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進
我捧讀厚重的《沈重詩選》,是2016年11月24日從家鄉(xiāng)開江再次來到小兒工作的樂山之后,可是我初次認識沈重老師早在上世紀八十年初他任《四川文學》編輯之時。而我認真拜讀他的詩是在2014年楊澤明兄轉(zhuǎn)贈龍郁主編的《詩家》第5卷之時,我立刻為他悼念當年《四川文學》主編陳進老師的詩深深吸引住了。我是這樣評述的“沈重對于《四川文學》主編陳進的哀悼,似乎更加深切綿長而且?guī)е栉兜目酀c芳香,‘夜風依依,留不住你匆匆步履/可編輯部那懷清茶讓你惦記……有如山的文稿在等你……寧將瘦瘦青春,絲絲縷縷/都沏進瘦瘦清茶里。(《瘦瘦的清茶——悼陳進》)。詩人沈重與昔日的《四川文學》主編陳進朝夕相伴,對于一輩子將青春與生命奉獻給四川文學事業(yè)的編輯家陳進有著多么透徹的了解和深切的懷念?!保ㄗ疚摹独夏暝娕d吐芳華》)
布封說風格即人。品讀《瘦瘦的茶——悼陳進》以管窺豹,可見沈重詩歌創(chuàng)作的顯著特征:清純與真誠。
一
1930年出生于浙江桐鄉(xiāng)(茅盾家鄉(xiāng))的沈重,于1946年便開始發(fā)表詩歌創(chuàng)作。這位16歲的少年詩人,可與胡風傾情培育的文學新秀路翎相比并肩。路翎大約生于1923年,較沈重大六七歲。他也在16歲便開始發(fā)表作品,而他真正大踏步走上文學道路全仰仗詩人、文藝理論家胡風的精心培育與熱情扶植。沈重之不同于路翎的,他的一生似乎沒有遭遇路翎那樣非一般人所能忍受的磨難,而且沈重也未能像路翎那樣享有名震遐邇的恩師的關(guān)愛與扶植,幾乎是全憑個人的艱苦摸索與打拼。但這并未嚴重地影響與制約他少年時期之才華橫溢。他16歲時的處女作《遙遠的呼喚》便展露出沖決沉重的黑暗勢力,向往光明未來的火熱情懷,“今天在這塊土地上/只有貧瘠/只有憤怒/只有饑餓/只有殺戮/只有屈辱/像毒蛇/盤踞著……因之,我們/呼喚/因之,我們/尋覓?!蔽覀兛梢詿崆械馗杏X到少年詩人沈重是一位敢于向黑暗的舊世界大膽宣戰(zhàn)的熱血男兒。憤怒出詩人,他將悲憤的激情化而為詩,便也像火焰一樣熊熊燃燒,點燃了不少青少年讀者心靈之燈。
沈重于1947年,即他17 歲時創(chuàng)作的《距離》,我們可以感知他已從單純的直脖大嗓的吶喊,漸漸懂得了對生活的思索。他在痛苦的沉思中參悟到了人與人之間存有某種無形的距離和障礙,即諦視著社會生活的復雜性與不同思想文化觀念的劇烈“碰撞”,“大笑/像在殺人/握手/就是較勁……一切都麻木啊/心與心之間/仿佛/峙立著山嶺/?!贝嗽娸^之處女作《遙遠的呼喚》語言更為精煉,且著力于描畫人的思想個性與心靈情感。詩人殷切期盼的是人生觀的趨同與內(nèi)在情感的相互溝通。無疑詩歌的文化內(nèi)涵豐厚些了,留給讀者的是綿延不絕的思考與回味。
詩人于1947年漫游青海大草原寫下的《草原之戀》藝術(shù)視野得到了拓展,對草原的獨特風光有著切實的體驗。詩人既見物(草原的遼闊與空曠)又見人——烏雅娜格拉,“天真的姑娘/即便說一見傾心/我也帶不走你/古老草原的柔情”,詩人多了一份情感投入,深情眷戀而又感覺無奈。此種紛紜復雜的情感,亦如美學家朱光潛所論說“甜蜜的憂傷”。此乃人世間最普遍也最動人的情感。馬克思說:“男女之間的關(guān)系是人與人之間最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關(guān)系。在這種自然的、人類的關(guān)系中,人同自然的關(guān)系直接地包含著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因此,這種關(guān)系以一種感性的形式,一種顯而易見的事實,表明人的本質(zhì)在何種程度上對人來說成了自然界,或者,自然界在何種程度上成了人的屬人的本質(zhì)。因而根據(jù)這種關(guān)系就可以判斷出人的文明程度?!保R克思《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第85頁,人民出版社,1963年,何思敬譯)。年剛17歲的少年詩人沈重第一次來到青海大草原,便與少數(shù)民族姑娘烏雅娜格拉一見傾心,脈脈情深。這種既普通又奇妙的感情體驗, 17歲的少年詩人沈重第一次涉足青海大草原,便用樸實真切的詩歌語言抒寫出了己身“真正的自由感受”,便也引起了廣大讀者的情感共鳴。詩人在《沈重詩選·后記》中喟嘆:“不幸的是,包括詩歌習作在內(nèi),那時的全部已發(fā)文稿,均已在那場浩劫中渺無蹤影……徼幸撿來的四首,還是老友吳向北、周遠二君代為保存下來的……當我重讀到這些詩句時,我感到驚訝和悲傷……”詩人沈重的深情眷顧便也凝淀為歷史的永恒。沈重的發(fā)軔之作,率真而又稚拙,卻也小荷露出了尖尖角。
二
詩人于1956年創(chuàng)作的《天安門前》抒發(fā)的是一個心地坦白純真的年輕人對黨和國家一往情深的愛戀,是一個流浪的少年一朝投入了母親懷抱的溫暖和慰藉,掬示出的是鮮靈靈的赤子之心,“今天,當我張開雙臂向你懷中撲去/我的歌聲中浸透滾燙的淚水/雨后的榴花在陽光下燃燒/它就開在我赤誠的心上。”此詩的情感心理是單純而又熾烈的,但作為詩歌藝術(shù),從審美的視覺上作評析,仍舊是稚拙的,甚至有點概念化。喻示著詩歌創(chuàng)作尚在艱苦的探索之中。
沈重詩歌的創(chuàng)作似乎在十年“文革”中趨于沉寂。他復出的1979年《記憶》一詩,堪稱重啟詩歌創(chuàng)作航程的破冰之旅。詩人滲血帶淚地訴說:“我的記憶是一條渾濁的長河/激流里翻卷著泥沙和真金/我用靈魂痛苦地淘洗/淘洗著金子,淘洗著失去的青春?!痹娙松蛑貜拇烁鎰e了青少年時期的單純與童稚。經(jīng)十年“文革”的摔打與磨難,真真切切地體驗到社會現(xiàn)實的豐富復雜乃至詭譎多變。詩人悲傷卻并未絕望,雖然“買不回我的夢幻和童心”,卻“磨礪了我的意志和心靈。”他變得成熟而且倔強,他滿懷自信地說:“也許,悔恨是希望的朋友/它幫我分辨迷茫的路徑……”這是中年詩人對社會人生的一大參悟,開啟了他井憤式的詩歌創(chuàng)作的新高潮。
至此,詩人告別了頌歌式的單純的燃燒的激情,他那顆真樸的詩心帶著累累的傷痕在吟唱。于1979年12月13日創(chuàng)作的《追悼會》,詩人如泣如訴地描述:“又是一個追悼會/又是哭腫了的親人的淚眼/誰知這是第幾次了?/白花開在幸存者的胸前?!痹娙四慷玫氖且粋€又一個親友中的死者的遺體和骨灰,詩人那顆曾經(jīng)是清純得像桅子花一樣芬芳的心靈變得苦澀而又沉重,“躺在骨灰盒里的靈魂,可還感到人間的風寒?”不再有青少年時期清純超邁,一派喜氣洋洋的浪漫幻想。他失落并未絕望,依然相信,“外面有陽光/有春鳥在藍天里鳴囀/把哀嘆留在這里吧/明天好去參加迎春會……”他心中抱有希望。深信陰郁的日子就會過去,未來的天空依然向著光明,帶給人們以希望和陽光。endprint
詩人沈重在骨子里痛恨萬惡的“四人幫”,他痛悼張志新,以梅喻示她的美麗與堅貞。他深心景慕張志新堅貞不渝的人生信仰,他一往情深地贊頌“有人悲憤你過早地香銷玉殞/我卻在冰雪中驚喜你愛的堅貞/死去的只是蒼白的冬天/你的微笑卻在春天里永生?!痹娙吮荛_了正面控訴“四人幫”殘害堅持真理、追求光明的忠貞戰(zhàn)士張志新的暴行,卻以“蘭”為象征與隱喻曲折地表達與投射了崇敬與懷念之情。詩人沈重以梅之傲雪凌霜的錚錚風骨隱喻張志新以死捍衛(wèi)真理的堅貞不屈的斗爭精神,便也將詩歌《梅》提升到一個至善至美的崇高境界,給廣大讀者以揭批“四人幫”強大的戰(zhàn)斗力量。詩人一氣呵成,接連寫下了《蘭》、《竹》、《菊》等系列詩篇,多側(cè)面、多向度、多視角地禮贊張志新烈士為代表的精神情操且與華夏傳統(tǒng)文化相承接,并使之發(fā)揚光大。詩人將人間的溫暖與真情慷慨贈予那些需要警醒與救助的人,“給他吧,你那清麗嫻靜的美/給他吧,你那純潔溫柔的愛。”薩特高倡介入理論,他說:“因而寫作既展示世界,又把世界作為一項工作奉獻給讀者的慷慨大度……它希望通過介入中間的人物來表現(xiàn)這種本質(zhì)……書中的人物越是經(jīng)常地觸及這個對象,一會兒拿起它一會兒放下它。簡而言之,越是超過這個對象而前往各自的目標,那么這個對象也越是顯得真實?!保ú茼槕c主編《現(xiàn)代西方批評理論》第57頁)。詩人沈重不是現(xiàn)實生活的旁觀者,他儼然以薩特式的介入姿態(tài)謳歌真善美,無情地鞭撻“四人幫”為代表的假惡丑,從而使他復出后的詩歌創(chuàng)作走上了一條飛速發(fā)展的廣闊道路。
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詩人對于“四害”橫行的十年“文革”進行了深沉的文化反思。于1980年夏天創(chuàng)作的《不死的?!菲渌枷胍馊みh不是青少年時期的單純與明凈,不僅色彩斑斕,情感糾結(jié),而且愛恨交織,訴說不盡的情與仇,“上海,你這將死方生的海/以絕世的美,無比的丑/在游子夢里/奇異地交融?!薄吧虾?,你這多災(zāi)多難的海/十年風浪,幾多悲歡?/我愛你善也無邊/我恨你惡也深重!”袁枚在《隨園詩話》中闡說:“詩如鼓琴,聲聲見心,心為人籟,誠中形外……我心纏綿,讀者泫然。”(袁枚《齋心》)在憤怒揭批“四人幫”的傷痕文學時期,沈重的詩以其至真至誠聲聲見心。這是一顆飽經(jīng)十年“文革”苦難形將破損的心,在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他重又醫(yī)治好遭傷害的赤誠的詩心,直抒睹物思人而引發(fā)的愛恨情仇,真?zhèn)€“我心纏綿,讀者泫然?!痹谄淅m(xù)篇《浦江笛音》,他儼然是揚帆遠航的船上水手,莊嚴地呼喚:“為了學當吹笛手/祖國擦干我腮邊的淚痕/給我一部現(xiàn)代史/給我一只指南針/給我/一張海圖通世界/一輪朝陽照航程?!边@首詩寫于1980年7月28日,此時沈重年已51歲,在改革開放浩蕩東風的鼓舞下,他雄心勃勃、壯志正酬,放聲高唱“祖國,請聽港灣里/我那歡快豪邁的奏鳴聲?!被蠲撁摯A⒃趶V大讀者面前的是擦干了臉上的淚痕,治愈了心靈創(chuàng)傷,一個生龍活虎般壯實的時代歌手沈重!
同一時期創(chuàng)作的《湖上的夢》,既有著深沉的反省,又帶著登高望遠、手揮目送的前瞻,“失落了,當年你贈我的/那個天藍色的舊夢——/像你浪花樣純潔的心靈/善良、溫柔、不知悲痛/但我有一個美麗的新夢/像珍珠孕育大海的潮涌/啊,我們原是海的兒女/戀什么柔波,怕什么暴風?!笔旰平俚哪ルy,未能將詩人沈重徹底擊倒。他帶著遍體鱗傷,倔強地挺立了起來,以不懼暴風驟雨的無敵勇毅,要帶著壯年漢子的魁梧成熟之軀迎風搏浪,以生命和熱血譜寫出時代的燦爛華章。
三
有哲人說美是一種合目的性、規(guī)律性的自由而且有意味的形式。壯年時的詩人沈重儼然以航海家的大智大勇,吟唱著兼有陽剛與陰柔之美的航海曲:“今夜的月色淡淡/照著你航過的海路/也照著故鄉(xiāng)的帆/長長的無言的囑咐/當你返航歸來/祖國將細細的審讀/你親手繪制的/藍藍的壯闊的海圖……而我新織的網(wǎng)/將從深深的海底/打撈流失的愛/一如出海之初?!保ā赌愫胶Hチ恕罚┻@首創(chuàng)作于1984年12月10日的瑰麗詩篇,詩人的心胸為如波似瀾的改革開放的時代浪潮所拍擊與拓展,顯得那樣的寬厚、坦蕩與雄渾。這一時期的詩是詩人青春再造的生命的搏擊,是心胸中激蕩著一腔熱血引發(fā)的脈搏的律動,是終于找準了正確的創(chuàng)作道路后鳶飛魚躍般自由自適的放聲歌唱,也是詩人與生俱來的崇高的使命意識和責任擔當?shù)母行燥@現(xiàn)和詩性寫照。其情感邏輯之自然有序,音韻節(jié)奏之優(yōu)美和諧與語言形式之絢麗多彩皆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我敢說此詩讓一對青春妙齡的男女在舞臺上配樂朗誦必將贏得經(jīng)久不息的鼓掌和喝彩。因為它是詩人沈重發(fā)自心靈的自由歌唱,他那顆赤子般鮮活的詩心始終向著碧藍的廣闊無垠的大海,他心中深愛著的是祖國和人民。正是這種博大圣潔而又美麗的真情實感化而為藝術(shù)最高形式的詩,將眾多讀者與聽眾帶入了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
綜觀沈重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詩歌藝術(shù),大多裝扮成長途跋涉者,壯士出征的形象風采。他的那首寫于1984年5月4日的《告別》,在情調(diào)風格上不似《你航海去了》那么氣派軒昂、堅毅沉雄,方顯陽剛大氣;此詩《告別》卻有著難舍難分的依依惜情,掬示出的是錦心袖口的婉約之美?!按掖业匚襾砜茨?匆匆地我又遠行?!闭ёx似乎有徐志摩、戴望舒式唯美派的流風遺韻,然而仔細品味實乃沈重來自生活的實感,自出機杼的獨特創(chuàng)造。“看一眼啊,煙花三月的江南/你那靜靜——靜靜沉思的姿影?!薄岸嗑昧耍谶扪降臋┞暲锔鎰e/沒有告別的是一江春水/你那長長——長長的叮嚀……為了明天,我的故鄉(xiāng)/我將帶著它重登漫長的征程?!保ā陡鎰e》)詩中告別者的思想意緒和情感心理,決然不同于上世紀三十年代徐志摩、戴望舒一己哀怨的私秘情懷。因為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浪潮日夜不息地激蕩著壯年詩人沈重的磊落情懷。他哀而不傷,怨而不悔,等待他的是灑滿陽光、開遍鮮花的壯闊的新長征。此詩與前詩一樣音韻諧婉、瑯瑯上口,是絕好的朗誦詩。這標志著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不僅是沈重詩歌創(chuàng)作的鼎盛期,而且在藝術(shù)審美上漸臻成熟,幾近爐火純青。這一時期佳作迭出,可圈可點者多,囿于篇幅,茲不贅述。
四
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已滿花甲的沈重老而彌篤,一往情深地為祖國和人民歌唱。于1992年創(chuàng)作的《極目云天》,詩人對于1965年11月身任總書記的鄧小平視察西南三線建設(shè)時,以豪邁的步履攀登上攀枝花蘭尖鐵礦最高峰留下的偉岸身影放聲唱歌:“極目云天/古裂谷的群峰和你并肩于蒼茫/你的微笑是亞熱帶雨季里/明凈的陽光/在云朵和花葉間/燦燦地吟唱。”詩人以獨具油畫般繽紛色彩的筆致勾勒出了鄧總書記俊朗的剪影,繼而帶著沉重的歷史感和難以遏抑的憂患意識縱筆抒寫:“哦,那轟鳴而來的/一比一的狂濤和風雨/如此遙遠/又仿佛在眼前/哦,你磅礴山野的/一比一的柔情與豪氣啊/那踏歌而來的/將是一個怎樣的季節(jié)?!保ā稑O目云天》)詩人是時代風云的候鳥,詩中抒寫的是“文革”即將正式發(fā)動的1965年,正是山雨欲來風滿樓。詩歌中的鄧小平撲面迎來的將是狂風驟雨般震撼天宇大地的政治惡浪,詩人深情禮贊的是這位時代偉人的“柔情與豪氣”,且作了形神畢肖的藝術(shù)描畫“布衣布履,披一身素樸的信念?!彼貞褖验?,“極目世界”。全詩用象征的手法作結(jié)“海很近,在水系間澎湃?!边@既是小平同志面對大海在心中卷起滔天巨瀾,也是政治風暴行將襲來,對他的嚴峻考驗。詩歌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思想與幻想空間。
《最后的吶喊》堪稱《極目云天》的姊妹篇。詩歌以悲愴憂憤的筆調(diào)描畫了彭德懷元帥在三線建設(shè)中的卓越指揮才能,更凄然訴說了他的不幸遭遇?!霸獛浀念^顱已在風沙中磨白/如你漫漫征途中/不再回首蒼勁的歲月?!痹姼枳詈笠鞒骸澳呛魢[而來的風雨啊/穿越關(guān)山,是你最后的吶喊?!痹娙斯P力遒勁以撼天動地般的悲愴而又激越的音符唱出了彭德懷元帥遭迫害致死而靈魂不屈的挽歌!此詩憂憤深廣,沉郁頓挫,意向深遠,堪稱詩人晚期代表作。
詩人創(chuàng)作于1993年的《牛哞大地》其氣勢之雄奇磅礴,感情之深沉厚重,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起筆便氣度不凡,“龍吟九天/在神話與現(xiàn)實之間/地平線從不憂傷,也不歡欣/一只大耳/在岑寂中傾聽?!痹娙死^而借用后羿射日的神話傳說,作了別開生面的詩性抒寫,“羿身下九只異己的烏鴉/卻無力射穿/一顆至善至美的心靈/青空下巨大的沉默和抗爭?!边@分明是一種隱喻和象征,而歷史上那些排斥異己的人,終歸絕滅不了向善向美的天地良心。詩人在傳統(tǒng)文化的漫游與追尋中,由《詩經(jīng)》的哀怨,《道德經(jīng)》的幽憤,佛家的招魂,數(shù)千年的文化傳統(tǒng)受到了嚴重的挑戰(zhàn)。詩人哀而不傷,怨而不悔,他深信智慧和尊嚴必將取代愚昧和貪婪。詩人在穿透千年百代的深邃回思中,執(zhí)著地看取“只有靈魂拒絕褻瀆/只有靈魂/大地般渾樸而永恒。”詩人沈重在上世紀末奉獻給詩壇及廣大讀者的正是這謙卑、忠誠而又镕鑄著博大愛心的詩魂。
詩人沈重的謙誠令人肅然起敬,他感喟“人生中應(yīng)該開花的黃金季節(jié),終于無可挽回地錯過了?!鄙蛑乩蠋?0余年的詩歌創(chuàng)作不僅名震巴蜀,像長江、嘉陵江一樣哺育、滋養(yǎng)著數(shù)以千百計的詩歌新秀,而且載譽中國詩壇,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佳作精品。沈重老師已屆86歲高齡,我們殷切期待沈老師在保養(yǎng)健康的同時,繼續(xù)抒寫出新時期更為絢麗燦爛的華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