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 2018年1期
關鍵詞:楊凌需水量夏玉米

姚德龍,高 繁,李志軍,胡田田

(1.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院, 陜西 楊凌 712100; 2.旱區(qū)農業(yè)水土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陜西 楊凌 712100;3.中國旱區(qū)節(jié)水農業(yè)研究院, 陜西 楊凌 712100)

關中平原是陜西糧食主產區(qū),主要實行冬小麥-夏玉米輪作制。楊凌國家農業(yè)高新技術產業(yè)示范區(qū)(簡稱楊凌示范區(qū))地處秦嶺北麓和黃土高原之間的渭河流域,屬大陸性季風氣候,是關中平原主要糧食產區(qū)之一。冬小麥生育期一般在10月中旬至翌年6月上旬,該時段光照條件相對穩(wěn)定,降雨和溫度變化幅度較大,平均有效降水量在96.6 mm,遠低于冬小麥的需水量,需進行適時補充灌水[1]。夏玉米生育期一般在6月上旬至10月上旬,該時段高溫多雨,光照和熱量相對穩(wěn)定,平均有效降水量在284.4 mm,但降雨時段分布不均勻,不能完全滿足夏玉米的正常需水[2]。因此,干旱成為冬小麥-夏玉米生長季的主要農業(yè)氣象災害,灌溉是該地區(qū)實現(xiàn)糧食持續(xù)穩(wěn)產高產的重要保障。

近年來,關于楊凌地區(qū)冬小麥和夏玉米的研究多側重于栽培技術[3-4]、水肥效應[5-7]、生態(tài)環(huán)保[8]等方面,對冬小麥-夏玉米生育期內降水等氣象因素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較少[9],分析生育期降水與作物需水適配性的研究更少。為進一步掌握楊凌區(qū)作物的水分供需特征,使研究結果更具有針對性,本研究結合有效降水的年際、年內分布和作物需水特征,分析二者的適配性,以期為建立冬小麥-夏玉米輪作系統(tǒng)的穩(wěn)健型灌溉制度、指導作物合理灌水提供參考。

1 資料來源與分析方法

1.1 資料來源

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陜西楊凌示范區(qū)1984—2015年冬小麥-夏玉米生育期內逐日氣溫、降水、相對濕度等資料,該觀測數(shù)據(jù)來源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氣象觀測站。

1.2 分析方法

1.2.1 冬小麥-夏玉米生育階段的劃分 根據(jù)楊凌示范區(qū)冬小麥生育期觀測資料,冬小麥播期一般在10月上、中旬。小麥分蘗期需水量增加,且需要充足的光照和適宜的溫度。進入越冬期,地上部分停止生長,而根系仍緩慢生長。拔節(jié)至孕穗是小麥需水關鍵期,小麥抽穗后進入生殖生長階段?;谛←湼魃A段的需水特征,并考慮到關中冬小麥-夏玉米輪作的生產實際,將楊凌地區(qū)冬小麥全生育期劃分為以下6個階段:播種~出苗(10月1日至11月10日)、出苗~越冬(11月11日至12月20日)、越冬~返青(12月21日至2月10日)、返青~拔節(jié)(2月11日至3月15日)、拔節(jié)~孕穗(3月16日至4月30日)、孕穗~成熟(5月1日至6月4日)。

楊凌示范區(qū)夏玉米播種時間一般在6月上旬,播期及出苗好壞受播前底墑的影響明顯。拔節(jié)以后玉米耗水量逐漸增加,完全進入生殖生長期后玉米耗水量達到最高峰,需水量最大,后期需水量逐漸減小[1]。鑒于此,將夏玉米生育期劃分為如下5個階段:播種~出苗(6月10日至6月20日)、出苗~拔節(jié)(6月21日至7月20日)、拔節(jié)~抽雄(7月21日至8月10日)、抽雄~灌漿(8月11日-9月10日)、灌漿~成熟(9月11日至9月30日)。

1.2.2 有效降水量的計算 有效降水量通常指自然降水量實際補給到作物根部土壤的凈降水量[10-11]。降水的有效性與降水量級直接相關,同時也與作物生長狀況、地表覆蓋情況、土壤的質地結構和當前土壤實際含水量有關,精確計算比較困難。因此,本文采取如下經驗公式[12-13]:

Pe=a×P

(1)

式中,Pe為有效降水量(mm);P為總降水量(mm);a為有效降水系數(shù)。由于小于5 mm的降水量為無效水,采用以下經驗系數(shù):

(2)

分別計算冬小麥和夏玉米各生育階段的有效降水,以分析有效降水的變化及對冬小麥和夏玉米需水量的影響。

1.2.3 作物蒸發(fā)蒸騰量的計算 采用FAOPenman-Monteith公式計算參考作物蒸發(fā)蒸騰量(ET0)[14-18]:

(3)

式中,ET0為參考作物蒸發(fā)蒸騰量(mm·d-1);Rn為輸入冠層凈輻射量(MJ·m-2·d-1);G為土壤熱通量(MJ·m-2·d-1);T為2 m高處日平均溫度(℃);u2為2 m高處風速(m·s-1);es為實際水汽壓(kPa);Δ為飽和水汽壓與溫度關系曲線在某處的斜率(kPa·℃-1);γ為干濕溫度計常數(shù)(kPa·℃-1)。

作物系數(shù)通常指主要作物生長發(fā)育期間作物需水量和參考作物需水量之間的比值,一般采用Kc表示,本文采用較為廣泛的單作物系數(shù)法進行計算[19-20],公式如下:

ETc=Kc×ET0

(4)

式中,ETc為作物供水充足條件下的蒸發(fā)蒸騰量(mm·d-1);Kc為作物系數(shù);ET0為參考作物需水量(mm·d-1)。

2 結果與分析

2.1 冬小麥和夏玉米的需水量和需水規(guī)律

FAO建議將作物的生育期劃分為如下4個階段,小麥和玉米各生育階段需水量見表1和表2。

表1 冬小麥生育期內需水量和需水規(guī)律Table 1 Water requirement of winter wheat during growth periods

2.2 冬小麥生育期內有效降水的變化特征

如圖1,1984—2015年楊凌示范區(qū)冬小麥生育期內有效降水呈減少趨勢,但變化不顯著(P=0.856)。32 a間冬小麥生育期內平均降水量為151.2 mm,平均有效降水量為96.6 mm。有效降水最大值出現(xiàn)在2014年,為215.1 mm;最小值為2000年(25.7 mm),相差189.4 mm。冬小麥生育期有效降水占總降水量最高為90%(2012年),最低為41%(2000年),平均值占生育期總降水量的64%。32 a中有效降水量有18 a低于平均值,時間集中在1986—1996年以及2000—2003年??梢?,楊凌示范區(qū)冬小麥生育期內有效降水量年際變化很大。

表2 夏玉米生育期內需水量和需水規(guī)律 Table 2 Water requirement of summer maize during growth periods

圖1 1984—2015年冬小麥生育期降水量及有效降水量年際變化

Fig.1 Annual variation of precipitation and effective precipitation of winter wheat during 1984—2015

表2表明,冬小麥各生育階段32 a的平均有效降水量表現(xiàn)出明顯差異:其中拔節(jié)~孕穗階段有效降水量最大,占全生育期有效降水量的39%;其次為孕穗~成熟階段,占全生育期有效降水量的28%;出苗~越冬和越冬~返青階段最小,分別為5 mm和3.9 mm,占全生育期有效降水量的5%和4%。1984—2015年楊凌示范區(qū)冬小麥各生育階段最大有效降水量變化很大,為15.8(越冬~返青)~138.9 mm(拔節(jié)~孕穗);各生育階段最小有效降水量均為零,表明無有效降水的情況在冬小麥各生育階段時有發(fā)生。從有效降水的變異系數(shù)來看,出苗~越冬階段有效降水變化最大,為140%;其次是返青~拔節(jié)階段(130%);越冬~返青階段有所減小,為120%;拔節(jié)~孕穗階段最小,為79%;孕穗~成熟階段有所增大,為101%;全生育期有效降水的變異系數(shù)遠小于各生育階段,但仍可達49%。可見,冬小麥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階段的有效降水表現(xiàn)出明顯的不穩(wěn)定性,尤以出苗~越冬~返青~拔節(jié)3個階段表現(xiàn)突出,而以拔節(jié)~孕穗、孕穗~成熟階段有效降水量較大且相對穩(wěn)定。

表3 1984—2015年楊凌示范區(qū)冬小麥各生育階段的有效降水量 Table 3 Effective precipitation of winter wheat growth period in Yangling area during 1984—2015

2.3 冬小麥各生育階段水分供需的適配性分析

對比表1、表3可以看出,楊凌示范區(qū)冬小麥各生育階段有效降水量少且分布不均,遠不能滿足冬小麥特定生育階段的需水要求。那么,為了節(jié)約水資源、獲得更高的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應該在哪個生育階段進行補充灌溉呢?

有研究表明,土壤含水量在田間持水量的60%~70%時最適宜小麥出苗[21]。如果土壤過濕,無法整地,難以播種;土壤過于干燥,種子難以發(fā)芽,不利于播種和出苗。考慮到該區(qū)自然降雨主要集中在夏秋季(6—9月),且當?shù)赝寥谰哂袕姶蟮男钏芰?,在播種~出苗階段,可以依靠9月份及以前的降雨,灌水的需求很小。

小麥出苗后不久即進入分蘗期,需水量增加。冬小麥分蘗期以0~20 cm土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60%~80%為宜。進入越冬期后,地上部分停止生長,而根系仍緩慢生長,且冬季干冷少雨,此時外來水分主要用于減輕地面蒸發(fā),保持底墑。由32年降水資料可知,冬小麥出苗~越冬階段平均有效降水量僅為10 mm,而變異系數(shù)高達110%,小麥播種~返青階段需水量在126.5 mm左右,僅靠降水無法滿足小麥的正常需水。冬小麥在生產實踐中,通常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越冬期來臨前進行40~50 mm的灌水[22],充分說明了此階段需要適當?shù)难a充灌溉。

越冬~返青階段冬小麥營養(yǎng)生長時間較長,水肥要求較低,還具有較強的補償效應[23],而且,適度的水分虧缺對冬小麥產量的影響并不明顯,甚至有利于根系的發(fā)育和水分利用率的提高[24-25]。另外,越冬前的灌水也可以蓄積一定的土壤水分。因此,雖然此階段有效降水少,但春季第一次灌水仍可推遲至拔節(jié)期進行。

返青至拔節(jié)階段,冬小麥開始復蘇,生長速度加快,加之春季氣溫回升,蒸發(fā)加強,小麥需水量開始迅速增加。冬小麥進入拔節(jié)期后,營養(yǎng)器官生長旺盛,同時生殖器官開始加速生長,此時持續(xù)的水分虧缺會造成干物質更多向支持生長的營養(yǎng)器官分配,導致穗部占比相對減少,將嚴重影響花粉粒發(fā)育,使穗粒數(shù)下降[26-27]。表1、表2表明,冬小麥返青~拔節(jié)階段平均有效降水量為13.5 mm,且變異性很大,而需水量為81.2 mm,降水無法滿足冬小麥正常生長需求。因而,返青~拔節(jié)階段應進行必要的補充灌溉,灌溉定額在60 mm左右[28]。

拔節(jié)后穗部器官逐步形成,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共同進行,耗水量大。拔節(jié)到孕穗是小麥的需水關鍵期,此時若降水及時可促進小麥生長。抽穗后小麥進入全面生殖生長階段,進行揚花授粉并形成種子。此時植株生長很快,需水量加大,整個時期要求土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80%~90%[9]。這一階段,雖然當?shù)赜行Ы邓枯^大且相對穩(wěn)定(表3),平均有效降水量為37.6 mm,但孕穗灌漿期干旱對產量影響較其它生育階段大[29],且此階段需水量也最大,為206.6 mm,僅靠降雨無法滿足小麥的水分需求,若能適時地進行必要的補充灌溉,控制灌水定額在50 mm左右[1,30],可促進小麥穩(wěn)產高效。

2.4 夏玉米生育期內有效降水的變化特征

如圖2,1984—2015年楊凌示范區(qū)夏玉米生育期內有效降水呈遞增趨勢,但變化不顯著(P=0.91)。32年間夏玉米生育期內平均降水量為 351.1 mm,平均有效降水量為284.4 mm。有效降水最大值出現(xiàn)在2003年,降水量為607.7 mm,最小值為1994年(87.7 mm),相差520 mm。夏玉米生育期有效降水占生育期總降水量最高為95%(1999年),最低為60%(2002年),平均值占生育期總降水量的81%。32 a間有16 a低于平均值??梢姡瑮盍枋痉秴^(qū)夏玉米生育期內有效降水量年際變化很大。

圖2 1984—2015年夏玉米生育期降水量及有效降水量年際變化

Fig.2 Annual variation of precipitation and effective precipitation for summer maize during 1984—2015

表4表明,夏玉米各生育階段32 a的平均有效降水量表現(xiàn)出明顯差異:其中出苗~拔節(jié)和抽雄~灌漿階段有效降水量最大,分別占全生育期有效降水量的25%和26%,其次是灌漿~成熟和拔節(jié)~抽雄階段,分別占全生育期有效降水量的21%和19%,播種~出苗階段最小,有效降水量為23 mm,占全生育期有效降水量的8%。表明除播種~出苗階段外,夏玉米各生育階段間有效降水分布比較均勻。1984—2015年楊凌示范區(qū)夏玉米各生育階段有效降水量最大值變化很大,為69.5 mm(播種~出苗)~192.3 mm(灌漿~成熟);而播種~出苗和拔節(jié)~抽雄階段的最小有效降水量均為零,表明無有效降水的情況在夏玉米這2個生育階段也時有發(fā)生。從有效降水的變異系數(shù)來看,播種~出苗階段有效降水變化最大,為102%;其次是拔節(jié)~抽雄階段(81%);出苗~拔節(jié)階段最小,為52%;抽雄~灌漿~成熟階段有所增大,均為67%。全生育期有效降水的變異系數(shù)遠小于各生育階段,但仍達43%??梢姡挠衩兹诩案魃A段的有效降水表現(xiàn)出明顯的不穩(wěn)定性,尤以播種~出苗和拔節(jié)~抽雄2個階段表現(xiàn)突出,但以出苗~拔節(jié)、抽雄~成熟階段有效降水量較大且相對穩(wěn)定。

表4 1984—2015年楊凌示范區(qū)夏玉米生育期有效降水量 Table 4 Effective precipitation of summer maize growth period in Yangling area during 1984—2015

2.5 夏玉米各生育階段水分供需的適配性分析

夏玉米苗期根系生長較快,而地上部分生長緩慢,比較耐旱。這一時期,人為控制土壤水分,進行抗旱鍛煉,可促使根系向深層發(fā)展,增加對深層土壤水分的利用。雖然夏玉米在播種-出苗階段有效降水量較少,平均值為23 mm(表4),但此階段玉米需水量不大(31.4 mm),如果能在小麥收獲后趁墑播種保證出苗,一般無需灌水,還有利于增強玉米中、后期抗旱能力。

玉米進入拔節(jié)期后,植株生長旺盛,雌雄穗開始分化形成,是生長發(fā)育最活躍的時期,蒸發(fā)蒸騰強烈,此時缺水會引起營養(yǎng)體生長不良,植株體型矮小[31-32]。夏玉米出苗~抽雄階段平均有效降水量分別為126.8 mm,小于此階段耗水量157.2 mm,可在大喇叭口這個產量形成的關鍵生育期進行補充灌溉。但灌水定額不宜過多,一般在50 mm左右[33-34],防止深層滲漏,以達到節(jié)水效果。

玉米抽雄灌漿期,溫度高,日照時間長,需水量達到高峰,從開花前8~10 d開始,30天內的耗水量約占總耗水量的一半[35]。如果水分不足,將影響玉米開花授粉,造成減產;如果水分脅迫嚴重,還會造成雌雄花開花期脫落,花粉活力降低,嚴重影響產量[31]。由表1可知抽雄~灌漿階段夏玉米耗水量在166.6 mm左右,而此階段有效降水量平均僅 73.9 mm,因此需要補充灌溉,灌水定額宜60 mm左右[34]。

玉米乳熟~成熟階段,玉米莖葉逐漸衰老,果穗日趨定型,氣溫下降,耗水量為40.5 mm,而此時有效降水量60.7 mm且相對較穩(wěn)定(表4),多數(shù)年份有效降水量可以滿足玉米的需水量,因此不需要灌水。

3 結 論

1) 1984—2015年,楊凌示范區(qū)冬小麥在出苗~越冬階段有效降水變化最大,其次是返青~拔節(jié)階段。冬小麥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階段的有效降水表現(xiàn)出不穩(wěn)定性,除個別年份外,大多年份降水不能滿足冬小麥的需水要求;其中播種~返青階段有效降水量僅為18.9 mm,需水量在126.5 mm左右,根據(jù)小麥生理需水規(guī)律需冬前灌水45~50 mm;返青~拔節(jié)階段有效降水13.5 mm,且變異系數(shù)達130%,而需水量為81.2 mm,故拔節(jié)期可灌水60 mm;拔節(jié)~孕穗階段有效降水相對穩(wěn)定,為37.6 mm,但小麥在此階段需水量達206.6 mm,根據(jù)小麥生理需求需灌水50 mm左右;若遇多雨年份,拔節(jié)期灌水可往后推遲,與灌漿期灌水并作一水澆灌。

2) 夏玉米各生育期有效降水的最大、最小年際差較大,全生育期有效降水變異系數(shù)小于各生育階段;其中播種~出苗期有效降水變化最大,變異系數(shù)達102%,其次是拔節(jié)~抽雄(81%)。夏玉米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階段的平均有效降水總體表現(xiàn)出不穩(wěn)定性,出苗~抽雄階段平均有效降水量為126.8 mm,此階段玉米需水量為157.2 mm;玉米抽雄~灌漿階段平均有效降水73.9 mm,而需水量為166.6 mm;根據(jù)玉米生理需水規(guī)律,一般年份可在夏玉米大喇叭口期灌水50 mm左右,抽雄灌漿期灌水60 mm。

[1] 李軍平.冬小麥灌溉規(guī)律分析[J].湖南農機,2013,40(3):228-229.

[2] 李紅梅,范建忠.關中夏玉米生育期氣象干旱特征分析[J].陜西氣象,2015,(4):1-4.

[3] 王 雅,金曉團,孫文雅.陜西關中平原水澆地冬小麥高產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2,(3):122-123.

[4] 高瑞景,孟繼宏,康建恩.關中夏玉米區(qū)陜308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西北農業(yè)學報,2007,16(5):84-88.

[5] 武繼承,楊永輝,鄭惠玲,等.水肥互作對小麥-玉米周年產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響[J].河南農業(yè)科學,2015,44(7):67-72.

[6] 劉 芬,同延安,王小英,等.陜西關中灌區(qū)冬小麥施肥指標研究[J].土壤學報,2013,50(3):556-562.

[7] 焦艷平,孟祥琴,馬香玲,等.不同施氮量對小麥、玉米產量和土壤養(yǎng)分分布的影響[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2,10(3):103-108.

[8] 王少杰,高鵬程,林 文,等.氮肥與秸稈還田對陜西關中灌區(qū)冬小麥農田CO2排放的影響[J].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2013,31(1):117-121.

[9] 李兆元,陳建文,王秀琴.關中地區(qū)冬小麥生育期氣象條件分析[J].陜西氣象,1995,(6):36-38.

[10] 徐鳳琴.有效降水量淺析[J].氣象水文海洋儀器,2009,(1):96-97.

[11] 王文玉,張 強,陽伏林.半干旱榆中地區(qū)最小有效降水量及降水轉化率的研究[J].氣象學報,2013,71(5):953-961.

[12] 王曉東,馬曉群,許 瑩,等.淮河流域主要農作物全生育期水分盈虧時空變化分析[J].資源科學,2013,35(3):665-672.

[13] 劉戰(zhàn)東,段愛旺,肖俊夫,等.旱作物生育期有效降水量計算模擬研究進展[J].灌溉排水學報,2007,26(3):27-30.

[14] Allen R G, Pruitt W O, Wright J L, et al. A recommendation on standardized surface resistance for hourly calculation of referenceET0, by the FAO56 Penman-Monteith method[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06, 81(1-2):1-22.

[15] Allan R G, Pereira L S, Raes D, et al.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Guidelines for Computing Crop Water Requirements[C]//FAO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Paper No.56. Rome: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1998:19-24.

[16] Grismer M E, Orang M, Snyder R, et al. Pan evaporation to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conversion methods[J]. 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2002,128(3):180-184.

[17] Pauwels V R N, Samson R.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methods to measure and model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rates for a wet sloping grassland[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06,82(1):1-24.

[18] Doorenbos J, Kassam A H. Yield response to water[C]//FAO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Paper (33). Rome: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1979.

[19] 汪志農.灌溉排水工程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10:33-34.

[20] 鄭冬燕,夏 軍,黃友波.生態(tài)需水量估算問題的初步探討[J].水電能源科學,2002,(3):1-5.

[21] 李丁仁,張振海,王永宏,等.寧夏小麥、水稻、玉米高產栽培技術[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12:19.

[22] 劉 濤,周廣勝,譚凱炎,等.華北地區(qū)冬小麥灌溉制度機器環(huán)境效應研究進展[J].生態(tài)學報,2016,36(19):1-8.

[23] 趙麗英,鄧西平,山 侖.水分虧缺下作物補償效應類型及機制研究概述[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4,15(3):523-526.

[24] 楊靜敬,盧振廣,潘國強,等.虧缺灌溉對冬小麥耗水規(guī)律及產量的影響[J].節(jié)水灌溉,2013,(4):8-11.

[25] 李紅梅,李志宏,韓湘玲.冬小麥降水年型與補水灌溉動態(tài)管理[J].灌溉排水,2001,20(1):60-64.

[26] 張建軍,唐小明,黨 翼.灌水量及其分配方式對冬小麥水分李龍效率、光合特性和產量的影響[J].麥類作物學報,2008,28(1):85-90.

[27] 肖俊夫,劉戰(zhàn)東,段愛旺,等.不同灌水處理對冬小麥產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研究[J].灌溉排水學報,2006,25(2):20-23.

[28] 張崇智.西安市主要作物節(jié)水灌溉制度研究[J].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2005,23(3):150-153.

[29] 韓紹林.旱作農業(yè)與河南旱地小麥栽培[M].鄭州:河南水利出版社,2010:171.

[30] 王文佳,馮 浩.基于CROPWAT-DSSAT關中地區(qū)冬小麥需水規(guī)律及灌溉制度研究[J].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2012,20(6):795-802.

[31] 張英普,何武全,韓 健.玉米不同生育期水分脅迫指標[J].灌溉排水,2001,20(4):18-20.

[32] 東先旺,劉培利,劉樹堂,等.夏玉米耗水特性與灌水指標的研究[J].玉米科學,1997,2(16):55-57.

[33] 王辛未.談玉米灌溉[J].陜西水利,1989,(4):28-30.

[34] 呂軍杰,王聰慧,丁志強,等.豫西夏玉米不同灌水方式研究[J].河南農業(yè)科學,2006,(11):31-32.

[35] 陳 丹,鐘思強.農業(yè)氣象[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9:180-182.

猜你喜歡
楊凌需水量夏玉米
楊凌推出穩(wěn)農助農“定心丸”
解碼楊凌:不老的農業(yè)
當代陜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32
南京城市中心區(qū)生態(tài)需水量探析
小麥收割之后 如何種植夏玉米才能高產
楊凌深耕服務“田園”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2:08
夏玉米高產的關鍵栽培技術措施
陜西青年作家采風團走進陜西楊凌
組合預測模型在區(qū)域需水量預測中的應用
帕滿灌區(qū)供需水量平衡分析
大洋河生態(tài)需水量分析與評價
武胜县| 台中县| 新昌县| 佳木斯市| 新竹县| 咸丰县| 中超| 中江县| 藁城市| 新郑市| 德阳市| 楚雄市| 维西| 枣庄市| 阳泉市| 博客| 同德县| 连山| 渭源县| 新源县| 双峰县| 福建省| 肇东市| 平原县| 海兴县| 永兴县| 手机| 灵宝市| 涞源县| 隆安县| 奇台县| 沭阳县| 工布江达县| 大埔县| 杭锦后旗| 新津县| 易门县| 东乡族自治县| 新民市| 紫云| 桑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