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慎之(向日葵心理咨詢中心創(chuàng)辦人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知名關系親子專家)
聽很多女孩說起過,不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個媽寶男。她們不滿意的點,通常有這幾個:沒有主見;只聽媽媽的話;我跟他媽媽之間發(fā)生的任何矛盾,他都只會站在他媽媽的那邊;跟媽媽過于頻繁和親密的接觸。媽寶男,其實就是一個沒有成功完成分離的孩子。有時候,并不是他們不想離開媽媽,而是媽媽不讓他們離開,控制了他們。
很多人可能認為媽寶男是戀母情結的產物。
通常來講,無論到了什么年紀,男性都會有服從和依戀母親的心理傾向。每個男人身上或多或少會有一些戀母情結,因為這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必然經歷的過程。
雖然,戀母情結并不是媽寶男的體現,但這也可以反映出媽寶男跟異性之間的關系問題。
我們可以回顧一下,那些責怪自己丈夫是媽寶男的妻子,她們身上其實有著跟她們婆婆類似的特質。比如,她們都在爭奪這個男人對自己的愛;她們都渴望被這個男人愛;她們都想替這個男人去處理很多事情。
有一檔節(jié)目里有這么一對夫妻,他們是閃婚,談戀愛4個月后就結婚了,但結婚之后,女方才發(fā)現男方是一個媽寶男。無論去哪里,包括度蜜月,男方都必須帶上自己的媽媽,理由是媽媽身體不好,需要他照料。當女方想單獨跟男方過二人世界時,男方也不會提前告知女方,把自己的媽媽帶上,理由還是媽媽身體不好。
主持人問那個男生:“你媽媽身體情況是糟糕到無法自理嗎?”男生回答:“也不是,只是在身邊我會放心點?!?/p>
其實女方并不是介意男方帶媽媽去旅行,而是在意每時每刻他的媽媽都存在于他們兩個人的世界里,甚至他們旅行住的房間,永遠都是三人間。男方覺得開兩間房不方便照顧媽媽。
而且?guī)缀趺刻焱砩?,婆婆都會替自己的兒子蓋被子。這一點也讓女方崩潰,她覺得完全沒有了兩個人的私人空間,她也不認為需要婆婆來照顧自己的老公。
在整個過程中,無論女方多么清晰地表達她希望能有一些兩個人獨處的時間,男方永遠都是以“我媽媽”結束整段對話。
妻子其實在做跟婆婆一樣的事情,她們都在爭奪一個男人。所以從戀母情結這一點來看,媽寶男也是找了一個跟媽媽一樣的妻子。因為他們無法脫離跟媽媽共生的狀態(tài)。
一個孩子最初跟媽媽的聯系,是通過臍帶連接的,臍帶能給他輸送養(yǎng)分。所以,對于孩子來說,媽媽就意味著天和地,因為他只有依賴媽媽,才能活下去。從這一刻開始,孩子跟媽媽之間的依戀和依賴關系就存在了,是一種共生的狀態(tài)。
在這個過程中,媽媽可能會有一些自我犧牲,她需要無條件地關注孩子。并且,剛出生孩子的世界更只有媽媽,這時孩子對媽媽的感覺是很依賴的,和媽媽在一起是很安全、很舒服的。
當孩子慢慢長大到六個月左右,他會發(fā)現原來這個世界還有別人,并不是只有媽媽。這時一些控制欲比較強的媽媽,就會開始焦慮,無法完成跟孩子的分離。
有一些媽媽,除了孩子以外沒有別的愛好,社會功能不是很好,對自己的丈夫也很失望。在這種絕望中,她會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她無法接受跟孩子的分離,所以,她會用一種類似自我犧牲的方式讓孩子一直處于共生的狀態(tài)中。
共生到分離其實是一個被動的過程,但是很多媽媽把這個共生關系一直維系下去,因為她們太需要這個孩子了,孩子也需要她們。
所以一個媽寶男,肯定是媽媽和爸爸,還有孩子之間一起共謀的結果。
當孩子再大一點時,他跟媽媽之間的聯系更像是一種同情和責任。
我們會發(fā)現,很多媽寶男的口頭禪都是“我媽不容易”,或者“我媽媽有很多事,我爸又這樣對她”。一方面,這是一種同情,覺得如果自己再不去照顧媽媽的話,那媽媽就真的太慘了;另一方面,他們認為這是他們的責任,他們覺得媽媽年紀大了,需要自己的照顧。同時在跟媽媽的相處中,又能得到媽媽的照顧,所以媽寶男和媽媽之間,其實是一個彼此成全、彼此照顧的過程。
很多人希望自己未來的另一半是孝順父母的,這個孝順的度在哪兒?
很多女性其實一開始就體驗過媽寶男的魅力,這種魅力體現在當自己有一些情緒時,媽寶男會瞬間變成一個暖男,他們會去安撫女孩子的心情。她們覺得這種暖在自己身上是可以接受的,但換在丈夫媽媽身上,就有點排斥了。
所以,媽寶男的妻子們經常會有種感覺,丈夫跟他媽媽才是一家人,自己是個第三者。甚至有時看到自己的丈夫跟媽媽在那邊談天說地,說得很開心,但當自己走過去想參與時,他們兩個又會很有默契地一起不說話,感覺自己并不是被接納的。
在這個過程中,媽寶男的妻子其實就是被他們邊緣化了,而邊緣化的原因就在于,媽寶男的媽媽有意識或無意識中把自己的兒子當作自己的丈夫了。
她們之所以要創(chuàng)造“另一個丈夫”,就是因為自己的丈夫沒了或者丈夫沒有盡到責任,丈夫角色的缺失,促使她把所有寄托都放在兒子身上。
當一些女性無法化解自身婚姻問題的時候,她便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把自己的兒子培養(yǎng)成自己的小大人。
這樣一個小大人,彌補母親親密關系中的缺陷。在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媽寶男,自然很難跟任何一個適齡女性建立獨立、不乏親密又互相尊重的高質量婚戀關系。
其實很多媽寶男的媽媽,是缺乏自我的。
什么是缺乏自我,就是她們沒有自己的生活,沒有自己的丈夫,沒有自己專屬的社會關系。所以,她們只有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才能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如果孩子想離開她或不需要她照顧,她是無法接受的。
因為一旦她這種自我犧牲式的照顧被孩子拒絕,她就會覺得自己陷入了一個無人之境,沒有人肯聽她說話,世界仿佛就只剩下她一個人。因此,她是無論如何都不愿意自己的兒子離開自己或讓別人得到。
有一句話叫“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所謂得體,是因為孩子是不愿意離開母親的,只有母親有意識地把孩子慢慢放出去,或者說把孩子推開,爸爸參與進來,孩子才會有自我成長的機會,在一個家里,這樣的關系才是健康的親子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