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是什么?國學和語言文字、文化知識的界定又在哪里?
國學,是中國語言文學、文化知識、智慧和才識最高的體現(xiàn),能為國人奠定文化的恒久根基,在文化的長河中,作出綿延不絕的貢獻。這樣的人才,則可以稱得上國學大師。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能稱得上國學大師的并不算多,但在杭州的卻不少,如俞樾(曲園)、王國維、章炳麟(太炎)等,均是我們浙江杭州的先賢。而太炎先生更是杭州(原余杭倉前)人,對我們杭州作家、文化人來說倍感親切,成為我們敬仰的楷模。
太炎先生乃海內(nèi)外聞名的一代宗師,可是這些年來,我對這位國學大師是仰慕多于了解。對太炎先生所提倡的國學理念,對他鉆研國學的艱辛歷程,則幾乎一無所知,只是人云亦云而已。在內(nèi)心深處總想了解:國學大師如何以其智慧,把深奧的學問用來變成救國濟世的道理?太炎先生又如何以其學識、毅力,變成具體的示范,投身于民主革命洪流?太炎先生乃一狷介書生,又如何會有這樣的革命氣概與組織才能,使革命團體叱咤風云?
現(xiàn)在,所有這些想知道的過程和節(jié),終于有了一個較完整的解答。歷經(jīng)四十載,《章太炎全集》總算出齊,立體地描繪出一位全方位的太炎先生。從20卷,680萬字中,讓讀者真正了解到太炎先生是如何在崎嶇曲折的道路上,堅忍不拔地一步一個腳印,開拓出民族精神與文化象征的國學,并身體力行投身于志在變革社會的民主革命洪流。雖歷經(jīng)磨難,仍是九死不悔。
太炎先生是中國文化大家,杭州人的驕傲,他的學術(shù)、地位、事功早已普受肯定。他生于1869年,1936年去世。章太炎弟子魯迅,曾說老師是:“有學問的革命家”。甲午戰(zhàn)爭之后,太炎先生毅然投身推翻帝制,締造共和的革命洪流。他三次入獄,三次流亡日本,成為中國舊革命一名主將。他辦報,講學,著述,對近現(xiàn)代中國的政治、學術(shù)、文化的發(fā)展都具有重大影響。太炎先生講學40年,門生遍天下,不僅自己是大師,學生也都是大家。但是,如學術(shù)界流傳的那樣:通讀章太炎的,不過百人。
浩軼《章太炎全集》確使人覺得高不可攀、深不可測,是這位國學大師的思想、精神、言行、性格的一部完整的記錄。透過全書,讀者將不只看到一位成功者的奮斗歷程,更能深刻攝受他的智慧和生命熱力。太炎先生非同旁人,個性奇崛,因而常為一般人所不理解,說他生性怪僻。其實大師屬于少數(shù)的特立獨行之士,他終生埋頭國學,沉潛古今,是視國學不是普通應用學術(shù),可以立刻見效于謀生。他畢生埋頭此道,進而鉆研深入者,才成為一代國學泰斗。更可貴的是太炎先生并非一個閉門苦讀的“書呆子”,而同時也是一個革命先行者。他是最早接受西方民主主義的啟蒙者之一,并和孫中山先生等一起投身變革社會的革命大潮,甘當“馬前卒”。雖然他傍徨過、苦悶過、退隱過,但那志在鑄造民眾靈魂、志在變革腐朽社會的宏愿終生不改。
現(xiàn)在,《章太炎全集》20卷己全面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衷心希望全集對每個中國人都有啟發(fā),無論在國學上、智慧上都能漸次提升中國人的民族素養(yǎng)和文化品質(zhì),大師的國學和智慧得以代代薪火相傳。繼承太炎精神,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其它用不著我多說,在一代國學大師面前班門弄斧,只會有“續(xù)貂”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