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晶金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一般地說,精確的審美趣味在于——能在許多毛病中發(fā)現(xiàn)出一點美和在許多美點中發(fā)現(xiàn)出一點毛病的那種敏捷的感覺。 ——伏爾泰
要求:綜合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文章。
【寫作指導】
這是一則名人名言的哲思型材料,旨在引導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審美趣味,善于發(fā)現(xiàn)深層次的美。
材料的內(nèi)涵是強調(diào)“精確的審美趣味在于一種敏捷的感覺”。生活中處處皆有美的存在,都需要審美的眼光,關鍵在于能否敏捷、敏銳地感覺到生活中的這些美。當下的人們陷于無盡的忙碌之中,心靈的美感在鈍化,漸漸失去了對周圍自然之美、人情之美、心靈之美的體悟與感覺。材料旨在引導學生去思考,回歸對美的追尋和感受。
“那種敏捷的感覺”可以分解為兩個維度:能在許多毛病中發(fā)現(xiàn)出一點美,或者在許多美點中發(fā)現(xiàn)出一點毛病。從第一個維度看,美的存在不應該是純粹的,而應該是復雜的,混雜的,幾乎所有事物中都有美的存在。這里的“毛病”可以指不足、缺失、矛盾,這些“毛病”中也有美的因子,美的成分,可以圍繞“在毛病中找尋美,感受美”來談論。從第二個維度看,美中也會有遺憾和不足,甚至這個世界中最美的東西常常是帶有缺陷的,或者極致之美就是缺陷之美。
【素材積累】
1.東坡曰:“魯直(黃庭堅字)字雖清勁,而筆勢有時太瘦,幾如樹梢掛蛇?!鄙焦龋S庭堅號)曰:“公之字固不敢輕論,然間覺褊淺,亦甚似石壓蛤蟆?!倍笮?,以為深中其病。 ——《獨醒雜志·卷三》
2.丑的東西往往要戴上美的面具,丑的東西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時候,往往以美出現(xiàn)?!粕?/p>
3.美是一種沒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壓迫我們,但仍讓我們仰望;她溫暖、柔和,并不刺戳我們,但我們?nèi)匀皇軅!U鵬山《美麗的〈詩經(jīng)〉》
4.揚帆的航船,全副武裝的男人和腹部隆起的孕婦,是世上最美的三種景象。 ——詹·豪厄爾
5.美貌是轉(zhuǎn)眼易過的,可是丑陋是永久的?!蜖栐?/p>
6.絕對的丑陋是沒有的?!_斯金
【例文】
美,永遠行走在路上
□任江炎
人類前行的歷史,實際上也是一部追求美的歷史。然而,正如金無足赤、玉有瑕疵一樣,凡物皆難以臻于完美。審視中外文化遺產(chǎn)中留下的藝術瑰寶,幾乎莫能例外。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有一只半坡人面魚紋陶盆。緣于歷史的久遠,這件藝術作品竟是如此珍貴:微帶笑意的人面圖形是那么端莊大方,簡樸直率的線條是那么天真率性。遠古人類在藝術審美方面的懵懂追求由此發(fā)軔。然而,由于誕生在那個蒙昧洪荒的時代,這只陶盆的缺憾也是顯而易見的。從胎質(zhì)而言,遠遠不及我們現(xiàn)在家居所用的瓷器;從構(gòu)圖而言,肯定難以媲美當代諸多“大師”的創(chuàng)作;從用彩而言,紅黑赭白之色顯得單一乏味??墒牵隳芊穸ㄋ拿绬??
到了殷商,中國藝術審美觀有了發(fā)展變化,作品也有了新時代的特征。當代美學家李澤厚先生在他的美學專著《美的歷程》中用“獰厲的美”來形容夏商青銅器的特點。一般而言,由“獰厲”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往往是黑暗與恐怖、害怕與畏懼。可是,當兇猛的貔貅造型、貪婪的饕餮圖案、詭異的魑魅形態(tài)與青銅器皿相融為一的時候,我們往往不由地發(fā)出一聲來自心底的贊嘆。在那個物質(zhì)匱乏、科技落后的時代,人們敬畏天地,膜拜神靈,于是,圖騰文化在各部落、各氏族中便有了崇高的地位。各種圖騰姿態(tài)迥異,或妍或媸。如何評價,皆由內(nèi)心。
朝暾夕暉,斗轉(zhuǎn)星移,我們且將關注的目光轉(zhuǎn)移至十五世紀的意大利。波提切利的油畫《維納斯的誕生》是一幅世界名作。女神維納斯是畫面的中心。蜷曲的金發(fā),秀麗的面容,白皙的肌膚,修長的四肢,柔和的足線等,都在昭示著畫家在用他的心神為我們勾畫一個完美的精靈。然而,這幅畫卻有一個無法掩飾的缺陷——維納斯超長的脖子。由于其長度不合乎人類正常的比例,因此便成了一些評論家大加詬病的緣由。其實,正如莎士比亞的戲劇語言偏于深奧、拉斐爾的宗教繪畫困于題材的狹窄一樣,這一缺憾并不影響我們對維納斯的欣賞。
清岡卓行在《米洛斯的維納斯》中談道:“米洛斯的維納斯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痹S多偉大的作品,完美體現(xiàn)著作者的追求,缺憾則是客觀存在。從粗放原始的仰韶文化到李唐兩宋文學,從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到南美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人類的腳步始終未停止對美的追尋。
從粗陋到精致,從單一到多元,從淺易到深刻,美,永遠行走在路上。
評點:文章若要達到“豐富”這一發(fā)展層級自然離不開素材。本文素材的選用是很用心的。一者其覆蓋領域廣。三則素材分別涉及了陶器、青銅、繪畫等多個藝術領域。二者其時空跨度大。從半坡時期,到殷商,再到文藝復興,跨越古今,兼及中外。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素材的效能得到了充分發(fā)揮。
(編輯: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