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靚++趙禮昭
摘 要:城市綜合管廊亦稱管道共同溝,本文通過貴州省遵義市的城市主干道的綜合管廊案例分析,從納入管線、管廊斷面、附屬設施著手,分析了地下綜合管廊與地下其他設施位置與功能關系,為使城市地下空間運用經濟化、合理化提出建議。
關鍵詞:綜合管廊 隧道 給排水
中圖分類號:TU99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11(c)-0059-02
城市綜合管廊亦稱管道共同溝,是指在城市地下空間內用于集中敷設給水、排水、熱力、燃氣、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等市政管線的公共隧道,是一種集約度高、科學性強的現代化城市綜合管線工程[1]。在城市地上空間滿負荷建設條件下,它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間,并較好地解決了城市發(fā)展過程中道路“拉鏈式”重復開挖建設問題,實現了城市基礎設施功能集聚,減少了管線建設與維護對自然及社會環(huán)境造成的不良影響,是創(chuàng)造和諧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有效途徑。從長遠發(fā)展來看,建設綜合管廊既是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更是為當地百姓辦事實的迫切需要。
1 案例分析
擬建項目位于貴州省遵義市,是建設區(qū)內貫穿南北向的重要聯絡道,為城市主干道,長度為6565.181m,雙向6車道。工程內容主要包括道路、市政管線以及其他附屬工程等。其中,市政管線包括電力、通信(含有線電視)、燃氣、給水、污水、雨水等管線。
綜合管廊可區(qū)分為干線綜合管廊、支線綜合管廊、纜線綜合管廊、干支線混和綜合管廊4種,管廊類型應根據其所收容的管線種類,其性質及結構的不同進行選擇。本項目作為城市主干路的各類管線以服務功能為主,管廊出線口設計與道路周邊商住情況及地塊開發(fā)情況密切結合,其出線直接服務于周邊建筑。根據綜合管廊性質及進入綜合管廊的管線種類、數量,綜合考慮采用支線型綜合管廊。
1.1 納入管線分析
一般而言,所有市政管線均可納入綜合管廊內進行統(tǒng)一建設使用,但考慮到建設成本及安全可靠性,進入綜合管廊的管線通常為電力電纜、電信、給水、熱力以及再生水管線。國外進入綜合管廊的工程管線有電信電纜、燃氣管線、給水管線、供冷供熱管線和排水管線等,而日本也有將管道化的生活垃圾輸送管道敷設在綜合管廊內。國內進入綜合管廊的工程管線一般有電力電纜、電信電纜、給水管道、燃氣管道、供熱管道等。
為避免因敷設市政管線而二次開挖路面的現象,原則上凡是向支路輸水、輸氣、輸電或接入沿線地塊的管線均應納入市政綜合管廊。納入綜合管廊的各管線具體論述如下。
(1)電力管道。考慮到地塊開發(fā)對10kV電力的需求增長,其擴容的可能較大,將10kV電力線路納入綜合管廊內,并適當預留后期擴容管位。
(2)電信管道。通信纜線數量較多,管線敷設較頻繁,擴容的可能性較大,應考慮納入綜合管廊內。
(3)給水管道。給水管主要考慮其服務地塊的遠期發(fā)展需求,變化的可能性不大,但其檢修維護頻繁,埋深較淺易受周邊道路及建筑施工影響,應考慮納入綜合管廊。由于缺乏該片區(qū)現狀及規(guī)劃給水管線規(guī)模資料,參考相似地區(qū),本次入廊給水管道管徑暫定為DN400~DN500,具體大小需經管線權屬部門確定。
(4)排水管道。雨水管道管徑為d500~d1400、污水管道管徑為d500,均為重力流管道,管徑大、須保證其具有一定的坡度,埋設深度隨水流方向逐漸加深,納入綜合管廊將使管廊整體埋深加大而增加工程建設費用。同時道路沿線兩側地塊不斷有排水支管接入,一方面影響管溝的埋深;另 一方面使得結構處理更加復雜化。另外雨、污水管進入綜合管廊后,對管廊通風換氣、堵塞冒溢的搶修提出更高的要求,故雨、污水管道不納入綜合管廊,在道路兩側采用直埋方式敷設。
(5)天然氣管道。天然氣易燃易爆的特殊性質,將燃氣管道納入綜合管廊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雖根據國內外綜合管廊建設的成功經驗,燃氣管道可納入綜合管廊,但要采取足夠的安全措施。由于燃氣泄漏引起爆炸事故會在相對密閉的管廊內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因此,對于燃氣管道應進行單獨艙室布置或采用蓋板與其他管線隔離后布置在管廊中一側。并且采取安全可靠的監(jiān)控、通風等措施,防止燃氣集聚。
由于本項目燃氣管道管徑較小,若將其納入管廊內其艙室的空間利用率較低,而土建、通風及消防等方面的投資將大大增加,經濟性較差。天然氣管道為壓力管道,埋深淺而靈活,為盡量簡化綜合管廊布置,節(jié)約投資,故天燃氣管道不納入綜合管廊。
綜上所述,本工程確定納入綜合管廊的管線為電力管線、電信管線及給水管線。納入綜合管廊的管線數量或尺寸以考慮地下空間開發(fā)利用對城市基礎設施的需求,本著可持續(xù)發(fā)展、經濟合理的原則確定。
市政綜合管廊內管線擴容方式,可根據各管線的性質確定,電力、通信管線的擴容相對較容易,只需預留增加纜線的位置即可。
1.2 管廊斷面設計
綜合管廊斷面大小直接關系到管廊所容納的管線數量以及綜合管廊工程造價和運行成本,是綜合管廊設計的前提和關鍵所在。管廊斷面尺寸除了需滿足各管線敷設的水平與垂直間距要求以及行人通行的凈高和凈寬要求,還應滿足各管線安裝、檢修所需空間,同時應對各種公用管線留有發(fā)展擴容的余地,須正確預測遠景發(fā)展規(guī)劃,以免造成容量不足或過大。
在確定綜合管廊的斷面尺寸時,主要考慮以下幾點:(1)綜合管廊的凈寬根據管線運輸、安裝、維護、檢修等要求確定。當在綜合管廊內兩側設置支架時,人行通道最小凈寬不小于1.0m;當單側設置支架時,人行通道最小凈寬不小于0.8m。(2)凈高不小于2.0m,與其他地下構筑物交叉的局部區(qū)段的凈高,最小不小于1.5m。
本次綜合管廊為單綜合艙設計,綜合艙容納了電力、通信、給水管線。綜合艙內凈寬4.1m,凈高3.2m,兩側強、弱電支架寬度0.5m,給水管支墩寬度0.5m,檢修車通行寬度為2.6m,強電支架共分為6層,下面5層為市政電力電纜支架,最上面一層為管廊本身附屬設施供電電纜支架,弱電支架分為4層,下面3層為市政通信電纜支架,最上面一層為管廊本身附屬設施通信電纜支架。
1.3 附屬設施
綜合管廊附屬設施一般包括消防、排水、通風、供電及照明、監(jiān)控(含監(jiān)控中心)、通信及其他(電纜支架、橋架、鋼平臺、標志)等。合理布置附屬設施位置及尺寸大小,使得綜合管廊能安全可靠發(fā)揮其作用。
2 結語
(1)綜合管廊建設投資大,在方案設計階段應充分進行實地調研,確定入廊管線種類及規(guī)模,以合理確定管廊尺寸,同時考慮管線后期擴容問題,在管廊尺寸上適當考慮預留。(2)管廊附屬設施建設應結合道路景觀,特別是關于通風口,出入口等與路面銜接設施時,應使其位置及造型與路面景觀綠化相協調。(3)在道路交叉口位置,注意管廊支線與干線的平面與高程銜接,可根據需要擴大斷面尺寸以保證銜接處合理暢通。
總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fā)運用將會是未來發(fā)展趨勢,綜合管廊建設將扮演地下空間發(fā)展重要角色。因此,要協調好地下綜合管廊與地下其他設施位置與功能關系,盡可能使城市地下空間運用經濟化、合理化。
參考文獻
[1] 白海龍.城市綜合管廊發(fā)展趨勢研究[J].中國市政工程,2015(6):78-81.
[2] 宗紹宇,付昆明,青島市某綜合管廊內市政配套管線的選擇[J].中國給水排水,2014(20):62-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