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妍
當我們主動拋棄“天上掉餡餅”的虛空妄想,撿起“習慣于努力”的生活方式,幸運和進步就會紛至沓來。習慣于安逸,還是習慣于努力?請選擇!
北宋文學家范仲淹出身貧寒,幼年不幸。為了節(jié)省糧食,他以糙米熬成稀飯,冷之成凍后劃為四塊,早吃兩塊,晚吃兩塊。每日食不果腹,但依舊堅持讀書。每當鄉(xiāng)里的富戶施粥放糧時,窮孩子們都去乞討吃喝,求得舊衣,唯獨范仲淹無動于衷。
同學張某將范仲淹忍饑飽學的事情告訴了父親,這位父親十分感動。他做了一桌豐盛的宴席,讓兒子送去,范仲淹拒絕了。張某以為范仲淹羞于接受,放下東西便跑了。三日后,張某前來探望范仲淹,桌上魚肉一絲未動,已然臭了。張某忍不住責怪道:“多可惜啊,你怎么不吃呢?”
12歲的范仲淹說道:“鮮衣美食人人所愛,我怕的是——吃了這些美味佳肴,沉迷于此,以后就再也過不慣艱苦的生活了,再也沒有窮且益堅的青云之志了!”張某聽后,既感且佩。范仲淹拒絕享受,自求進取,終成一代大家。
在努力的習慣里,范仲淹終成正果。當我們主動拋棄“天上掉餡餅”的虛空妄想,撿起“習慣于努力”的生活方式,幸運和進步就會紛至沓來,
史學家司馬光貪睡,卻肯主動用功。他用圓木做了一個警枕,半夜一翻身,枕滾頭落,自然驚醒,便起床著書,《資治通鑒》便是這樣得來的。
習慣于安逸,還是習慣于努力?人人當有一警枕也。
(余娟選自《講述》,有刪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