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是中華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道教推崇黃帝是得道的神仙,齋醮科儀文書中稱黃帝的名號為:中岳嵩山黃帝真君、中央黃帝三秦君、中央黃帝一氣君、黃帝中主君、中央元靈元老黃帝一炁天君、中央黃帝行雨龍王、中岳黃元太光含真黃帝真君,嵩山黃帝真君、中央嵩山黃帝真君、中央黃帝黃龍神王君、黃帝解厄神君、黃帝土真神王、玄清洞元黃帝玉司道君、中央黃帝總元三靈真人。黃帝在道教經(jīng)史中有多重神學內(nèi)涵,值得從道教信仰的視野予以考察研究。
早期道教經(jīng)書已建構(gòu)起黃帝的神仙形象,黃帝是道教仙話中的最早升仙者。東晉葛洪建構(gòu)道教神仙理論,最早稱黃帝為得道之神仙。東晉葛洪《抱樸子內(nèi)篇·明本》說:“黃帝既治世致太平,而又升仙,則未可謂之后于堯舜也?!薄侗阕觾?nèi)篇·辨問》還說:“黃帝先治世而后登仙,此是偶有能兼之才者也。古之帝王,刻于泰山,可省讀書者七十二家,其余磨滅者,不可勝數(shù),而獨記黃帝仙者,其審然可知也?!?王明:《抱樸子內(nèi)篇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171、203-204頁。葛洪視黃帝為與堯舜并列的仙人,奠定了黃帝為道教宗主的地位。
道經(jīng)撰寫者常用虛擬的“道言”“太極真人曰”“黃帝曰”等,以闡述道教神學義理思想。而經(jīng)書中托名黃帝的論道,顯示道門對黃帝的尊崇。例如:
北周道經(jīng)《無上秘要》卷二十五《三皇要用品》說:
黃帝曰:地皇文者,乃生萬物,無所不育。家有此文,富貴之首。求仙行約,此是其母。千變?nèi)f化,皆地所受。包含穢匿,能為土主。*《道藏》第25冊,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書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聯(lián)合出版,1988年,第72頁。
北周道經(jīng)《無上秘要》卷三十二《眾圣傳經(jīng)品》說:
黃帝曰:大洞玉清之文,皆皇上高真所修,不傳地上之士。洞玄上清之經(jīng),時當下教,以授至學之士。洞神三皇之書,傳訓下世,鎮(zhèn)化佐國,扶濟兆民。*《道藏》第25冊,第105頁。
宋曾慥《道樞》卷三十《真一篇》載:
黃帝曰:宇宙在吾手,造化在吾身。*《道藏》第20冊,第760頁。
道教齋醮法事的一些經(jīng)戒,要托名黃帝予以宣示。如南北朝道教傳授《洞神五戒》說:“黃帝曰:人不持戒,吏兵不附其身,所得無驗,徒勞用心。若不信至道承事師,若欲使吏兵防身護命,卻死來生,禳疾延壽,為人消災,救治厄患,存思求微,克期取驗者,受五戒?!?《無上秘要》卷四十六《升玄戒品》,《道藏》第25冊,第165頁。道教經(jīng)書《黃帝陰符經(jīng)》,講述玄女授黃帝三百言之道法,上百言有神仙抱一之道,中百言有富國安民之法,下百言有強兵戰(zhàn)勝之術(shù)。宋張君房《云笈七籖》卷一百《軒轅本紀》說:“黃帝得玄女授《陰符經(jīng)》義,能內(nèi)合天機,外合人事?!?《道藏》第22冊,第683頁。在道經(jīng)的宗教敘事里,黃帝既是道教戒律的維護者,又是大道智慧的擁有者。
在道教神仙學說的建構(gòu)中,宣稱黃帝曾赴天下名山,得各名山道法的傳授?!侗阕觾?nèi)篇·地真》說:
昔黃帝東到青丘,過風山,見紫府先生,受《三皇內(nèi)文》,以劾召萬神,南到圓隴陰建木,觀百靈之所登,采若乾之華,飲丹巒之水。西見中黃子,受《九加之方》。過崆峒,從廣成子受《自然之經(jīng)》;北到洪堤,上具茨,見大隗君黃蓋童子,受《神芝圖》,還陟王屋,得《神丹金訣記》。到峨眉山,見天真皇人于玉堂,請問真一之道。*王明:《抱樸子內(nèi)篇校釋》,第296-297頁。
《云笈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載:
以上皇元年十月五日,老君下降于峨嵋之山,授黃帝《靈寶經(jīng)五符真文》。黃帝登南霍山,有朱靈神人以《三皇內(nèi)經(jīng)》授帝。*《道藏》第22冊,第17頁。
宋李昉《太平御覽》卷六百七十八道部二十《傳授上》載,黃帝“復陟王屋而受丹經(jīng),登崆峒而問廣成,往具茨而事大隗,適東岱而奉中黃,入金谷而咨滑子,論道養(yǎng)而澄玄素,祝休診而授雷岐,窮神奸而記白澤,相地理而書青烏,救傷殘而綴金冶。故能畢該秘要,窮盡道真?!?《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99冊,第161頁。在早期道教黃帝信仰的建構(gòu)中,黃帝被視為獨有真一之道,黃帝是自然體道的神仙,更是靈寶派、三皇派、天師道道法的傳承者。
《云笈七籖》卷七十九《符圖》引東方朔《五岳真形圖序》,謂青城丈人、廬山使者、霍山南岳儲君、灊山儲君等神仙,皆為黃帝所命,其中載青城丈人說:“青城丈人,黃帝所命也,主地仙人,是五岳之上司,以總?cè)汗僖?。丈人領(lǐng)仙官萬人,道士入其山者,丈人服朱光之袍,戴蓋天之冠,佩三庭之印,乘科車,從眾靈而來迎子。”*《道藏》第22冊,第562頁。在早期道教的二十四治中,新津老君山所在的稠稉治,相傳為黃帝學道的名山?!稛o上秘要》卷二十三《正一炁治品》載:“稠稉治,上應危宿,治去汶山江水九里,山高去平地一千七百丈,昔軒轅黃帝學道之處也?!?《道藏》第25冊,第64頁。
中古史上有黃冠道士之說,而道教宣稱“蓋道士之衣冠皆黃帝之衣冠,故名黃冠。所行者黃帝之事,所言者老子之道,故名道士。”*《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卷三《道門官制章》,《道藏》第36冊,第386頁。道教將黃冠、道士之得名,都追溯至軒轅黃帝。道教史上有唐祖老子,宋祖黃帝之說,*宋謝粽《清虛觀記》載:“至于唐祖老子,本朝祖黃帝,始大其棟宇,華其像貌,崇奉之儀,日益嚴絜,事之淡泊,多歸于道家。”清胡聘之編:《山右石刻叢編》卷十五,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刻本。此即《汾州平遙縣清虛觀記》。宋章如愚《山堂考索》續(xù)集卷二十五《禮樂門》亦載:“唐祖玄元,宋朝祖黃帝”。宋太宗以軒轅黃帝為始祖,宋代對黃帝的無比尊崇,更促成了道教黃帝崇拜的盛行。宋蔣叔輿《無上黃箓大齋立成儀》卷十五《冠服制度章》說:
本朝以趙姓出于黃帝,故祖黃帝。遂加尊號,筑景靈宮而事之。州郡天慶觀,率立圣祖殿,其禮至嚴。景祐,禮院詳定:天下道觀,每遇醮設(shè),獨于圣祖殿供獻,不與眾真參列,所以尊其祖之所自出也。州縣官僚,為國為民,祈請禳襘,遇有醮設(shè),或可邀迎,已失于僭。臣庶之家,不宜僭及。*《道藏》第9冊,第464頁。
在道教豐富的神仙敘事中,有黃帝的各種仙話傳說。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九仙都山,相傳為黃帝駕火龍上升之處,宋陳葆光《三洞群仙錄》卷二十引《仙傳拾遺》載黃帝臣左徹,“黃帝升天,徹刻木為黃帝之像,率諸侯而朝之?!碎g刻木為像,自此始也”。*《道藏》第32冊,第366頁。道教刻木圖繪神仙形象,是以鐫刻黃帝神像為初始。元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一《軒轅黃帝》載:
臣道一曰:軒轅屈黃帝之尊,禮七十二師,然后垂衣裳而天下治。當是時也,君明臣良,民淳俗樸。以有天下而不恥下問,是故神人悉愿歸之,民到于今稱之,此后世所以有黃帝王霸之品者,于此乎可見矣。*《道藏》第5冊,第112頁。
在道教的神仙傳紀中,黃帝的傳紀居于特殊的地位。宋陳葆光《三洞群仙錄》卷一,開篇就為《盤古物祖,黃帝道宗》。宋張君房《云笈七籖》卷一百《軒轅本紀》,元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一《軒轅黃帝》,皆將黃帝列為道教神仙第一。南北朝道經(jīng)《上清太上開天龍蹻經(jīng)》卷一《黃帝請問寧君訣第一》贊黃帝說:“軒轅黃帝夙植仙津,上感神精,誕靈特秀,位承天帝,復道求真,清齋玄闕?!?《道藏》第33冊,第731頁。在道教黃帝受道的各種宗教敘事中,黃帝被視為最早得道的神仙,黃帝是自然體道的典型代表。
道教有豐富的齋醮法術(shù),運用于弘傳大道的活動。在道教神學理論的建構(gòu)中,宣稱很多法術(shù)都宗源于黃帝。唐代道經(jīng)《金鎖流珠引》卷四載:
太上老君授黃帝禮師法,別有科儀,具用五等。一奏章表禮師,二步綱禮師,三考召治病禮師,四行禁炁天地間萬物禮師,五行兵入軍、入山入水、行往他國禮師。*《道藏》第20冊,第369頁。
道教的禮師法度科儀,包括章表、步綱、考召治病、行禁炁、行兵入軍、入山入水等豐富的齋醮法術(shù)內(nèi)容,都相傳黃帝得太上老君的傳授。
道教符箓是一種被認為具有神秘法力的文字或圖像,具有召神、驅(qū)鬼治病、消災祈福等多重功能?!侗阕觾?nèi)篇·遐覽》列舉魏晉道教的道符,眾多道符中就有黃帝符。道教各種科儀法術(shù)中,以黃帝命名的道符有:中央黃帝玉符、黃帝全角符、黃帝中主符、元始黃帝真符、中央黃帝土功符、黃帝御魔總真靈符、黃帝戊己通靈玉符、黃帝招靈致真攝魔之符、黃帝中主符、中央黃帝土功符、黃帝御魔總真靈符、黃帝御魔總真符、黃帝大魔神功符、中央黃帝解咒詛符、中央土德鎮(zhèn)星真君所主黃帝符、黃帝玉臺篇圖符、中岳黃帝內(nèi)思戊己入土一炁班符。
道經(jīng)中關(guān)于黃帝符有詳細生動的記敘,反映此符特殊的靈力。宋曾慥《道樞》卷九《純陽篇》載:“黃帝游于青城之野,見廣成子、岐伯、黃谷子而問道焉,于是得百刻之神符?!?《道藏》第20冊,第658頁。道教不同名稱符號的黃帝符,在法事中都有其特殊的宗教功能。諸如《高上玉皇本行集經(jīng)》卷中《太上大光明圓滿大神咒品第二》載:
元始黃帝真符,召四方直符守靈寶天文,保中央。道士吞之,靈炁鎮(zhèn)脾,生黃精寶華十二葉。神為役使,通靈致神仙,直符中非三天靈文。……黃帝出上元符,下中岳,保度萬物,制九天炁,以度學者。*《道藏》第1冊,第728-729頁。
唐代道經(jīng)《受箓次第法信儀》載:“本命符,元治青帝真符東岳先生某乙,年若干,本命某某月生。元始青帝真符,青書赤地,元始赤帝真符,朱書黃地,元始黃帝真符,黃書白地。”*《道藏》第32冊,第224頁。道經(jīng)謂東晉許遜曾親受黃帝之書,用鐵板書青帝大魔神功符、赤帝大魔神功符、白帝大魔神功符、黑帝大魔神功符、黃帝大魔神功符,將此五符投于湘渚,斬馘江湖中為害的妖毒。而“仙翁葛洪常以此符,用五行相克,日戲書于水,泝流而上,見者皆知其神異”。*《靈寶無量度人上經(jīng)大法》卷二十《隱書玄像品》,《道藏》第3冊,第731頁。唐代道經(jīng)《金鎖流珠引》卷二十八載《黃帝集靈記》上卷有一種道符,“能入兵,令人不見傷敗,護己保眾,用如前法,符別出”。*《道藏》第20冊,第486頁。
宋代道經(jīng)《靈寶玉鑒》卷四十三《煉度更生門》載書黃帝中主符,誦《黃帝歌》曰:
萬天拱中晨,控駕玉化根。翹機貫億歷,洞朗辟四門。大有混皇真,糺制星宿魂。非帝道不運,有方賴之存。威忿即霜秋,和豫為陽春。生成握元紀,仰荷戴無垠。*《道藏》第10冊,第434頁。
道教有服用道符以通神的法術(shù),此類道符中也有名為黃帝的符箓,這種黃帝符具有驅(qū)使鬼神、治病禳災的靈力。東晉道經(jīng)《太上洞玄靈寶赤書玉訣妙經(jīng)》卷上載:
道士服黃帝真符,向王叩齒十二通,思黃炁從口入注脾中,生十二重黃華寶光,洞映一身,書符置前。*《道藏》第6冊,第191頁。
北周道經(jīng)《無上秘要》卷二十六《靈寶符效品》載:
元始黃帝真符,召四方直符守靈寶天文,道士吞之,靈炁鎮(zhèn)脾,生黃精寶華十二葉,神為役使,通靈致神仙。*《道藏》第25冊,第77頁。
北周道經(jīng)《無上秘要》卷九十二《升上清品上》載:
黃帝戊己通靈玉符,黃書白繒佩身,又以戊己日黃書白紙上,向太歲服一枚。三年戊己,黃素玉女降見,兆身通靈,知中央萬里之事,致中央仙官送自然之廚。九年,黃帝自降于寢房,迎以黃霞飛輪,上升上清宮矣。*《道藏》第25冊,第264頁。
道教齋醮有豐富的科儀法術(shù),旨在實現(xiàn)齋醮濟世度人的宗教功能。道教齋醮中的很多法術(shù),諸如步罡踏斗、劍解之道等,都宣稱是黃帝所行道法。北周道經(jīng)《無上秘要》卷八十四《得太極道人名品》說:
黃帝軒轅姓公孫,行步綱之道,用劍解之法,隱變橋陵,駕龍玄圃,乘云閬風得道。*《道藏》第25冊,第244頁。
所謂步綱之道即道教的步罡踏斗,道教齋醮禮拜星斗、召請神靈的步罡踏斗法術(shù),是道教天人一體宇宙觀在法術(shù)中的運用。此壇場通神的法術(shù)相傳來自大禹,因此又稱為禹步。道教有“太上老君授十二跡禹步于黃帝”之說。*《金鎖流珠引》卷七《說中篇上部轉(zhuǎn)身存用圖》,《道藏》第20冊,第390頁?!短接[》卷六百七十九《道部二十一傳授下》引《金簡玉字經(jīng)》宣稱:“黃帝受襄城小童步六紀之法?!?《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99冊,第167頁。步六紀之法是步罡踏斗法術(shù)之一,道教認為“夏步七星,名曰躡六紀”。道教謂黃帝行步六紀之法要訣,“遂鑄鼎荊山,隱變喬陵,駕龍玄圃,乘云閬風”。*《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綱飛地紀金簡玉字上經(jīng)》,《道藏》第33冊,第444頁。道教的劍解之道是升仙法術(shù)之一,魏晉上清派宗師楊羲就以劍解隱化而名載道史。
唐代道教有《黃帝集靈記》的經(jīng)書,相傳為大禹編四十九卷,此道經(jīng)是道教法術(shù)道符的匯編,包括“雷公四時、六壬六甲、八蠻六戎等符”。*《金鎖流珠引》卷十四《五行六紀所生下》,《道藏》第20冊,第423頁。相傳黃帝有負勝之圖,六甲陰陽之道,托名黃帝撰寫的《玄女兵法》,即載黃帝得此法術(shù),并藏經(jīng)書于會稽之山。*《龍瑞觀禹穴陽明洞天圖經(jīng)》,《道藏》第11冊,第97頁。
早期道教的一些經(jīng)書符命,或托名黃帝而制作傳世。東晉古靈寶經(jīng)《元始五老赤書玉篇真文天書經(jīng)》卷中載:
中央一炁黃天下元小陽九小百六,出靈寶黃帝下元符命,下中岳,制一炁黃天分度,出此文以度學者人身。其文九千年一出中岳。*《道藏》第1冊,第792頁。
道教一些法術(shù)神咒要冠以黃帝的名稱,以彰顯神咒法術(shù)的靈力。北周道經(jīng)《無上秘要》卷三十《經(jīng)文出所品》載:
《中央黃天真文赤書》,一名《寶劫洞清九天靈書》,一名《黃神大咒》,一名《黃帝威靈策文》。*《道藏》第25冊,第96頁。
道教的存想通神是齋醮中運用廣泛的法術(shù),高功通過存想來實現(xiàn)壇場上神、人之間的溝通。道教存想法術(shù)中的黃帝崇拜,體現(xiàn)在科儀中存想黃帝降臨壇場?!对企牌呋R》卷一百五《清靈真人裴君傳》載法師的存想說:
次存黑帝君,從日光中來,在我之左手上;次存黃帝君,從日光中來,在我之右手上。*《道藏》第22冊,第715頁。
宋王契真《上清靈寶大法》卷五十八《齋法宗旨門》載破獄科儀中存想五帝:
掐中文,默念靈寶,存黃帝自中宮駕黃龍至,兆運脾炁自唇出,合之呼去。存亡魂環(huán)列在前,天醫(yī)六職醫(yī)療完全形體,五方五帝降五色真炁,灌溉亡人頂門而入。*《道藏》第31冊,第245頁。
其實在早期上清經(jīng)中,上清派的內(nèi)思存想的修煉法術(shù),就有豐富的存思黃帝的內(nèi)容。東晉道經(jīng)《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內(nèi)真經(jīng)》載五岳五帝內(nèi)思變化真形求仙上法:
凡入中岳,思中央黃帝神,閉眼即見真形者,其人則絳府生華,赤子納仙,理幽綜滯,味景霄清,名書帝室,圖影三元,此人皆上仙之才也。*《道藏》第33冊,第519頁。
上清派的五岳內(nèi)思刻名定仙上法,就是存思中央黃帝君諱字的法術(shù),通過存想黃帝君在黃炁之中化為鎮(zhèn)星的一系列過程,達到出神入化、通靈通神的效果。
道教的《度人經(jīng)》有豐富的存想內(nèi)容,其中包括存想黃帝的內(nèi)煉。明代道經(jīng)《靈寶無量度人上經(jīng)大法》卷三十五《自煉形神品》煉神法章載:
次想中央黃帝乘黃龍,與自己脾中黃炁黃帝自唇中出,合而為一,掐中指中文,默念靈寶,吸黃炁,使津入脾,想五藏五色,郁勃充滿,即心拜五方,念金液煉形咒,并太液咒,取太陽炁九口,通徹內(nèi)外矣。*《道藏》第3冊,第800-801頁。
《云笈七籖》卷四十四《存思》載三九素語玉精真訣存思法:
思中央黃帝總元三靈真人,諱原華,身長一寸二分,頭戴黃晨玉冠,衣黃錦飛裙,手執(zhí)黃精玉版,乘黃霞飛輿,從中央黃帝玉女十二人,從天玉房宮中下,以黃云冠覆我身。思三靈真人乘黃云入我身中,安鎮(zhèn)脾內(nèi),便三呼總元三靈真人,原華資黃精、玉芝,補養(yǎng)我身,便三味口,三咽止。*《道藏》第22冊,第315頁。
在道教神學的神仙理論建構(gòu)中,將神仙賦予擬人化的諱字,道教科儀中的黃帝亦有各種諱字。南北朝道經(jīng)《上清回神飛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經(jīng)》載法師存想黃帝真諱曰:
次思中央黃帝,諱萬福,字太倉。巾黃巾,衣黃衣,黃冠黃履,帶中元八維玉門之章,入兆身中。*《道藏》第33冊,第830頁。
東晉道經(jīng)《太上洞玄靈寶赤書玉訣妙經(jīng)》卷下載元始五老存思五岳五帝招靈求仙玉訣:
閉眼思中岳嵩山黃帝君,姓角,諱普生。形長一尺二寸,頭戴黃玉通天寶冠,衣黃羽飛衣,駕乘黃龍,從黃素玉女十二人,從中岳來降兆室。良久,黃帝君化為嬰兒始生之狀,在黃炁之中,隨炁從兆口入,徑至脾府。*《道藏》第6冊,第199頁。
東晉南朝道經(jīng)《太真玉帝四極明科經(jīng)》卷五《太玄都中宮女青律文》宣稱:
中央黃帝玉司君,姓黃,諱總生。衣黃文之裘,備九色之章,頭戴通天玉寶晨冠,治太玄中宮,主統(tǒng)無上無下,無內(nèi)無外,無表無里,無鞅數(shù)劫,無涯之天,主領(lǐng)中央嵩高山仙官,總領(lǐng)五方戊己之兵。四司之官,莫不隸于玉司之君也。*《道藏》第3冊,第436頁。丁培仁《增注新修道藏目錄》認為該經(jīng)為“東晉中至南朝梁前上清系科文”。丁培仁編著:《增注新修道藏目錄》,成都:巴蜀書社,2008年,第210頁。
道教齋醮科儀中高功法師的存想,是在壇場與神靈溝通的重要法術(shù),而此存想科儀是道教黃帝崇拜的典型表現(xiàn)。
道教宣稱黃帝得真諱隱術(shù)的傳授,佩帶此真諱修行可為太上仙。諸天隱名真諱是九天帝君祖諱祖名,高功步罡踏斗須帶佩于左肘之后。唐代道經(jīng)《金鎖流珠引》卷十一“說佩諸地隱諱”條載:“昔黃帝得廣成君教佩此九地真諱,經(jīng)過之處,神靈俱見,拜送扶迎,不敢為患,受驅(qū)使?!?《道藏》第20冊,第406頁。道教有九州真諱、五岳真諱、五帝真諱、度魂真諱、九天真諱、九地真諱、六甲六十真諱、六甲真諱、六丁真諱、北斗七星真諱、南斗六星真諱、三天真諱、三師真諱、三皇真諱、三一真諱、太一真諱、三元將軍真諱、五德將軍真諱、太一天真諱、太初天真諱等。這些不同功能的真諱,用于齋醮科儀法術(shù)的修持。
道教齋醮壇場要布置道符真文,其中包括黃帝真文。諸如中央黃帝赤書玉篇真文、中央黃帝靈寶赤書玉篇真文、靈寶黃帝煉度五仙安靈鎮(zhèn)神中元天文、中央黃帝召龍真文。道教經(jīng)書法術(shù)中所謂的真文,指薦拔亡魂的經(jīng)咒尊號。道教認為儀式中真文有強大的功能,可以外伏魔精,內(nèi)安真性,功沾水陸,善及存亡。道教還有中央一炁元靈元老黃帝消魔王咒、黃帝中主萬神無越符玉訣、黃帝太一八門逆順生死訣、太上靈寶真文中央黃帝君符命、黃帝真文幢、中央太上靈寶中央大羅之天自然玉字黃帝一炁天文。道教咒語末尾“如律令”的習語,也有“急急如黃帝律令”*參見《法海遺珠》卷四十二《太上禳告心奏秘文》,《道藏》第26冊,第973頁。“一如黃帝天君律令”。*《道法會元》卷一百《雷霆鐵札召龍致雨符法》,《道藏》第29冊,第439頁。道教這些冠以黃帝的咒訣、符命、幡幢、天文,反映道教黃帝崇拜在科儀中的廣泛影響。
五方五帝是道教神系中的主要神仙,道教的五方五帝觀念,在道教各種科儀法術(shù)中都有體現(xiàn)。所謂五方五帝,是指東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中央黃帝。在五方五帝中,黃帝為中央之帝,《淮南子·天文訓》說:“中央土也,其帝黃帝?!?《道藏》第28冊,第19頁。道教繼承道家的觀念,認為黃帝好道希妙,有土德之瑞,居中央之位以主四方。在道教五方五帝神靈觀中,居于五方中心的黃帝最受崇祀。
道教謂天有五星,以配五行,五行之神以主五方。五方五老乃五行之精,是五行之體。五方五帝則是五行之氣,為五行之用。魏晉道經(jīng)《太上老君中經(jīng)》卷上“第十五神仙”載:“中央之神名曰黃裳子,號曰黃神彭祖,中央黃帝君也?!?《道藏》第27冊,第146頁?!稛o上秘要》卷十八《眾圣冠服品下》載五帝冠服,其中中央黃帝君的冠服為:“頭建黃晨通天玉冠,衣黃錦之袍,玄黃飛云錦裙,佩黃神越無之策,帶靈飛紫綬?!?《道藏》第25冊,第43頁。道教認為中央黃帝化身為昊天玉皇上帝,為萬天帝主,統(tǒng)御諸天。并以東南西北四帝,分布四方,主司四疇。于是天帝判分,四方位奠,五行運化而無窮盡。道教的天界神靈觀,彰顯出黃帝至高無上的地位。
在道教齋醮科儀中,對五方五帝的崇拜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道教豐富的神仙學說,賦予五方五帝各種名稱。宋蔣叔輿《無上黃箓大齋立成儀》卷五十一《神位門》左一班的五帝神靈為:“東方太始少陽青帝,南方洞陽納音赤帝,西方少陰西金白帝,北方通陰太陽黑帝,中央總靈高皇黃帝?!?《道藏》第9冊,第669頁。
唐杜光庭《太上靈寶玉匱明真大齋言功儀》載:
謹上請東方青帝九氣君,南方赤帝三氣君,西方白帝七氣君,北方黑帝五氣君,中央黃帝一氣君,五帝真人,玉童玉女,降臨醮座。*《道藏》第9冊,第815頁。
唐宋道經(jīng)《太上元始天尊說北帝伏魔神咒妙經(jīng)》卷九《八字消災品》載:
設(shè)玄科之日,奉受神氣,謹請東方青帝駕青龍,南方赤帝駕赤龍,西方白帝駕白龍,北方黑帝駕黑龍,中央黃帝駕黃龍,各請詣玄壇,證臣所啟,皆得成就。*《道藏》第34冊,第427頁。
南北朝道經(jīng)《太上洞淵神咒經(jīng)》卷十三《龍王品》有五帝龍王:“東方青帝青龍王,南方赤帝赤龍王,西方白帝白龍王,北方黑帝黑龍王,中央黃帝黃龍王?!?《道藏》第6冊,第47頁。道教甚至還有中央守墓鎮(zhèn)宅黃帝神龍王。
唐杜光庭《太上洞淵三昧神咒齋十方懺儀》載修建洞淵三昧神咒大齋,儀式中禮請黃帝的咒語曰:
中央戊己神,黃帝統(tǒng)萬機。三秦總八方,勾陳耀天暉。天輝光照灼,豁然幽夜開。至道恩慈普,萬兆悉歸依。*《道藏》第9冊,第837頁。
道教齋醮科儀的宣神咒、衛(wèi)靈咒,咒語祈請中央黃帝等五靈下降護壇。宋元道經(jīng)《玉箓資度解壇儀》之請宣神咒曰:
五靈列位,煥鎮(zhèn)五方。始皇護魂,丹老衛(wèi)形。皓靈侍魄,黑帝攝生。中央黃帝,統(tǒng)御萬真。元皇誥下,幽夜開光。罪消北府,名列南昌。金箓定籍,玉字除殃。朱陵煉質(zhì),飛神太倉。三官九府,無極神鄉(xiāng)。普受開度,上生天堂。*《道藏》第9冊,第137頁。《靈寶領(lǐng)教濟度金書》卷九十《科儀立成品》載青玄齋用散壇儀的《衛(wèi)靈咒》,與此經(jīng)咒相同。
道教還建構(gòu)五岳五帝之說,南北朝道經(jīng)《太上大道三元品誡謝罪上法》謝五岳的科儀,分別致謝東岳泰山青帝大神、南岳衡山赤帝大神、中岳嵩山黃帝大神、西岳華山白帝大神、北岳恒山黑帝大神。高功謝中岳的說文曰:“次向西南再拜,長跪言:臣某今歸命中岳嵩山黃帝大神、飛仙真人、神仙諸靈官、名山大澤一切神靈。乞丐謝如東岳法?!?《道藏》第6冊,第584-585頁。道教齋醮壇場祈請的神仙包括五方五帝,科儀中或上請五方五帝君,或上請五方五帝神君,或上請五方五帝仙君。道教齋醮科儀的神系有:五方五帝真君、五方五帝灶君、五方五帝斬鬼大將軍、五方五帝解穢仙官、五方五帝解穢靈官。
道教齋醮壇場的醮位,要供奉排列五方五帝。宋林靈真《靈寶領(lǐng)教濟度金書》卷七《圣真班位品》安宅齋用瘟疫醮神位有:“東方青帝青瘟神君,南方赤帝赤瘟神君,西方白帝白瘟神君,北方黑帝黑瘟神君,中央黃帝黃瘟神君?!?《道藏》第7冊,第74頁。道教訣法有五方五帝訣。道教有存想五方五帝將軍的科儀。道教有靈寶五帝育物真符,是靈寶度人中品之道,乃五方五帝所掌。道教的五方五帝內(nèi)諱為:青帝諱常精明,白帝諱混辱收,赤帝諱炎洞丹,黑帝諱玄明萌,黃帝諱麻忠順。在道教齋醮科儀中,高功要存呼五方五帝內(nèi)諱名字。
魏晉道教已將五方五帝與五岳相配合。東晉葛洪《元始上真眾仙記》說:“太昊氏為青帝,治岱宗山。顓頊氏為黑帝,治太恒山。祝融氏為赤帝,治衡霍山。軒轅氏為黃帝,治嵩高山。金天氏為白帝,治華陰山。右五氏為五帝?!?《道藏》第3冊,第270頁。唐杜光庭《太上黃箓齋儀》卷五十一《拔苦濟度方懺》載懺謝五岳的科儀,懺謝中岳為:“眾等至心歸命中岳嵩山黃帝真君,飛仙真人,名山洞府、得道神仙諸靈官?!?《道藏》第9冊,第339-440頁。宋蔣叔輿《無上黃箓大齋立成儀》卷三十二《齋法修用門》,載高功法師先后行存想五岳五帝的科儀,存想五方五帝為:
五帝者,存青帝立東,赤帝立南,白帝立西,黑帝立北,黃帝立中央,建王之方。皆著帝王之冠,服隨方之色,立在齋壇內(nèi)。*《道藏》第9冊,第570頁。
《無上秘要》卷十九《天中真儀駕品》載五老君儀駕為:
東方安寶華林青靈始老,號曰蒼帝,駕蒼龍,建鴇旗。南方梵寶昌陽丹靈真老,號曰赤帝,駕丹龍,建朱旗。中央玉寶元靈元老,號曰黃帝,駕黃龍,建黃旗。西方七寶金門皓靈皇老,號曰白帝,駕白龍,建素旗。北方洞陰朔單郁絕五靈玄老,號曰黑帝,駕玄龍,建皂旗。
此五老君的神格名稱,具有道教神仙思想的深刻意蘊,是道教對中華五方五帝說的創(chuàng)造發(fā)揮。
道教齋醮壇場有五岳帝君儀駕、五老君儀駕、五方帝儀駕的象征表現(xiàn),而黃帝都居于中央的地位?!稛o上秘要》卷十九《天帝眾真儀駕品》載五岳帝君儀駕之“中岳嵩山君,常以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戊辰、戊戌、己丑、己未之日,乘黃霞飛輪,奏真仙名錄,上言高上帝君”。*《道藏》第25冊,第47頁。五老君儀駕之“中央玉寶元靈元老,號曰黃帝,駕黃龍,建黃旗”。*《道藏》第25冊,第47頁。五方帝儀駕之“中央含樞紐,號曰黃帝,其神戊己,服色尚黃,駕黃龍,建黃旗”。*《道藏》第25冊,第47頁。
道教認為五方五帝具有多重內(nèi)涵,在神靈則稱五方五帝,在山岳則稱五岳圣帝,在人身則稱五臟神君。宋蔣叔輿《無上黃箓大齋立成儀》卷二十六《科儀門》召靈儀:“焚香上啟青帝護魂君,白帝侍魄君,赤帝養(yǎng)炁君,黑帝通血君,黃帝中主君?!?《道藏》第9冊,第531-532頁。此更是將五方五帝與人身魂魄炁血相聯(lián)系。在道教地獄理論的九獄中,黃帝主管中央的亡報普掠獄。高功法師用靈山向陽之竹制作的神杖,長七尺并分為七節(jié),分別書黑帝符、白帝符、黃帝符、赤帝符、青帝符,神杖法器運用的五帝符,是五方五帝觀念的符號象征。如道教齋醮的五帝符,儀式中是以五方五帝的神圣權(quán)威來御魔制邪,而道教雷法中行用的五雷符,則是借雷神的威猛來震懾鬼魔。
道教的金丹之道亦來自黃帝的傳統(tǒng),黃帝被視為服食金丹得道者。道教稱黃帝登王屋山,開石函,發(fā)玉笈,得《九鼎神丹注訣》。*《云笈七籖》卷一百《軒轅本紀》,《道藏》第22冊,第682頁。早期道經(jīng)的《荊山經(jīng)》、《龍首記》,皆記載黃帝服神丹之事。*《太平御覽》卷六百七十八《道部二十》,《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99冊,第161頁。東晉葛洪《抱樸子內(nèi)篇·金丹》載:
抱樸子曰,按《黃帝九鼎神丹經(jīng)》曰,黃帝服之,遂以升仙。又云,雖呼吸道引,及服草木之藥,可得延年,不免于死也;服神丹令人壽無窮已,與天地相畢,乘云駕龍,上下太清。黃帝以傳玄子,戒之曰,此道至重,必以授賢,茍非其人,雖積玉如山,勿以此道告之也。*王明:《抱樸子內(nèi)篇校釋》,第65頁。
《黃帝九鼎神丹經(jīng)》為西漢末東漢初的道經(jīng),該經(jīng)托名黃帝而造作,并宣稱黃帝服食九鼎神丹而升仙。*《云笈七籖》卷六十七《金丹部》之《黃帝九鼎神丹序》亦稱:“按《黃帝九鼎神丹經(jīng)》曰:黃帝服之,遂以升仙?!薄兜啦亍返?2冊,第466頁。九鼎神丹被視為神仙出世大丹之第一,《云笈七籖》卷七十一《內(nèi)丹》載:
神仙出世大丹異名十三種:黃帝九鼎丹、九轉(zhuǎn)丹、大還丹、小還丹、九成丹、素子仙童丹、九變丹、太仙霞丹、太和龍?zhí)サ?、張大夫靈飛丹、升仙丹、神龍丹、馬仙人白日升天丹。*《道藏》第22冊,第492-493頁。
道教推崇黃帝金丹的功能,認為“能盡性命之道者,無出于黃帝金丹”。*《修真十書悟真篇》卷二十七,《道藏》第4冊,第729頁。《抱樸子內(nèi)篇·微旨》說:
而俗人聞黃帝以千二百女升天,便謂黃帝單以此事致長生,而不知黃帝于荊山之下,鼎湖之上,飛九丹成,乃乘龍登天也。*王明:《抱樸子內(nèi)篇校釋》,第118頁。
道教的九丹各有名稱,即華丹、神符、神丹、還丹、餌丹、宜丹、深丹、伏丹、寒丹。道教認為九丹為仙藥之上法,修煉者得一丹便可以成仙,在人間亦能任意出入無間。唐代道經(jīng)《道典論》卷四《丹名》載:“《真人流珠九轉(zhuǎn)神仙九丹經(jīng)》云:“真人日服九丹,令人神仙度世,長生久視,長服之,壽萬世?!?《道藏》第24冊,第856頁。黃帝煉丹九轉(zhuǎn)方成是道教著名仙話,蜀州新津縣老君山稠稉治為早期道教二十四治之一,相傳黃帝曾在此道治煉丹。道教宣稱黃帝九丹為長生之要,九丹傳授更是道教仙傳敘事的常見題材。
《云笈七籖》卷三十三《雜修攝》“守一”條載:
昔黃帝到峨嵋山,見皇人于玉堂中。帝請問真一之道,皇人曰:長生飛仙,則唯金丹;守形卻老,則獨真一。故仙重焉。凡諸思存,乃有千數(shù),以自衛(wèi)率多,煩雜勞人。若知守一之道,則一切不須也。*《道藏》第22冊,第239頁。
真一之道又稱三元真一之道,是道教金丹服食方法追求的境界。*《登真隱訣第四》云:“服云牙,可修真一之道?!标愶@微《周易參同契解》卷上《上篇》:“故真一之道先取金子為黃芽之根。金子,即水也。欲合萬殊而為一,叉先于萬殊之中,求其一者而為基也。此金丹之法,有取于用鉛者,其理如此,所以謂水為道樞也?!笔鹈├锵壬渡裣煞D丹石行藥法》,開篇即為《黃帝一物餌丹法》。《云笈七籖》卷六十六《金丹》之《大還丹宗旨第四》說:
夫言還丹者,即神仙服食也。自古之天人留此術(shù),降下人間,傳付于后。自黃帝得之,白日鼎湖升仙。若古往神仙,不一一具言也。*《道藏》第22冊,第463頁。
唐代道教外丹盛行,道教的金丹之道,也宣稱黃帝修之而登云天。*陳致虛《上陽子金丹大要》卷一《虛無》載:“上陽子曰:金丹之道,黃帝修之而登云天,老君修之是為道祖?!薄兜啦亍返?4冊,第2頁。
宋李昉《太平御覽》卷第六百六十四道部六引《集仙錄》曰:
張?zhí)鞄煹懒觌[龍虎山,修三元默朝之道,得黃帝龍虎中丹之術(shù)。丹成服之,能分形散景,天師自鄱陽入嵩高山,得隱書制命之術(shù)。*《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99冊,第70頁。
道教宣稱黃帝金丹能盡性命之道。張陵得黃帝龍虎中丹之術(shù)的傳說,彰顯道教金丹之道推崇黃帝的傳統(tǒng)。
道教多有托名黃帝的經(jīng)書,尤以道教醫(yī)學類的經(jīng)書,經(jīng)書名稱多托黃帝之名。諸如《黃帝手鏡》《黃帝內(nèi)傳》《黃帝內(nèi)經(jīng)》《黃帝宅經(jīng)》《黃帝灶經(jīng)》、《黃帝中經(jīng)》《黃帝九鑰玉匱內(nèi)真玄文》《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補注釋文》《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略》《黃帝素問靈樞集注》《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遺篇》《黃帝八十一難經(jīng)纂圖句解》《黃帝龍首經(jīng)》《黃帝金匱玉衡經(jīng)》《黃帝授三子玄女經(jīng)》《廣黃帝本行記》、《軒轅黃帝水經(jīng)藥法》《黃帝陰符經(jīng)頌》。道經(jīng)中述及托名黃帝的經(jīng)書,還有《黃帝素問太始天元玉冊文》《黃帝玉臺篇圖符》《黃帝圣紀經(jīng)》《黃帝醮告章》《黃帝四十四方經(jīng)》《議黃帝難經(jīng)》等。道教的《中央一炁靈寶玉篇真文》又稱為《黃帝八威策文》。
在道教仙傳的宗教敘事中,關(guān)于黃帝得道有各種神異傳說。諸如黃帝見龍蹻真人寧先生,得到《龍蹻經(jīng)》的傳授,得御飛云之道;玄女授黃帝《陰符經(jīng)》三百言,都強調(diào)黃帝是得大道之要的神仙。宋陳致虛《上陽子金丹大要》卷十一《累行》之《與至陽子田至齋》說:
帝皇之得道者,若羲、農(nóng)、黃帝焉。仕隱而得道者,若老、莊、關(guān)令焉。侯王而得道者,若子房、淮南焉。山巖而得道者,若鐘、呂、希夷焉。道之在天地間,成仙作佛者,歷歷不可以指數(shù)也。*《道藏》第24冊,第40頁。
道教早期得道的神仙,以宣稱為黃帝時人為榮。如《列仙傳》中寧封子、馬師皇、赤將子輿等,仙傳都記載為黃帝時人。道教經(jīng)史中對黃帝信仰的建構(gòu)經(jīng)歷了長期的過程,中國遠古時代的黃帝被推崇為道家之宗、三洞神仙之第一,道經(jīng)中的黃帝敘事旨在說明道教法脈的源遠流長。
道教黃帝信仰的建構(gòu)貫穿于道教史的始終,道教賦予黃帝得道仙人的神異敘事與超凡靈力,顯示出道教塑模華夏祖先神的智慧和想象力。中國古代有道家本于黃帝老子之說,認為道教之道以清靜無為為宗,以虛明應物為用,以慈儉不爭為行,都是踐行黃帝之道的結(jié)果。道教宣稱黃帝曾作八卦,被視為道教易學之始。道教還宣稱軒轅黃帝證位太極元真君,黃帝為道教三洞神仙第一。道教尊黃帝為始祖,黃帝作為道教始祖的地位,歷來為道教各宗各派所認同,其地位更在道教各派祖師之上。道教對中華遠古人文初祖黃帝的塑造,多維度地豐富了中華黃帝信仰的內(nèi)涵。宋陳葆光《三洞群仙錄》卷一《盤古物祖,黃帝道宗》條引《道學傳》稱黃帝,“有土德之瑞,故號曰黃帝。弱而能言,圣而預知,好道希妙,故為道家之宗也”。*《道藏》第32冊,第235頁。黃帝是遠古得大道之要的仙人,我們對道教信仰中黃帝內(nèi)涵及特質(zhì)的考察,確乎可以感受到道教是尊崇黃帝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