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華
摘 要:《雷雨》是劇作家曹禺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現(xiàn)代話劇成熟的標志。筆者通過所要分析的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家庭原因、人物對白、心理剖析等諸多方面,具體分析了繁漪性格的各方面成因并加以評價,通過發(fā)生在繁漪身上的一樁樁、一件件事情揭示是誰造就了繁漪的悲劇,進而表明繁漪以其“雷雨”性格,在舊中國黑暗的封建思想和封建勢力的籠罩下,追求資產(chǎn)階級個性解放和民主自由是行不通的。
關(guān)鍵詞:封建專制;民主自由;繁漪悲劇
話劇《雷雨》是中國現(xiàn)代戲劇文學史上的經(jīng)典之作?!独子辍分械娜宋镄蜗蟾窃缫阎哺谧x者心里。虛偽的周樸園、善良的侍萍、莽撞的魯大海、單純的四鳳、貪婪的魯貴、糾結(jié)的周萍以及天真的周沖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繁漪以其個性的復(fù)雜、纏繞成為作品中最閃耀的一個人物形象。下面就對《雷雨》中繁漪的人物形象做具體的分析與探討。
一、絕望
繁漪這個追求個性解放的資產(chǎn)階級女人身上同時還具有非常濃厚的封建色彩,這是她悲劇的根源。繁漪作為能給周樸園帶來名望匹配的女人,在花樣年華里便被作為門第的犧牲品嫁給了比她大十幾歲的周樸園。二者無論是在生活情趣上,還是思想契合上,都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拋開物質(zhì)不談,在精神方面,繁漪只能用空虛與絕望來形容。
二、掙扎
(一)與周樸園的幾次沖突中展示其反抗性格
周家是一個典型的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chǎn)階級家庭,有明顯的封閉性。周樸園作為封建家長,他的思想、道德、生活方式、家庭觀念,都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在家中他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因此周家對繁漪來說,無異于一個密不透風的“鐵籠子”,加之繁漪具有強烈的反抗精神,與這個家庭格格不入。她的反抗精神主要表現(xiàn)在對周樸園的反叛上,在整部戲劇中,繁漪和周樸園的正面沖突就有四處。
第一次沖突是周樸園逼迫繁漪喝藥。這次繁漪的反抗精神是初步表現(xiàn),可以從她的如下語言中看出來。例如:“我不愿意喝這苦東西”,“我不想喝”,“留著我晚上喝不成么?”但到了最后她還是在悲憤與無奈中將藥喝了下去。
第二次沖突是周樸園逼迫繁漪看病。這次是繁漪反抗精神再次的表現(xiàn),周樸園兩次派仆人催促繁漪看病,之后周樸園親自去催,企圖以封建家長的姿態(tài)逼她看病,但他沒有料到繁漪并沒有被嚇住,徑自回樓上去了。這次沖突中繁漪的態(tài)度稍加強硬,但還是不夠堅決,能看出來優(yōu)勢仍在周樸園這邊,最后周樸園還是命令周萍陪著柯大夫上樓為她看了病。
第三次沖突是周樸園遇到從魯家歸來的繁漪。這次繁漪的反抗精神更加明顯,對周樸園的每一次問話,她都表現(xiàn)出了不屑和厭惡。周樸園驚愕地擺出封建家長的架勢命令繁漪到樓上去,但得到的回答卻是“我不愿意,告訴你,我不愿意”這種毫不掩飾情緒的回答。從中可以看出二人之間態(tài)度的優(yōu)勢轉(zhuǎn)到了繁漪一方。
第四次沖突是在本劇結(jié)尾。這次是繁漪當著眾人的面,撕毀了周樸園虛偽的外衣和他虛偽的道德面具,讓周家所有見不得人的黑暗暴露于大庭廣眾之下,繁漪此時已經(jīng)完全處于主動地位。
(二)與周萍的幾次交談中展示其剛烈性格
由于受到資產(chǎn)階級個性解放思想的影響,加之繁漪受過一點新式教育,這使她具有了較高的文化水平,豐富的情感,開闊的精神世界。她不顧封建禮法高呼:“我的心,我這個人還是我的?!币虼恕八プ≈芷疾环攀郑胫厥捌鹨欢哑扑榈膲艟瘸鲎约骸?,她不悔“是你引誘我的”,但卻痛心“你知道你不該對我說這種話么?”“我該怎么辦?”,最后發(fā)出了“我也不是周樸園的妻子”,“你記著,不能受兩代人的欺侮”的哀嚎。從這些對話中,人們可以看到資產(chǎn)階級女性追求人格獨立、個性解放以及剛強性格的重要表現(xiàn)。
繁漪的悲劇還在于她在不正常的時代和環(huán)境中追求自己的愛情,并把這種希望寄托在了一個懦弱的男人周萍身上。她在自己并不復(fù)雜的生活圈子里,自以為找到了能給她帶來一絲鮮活之氣的靈魂伴侶,自以為周萍能滿足她長期以來被壓抑著的那種對愛情的渴望,于是她不顧自己資產(chǎn)階級家庭女主人的名分,周樸園妻子的身份,同時也拋棄了自己為人母親的責任,奮不顧身地陷入了與繼子周萍的不倫之戀。這種見不得人的情感從一開始就帶有負罪感,并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清楚地在周萍身上顯現(xiàn)出來。當周萍從最初敢于反抗社會規(guī)范變?yōu)闃O力擺脫她的那一刻起,繁漪的悲劇就開始了。為了挽留這份感情,繁漪做著最后的掙扎,卻沒想到因此揭開了更大一出悲劇的面紗:四鳳和周沖觸電身亡,周萍選擇了開槍自殺,而這一切最終使繁漪走向了精神崩潰的深淵。
(三)對周沖的干涉中體現(xiàn)其封建性格
繁漪明知道周沖喜歡四鳳,卻對他的選擇大加阻撓,反復(fù)提醒周沖說:“她始終是個沒有受過教育的下等人”。還決然地說:“我的兒子要娶,也不能娶她”。眾所周知,四鳳與周沖的相愛對她有利,因而繁漪對四鳳的不容顯然不是出于對四鳳的嫉妒,這就反應(yīng)了繁漪的封建意識、門第觀念、家長意識。繁漪深知自己就是不幸婚姻的犧牲品,但她仍舊以門當戶對的封建思想阻撓周沖的追求,傳統(tǒng)文化的積淀對她的思想和行為依然有著很深的影響,在這里繁漪身上民主自由的思想就一定程度上被沖淡了。她的意識深處還隱藏著某些軟弱的、妥協(xié)的因素,最終導(dǎo)致其受到封建倫理道德觀念的束縛。
《雷雨》中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非繁漪莫屬。曹禺在她出場時的介紹中寫道:“她是一個受過點新的教育的舊式女人?!痹谶@句話中,“新”與“舊”的矛盾導(dǎo)致了繁漪性格的兩面性,因為其“新”,所以她敢于向封建禮教挑戰(zhàn),敢于追求不倫的愛情、敢愛敢恨;但又因為其“舊”,她最終擺脫不了自身思想的局限性。假設(shè)繁漪是一個完全舊式的女人,她無疑會安于現(xiàn)狀,在這個即使沒有愛情的婚姻生活中,在周樸園面前,做一個體面、得體的“門面”;在兒子們面前,做一個善良、有責任心的母親;在下人面前,做一個頤指氣使的太太,度過自己的余生;還可能就像劇中的魯侍萍那樣,把一切都只歸結(jié)于“不公平的命”。再假設(shè),她是一個完全新式的女性,那么她可能會用行動擺脫這一重又一重束縛自己的枷鎖,毅然決然地離開這個讓她感到窒息的家。但可惜,她是一個在新舊思想夾縫中生存的“畸形人”,因而她的悲劇也是注定的。
在絕望中掙扎,繁漪這個一定程度上追求個性解放和民主自由的女性身上,還保有她永遠也掙脫不開的枷鎖,那就是封建思想。因此,繁漪的掙扎是讓讀者同情的,她的絕望也是讓讀者心痛的。
參考文獻:
[1]曹禺.雷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曹禺.曹禺文集第1卷[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