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魯平 蔣巍
甲 故事講述者、記者
乙 楊科璋
甲 話說這是一個深夜的凌晨2點,報社的老記者王立明躺在床上輾轉(zhuǎn)反側(cè)夜不能寐,他起身披上睡衣坐到桌前擰開臺燈鋪開稿紙,他要寫什么呢?原來呀,公安消防中隊有位指導(dǎo)員楊科璋在一場居民住宅樓滅火救援中,為搶救一名兩歲小女孩不幸從5樓墜落壯烈犧牲。老記者王立明深入當(dāng)?shù)刈隽瞬稍L,返回家中,提筆寫報道卻動不了筆了。王立明想?。耗翘鞐羁畦熬刃」媚飰嫎堑倪^程誰都沒看見,當(dāng)時火場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楊科璋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大家現(xiàn)在說的都是推測,楊科璋,只有楊科璋自己最清楚真實的場景,哎,要是科璋還活著我能當(dāng)面問問他該有多好啊。王立明右手攥著圓珠筆緊緊頂在眉心,微閉雙眼揉啊揉啊……就在這似睡非睡冥冥之中,王立明產(chǎn)生了幻覺,他感覺身穿橘紅色消防服的楊科璋從腦海中慢慢走了出來……
【舞臺另一側(cè)身穿消防服的楊科璋人物造型登場】
乙 “王老師。”
甲 “你是,楊科璋?”
乙 “對?!?/p>
甲 “真是楊科璋?”
乙 “是我?!?/p>
甲 “哎呀科璋,你可來啦!”
乙 “王老師,你好?!?/p>
甲 (白)楊科璋干凈利落地敬了個標(biāo)準(zhǔn)的軍禮。“好好好,快來坐?!?/p>
乙 “首長坐,我還是站著吧。”
甲 (白)楊科璋像個大男孩兒,又憨厚又靦腆?!靶畎?,你今年多大啦?”
乙 “27歲3個月零5天?!?/p>
甲 “你是八〇后?”
乙 “對,1988年5月20日生人?!?/p>
甲 “身上的傷口還疼嗎?”
乙 “謝謝王老師關(guān)心,不疼了?!?/p>
甲 “那就好。我了解到你是個大學(xué)生啊?”
乙 “對,電子科技大學(xué)畢業(yè)后入伍的?!?/p>
甲 “聽說在學(xué)校咱可有個外號,同學(xué)們都叫你科長?”
乙 “嗨,那是我名字的諧音,大伙兒開我玩笑。其實我叫科―璋?!?/p>
甲 “對呀,科―璋,叫順了口就是科―長?!?/p>
乙 “哈哈,王老師也愛開玩笑?!?/p>
甲 “呵呵,不是我,你那同桌蔣玲兒說話太有意思了?!?/p>
乙 “蔣玲兒?您見到蔣玲兒啦?”
甲 我們一起聊天:“科璋對別人的事都廣(管)得哐(寬),叫他科長是褒獎的啦。”
乙 “哎呀,您學(xué)得太像了,蔣玲兒就是這一口南寧普通話?!?/p>
甲 “她告訴我呀,說你這個班長愛關(guān)心人,外出春游爬山,都是你站在陡坡上攙扶女同學(xué),招呼大家注意安全。還說參加市里歌詠比賽你是又當(dāng)導(dǎo)演又管服裝又給大伙訂盒飯,是吧?”
乙 “嗨,這事兒總得有人干啊。”
甲 (白)你看,他覺得助人為樂都理所當(dāng)然?!澳悄銈儼嗤趼堵锻仁軅窃趺椿厥卵??”
乙 “那天上體育課跳木馬,王露露個高不是很靈活,腳一崴骨裂了?!?/p>
甲 “蔣玲兒說你背她從教學(xué)樓到宿舍樓,可都7層高啊,每天往返6趟,整整背了一個月?!?/p>
乙 “這蔣玲兒,高二的事兒也和您說???”
甲 “還聽說呢,媽媽心疼了吧?”
乙 “啊,那天正好回家拿幾本書,媽看我的腿有點腫,就在盆兒里放好多中草藥,非脫了我襪子按在水里泡,每個腳趾頭都揉……”
甲 “嗬,你看看這做媽的。”
乙 “嗯,媽對我最好?!?/p>
甲 “這我可知道,我去過你家了。”
乙 “您去啦?”
甲 “是啊,印花兒的鐵皮門兒,就你媽媽來開的?!?/p>
乙 “那是村里統(tǒng)一給裝的,您不知道,自從我當(dāng)了兵啊,爸媽他們……”
甲 “怎么不說話了?科璋,科璋?”
甲 (白)說到家和父母,楊科璋久久沒抬起頭來。說實話,王立明也不知道該如何向楊科璋提及這令人傷心的事,因為楊科璋的犧牲,給這個家庭帶來的悲涼凄苦時間之久、傷痛之深,是王立明沒有料到的。一年過去了,楊媽媽一夜之間白了頭,到現(xiàn)在還是提起科璋就哭,可沒有一滴眼淚。楊爸爸話很少,反反復(fù)復(fù)就一句:“這孩子呀,他幫人,就是幫人啊……他,幫人啊!”大家聽到了嗎?幫人。為了幫人,楊科璋參軍當(dāng)了消防兵,四年時間他帶領(lǐng)官兵參加了200多次滅火救援,救出160多個人,挽回財產(chǎn)物品1000多萬元。
乙 “王老師……”
甲 (白)久久沒有說話的楊科璋打破了沉默。
乙 “我救的那個小女孩兒怎么樣???她受傷了嗎?”
甲 “你放心吧,只是頭上擦破了點皮,已經(jīng)長好了,我去看她的時候,小丫頭蹦蹦跳跳地給我拿糖吃,太可愛了,一家人其樂融融啊?!?/p>
乙 “嗯,我也想抱抱她?!?/p>
甲 (白)接著這個話兒,王立明直撲主題:“科璋啊,能告訴我那天火場上救孩子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嗎?”
乙 “一戶民宅的2樓倉庫起火,一直燒到5樓,樓道木梯全燒斷了,有母子三人被困在5樓一個房間里,當(dāng)時滿屋子濃煙,直往上卷,我們救援組幾個都把氧氣面罩給她們母子戴上了?!?/p>
甲 “那個兩歲的小女孩呢?”
乙 “她太小,不能用成人氧氣罩,所以必須先救她出去?!?/p>
甲 “你們怎么商量的?”
乙 “我們都趴在那,臉貼在瓷磚地上,我讓大姐把孩子給我,她抱得死死的不撒手。小女孩被煙嗆得臉越來越紫,已經(jīng)快沒有呼吸了。我說你再不給我,孩子就沒命啦?!?/p>
甲 “她給你了嗎?”
乙 “還是拼命搖頭?!?/p>
甲 “那你怎么辦呢?”
乙 “我使勁兒搖她肩膀讓她冷靜下來,我說大嫂我保證一定讓孩子活著出去……”
甲 “等一下,你再說一遍?!?/p>
乙 “我說我保證,一定讓孩子活著出去。”
甲 (白)這就是承諾!“后來呢?”
乙 “她流著淚松手了。我把孩子抱在懷里出了屋子,火和濃煙更猛了,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見?!?/p>
甲 “你當(dāng)時沒氧氣面罩了,是什么感覺???”
乙 “空氣被火和煙燒得滾燙刺鼻,嗆得喘不上氣,我只有屏住呼吸摸索方向,可不知為什么,一腳踏空了?!?/p>
甲 “那是一個沒有建好的電梯空井,你就是從這墜樓的。”
乙 “哦。”
甲 “科璋啊,你是個老消防員,平時訓(xùn)練過自救嗎?”
乙 “訓(xùn)練過?!?/p>
甲 “身體意外懸空怎么自救?”
乙 “雙手平行外撐,收腹提腿。”
甲 “還有什么辦法?”
乙 “單手抓住突出物體,迅速轉(zhuǎn)身?!?/p>
甲 “好,這個電梯井里從2層到5層,每層都有突出的鋼筋?!?/p>
乙 “對?!?/p>
甲 “你看見了嗎?”
乙 “看見了?!?/p>
甲 “你碰到了嗎?”
乙 “碰到了。”
甲 “能抓住嗎?”
乙 “能抓住?!?/p>
甲 “你手撐了嗎?”
乙 “沒撐?!?/p>
甲 “你手抓了嗎?”
乙 “沒抓?!?/p>
甲 “你不但沒有抓啊,科璋!你還讓身體平躺著那么摔了下去……為什么?”
乙 “我抱著孩子呢?!?/p>
甲 (白)當(dāng)戰(zhàn)友們發(fā)現(xiàn)楊科璋的時候,科璋平躺在電梯井底,渾身骨折內(nèi)臟受到重創(chuàng)已經(jīng)停止了呼吸,大家用力掰開他的胳膊,懷里的孩子也是楊科璋向她媽媽做出承諾的那個孩子,安然無恙。
乙 “王老師,我……”
甲 “還有什么事兒嗎,科璋?”
乙 “……我爸媽還好吧?”
甲 “啊,都挺好,想他們啦?”
乙 “嗯?!?/p>
甲 “和爸媽說兩句吧?!?/p>
乙 (搖頭)“每次回家,爸媽最喜歡聽我唱《說句心里話》,再唱一次吧?!?/p>
甲 “好?!?/p>
【楊科璋清唱兩句……背景音樂起……】
甲 (白)采訪結(jié)束了,科璋的背影漸漸遠去,但是他的聲音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 久久回蕩。
乙 “親愛的父老鄉(xiāng)親們:我是楊科璋,一名消防戰(zhàn)士。說實話我熱愛生命,我也知道活著真好,但我不會因失去生命而改變初衷,更不會因離開這個世界而懷疑信念,我堅守我的職責(zé)我無怨無悔,因為:我27歲,永遠27歲?!?/p>
【男生小合唱隨著音樂聲驟起,甲、乙演員向觀眾敬軍禮致意。】
創(chuàng)作構(gòu)想:
故事《一次心靈的對話》創(chuàng)作完成后,我隨道德模范故事匯巡演團在全國各地已經(jīng)演出了20多場,觀眾反響不錯。在和隨團采訪的《求是》雜志《中國文藝報》《曲藝》雜志的記者、編輯的交談中,我也在不斷梳理著創(chuàng)作思路。
楊科璋的英雄事跡很多人都知道,如何寫出故事,怎樣表達才能塑造好楊科璋在舞臺上的藝術(shù)形象?我思考了很長時間沒動筆。
前期采訪的時候,我們到了廣西玉林事發(fā)火場,查看了楊科璋墜樓的電梯空井,走訪了被救的小女孩一家,慰問了楊科璋的父母,參觀了楊科璋消防中隊的榮譽室和依然鋪在宿舍中的楊科璋的床和被褥,了解了楊科璋入伍前上大學(xué)期間的生活、學(xué)習(xí)情況,詢問得知了他的性格稟賦,這些真實的生活素材為我們的藝術(shù)虛構(gòu)提供了依據(jù)和想象空間。楊科璋救小女孩意外墜樓犧牲的過程誰都沒看見,我們虛構(gòu)出一個載體平臺,讓老記者在冥冥之中與楊科璋交流,傾聽楊科璋自己講述人生故事,親口還原火場上的真實場景。我們努力讓自己的意念融入到楊科璋的身體和靈魂之中,用楊科璋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去說話,讓他自己去解答他在最后時刻的生命之問。力求說出來的對話是準(zhǔn)確的,真實可信的,沒有人為拔高的,像普通人一樣自然流露內(nèi)心的真情實感。對話的過程,抓住楊科璋愛關(guān)心人、助人為樂、忠于職守的道德品行編排細(xì)節(jié),為他最后的壯舉做鋪墊,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面對楊科璋這個人物,讓觀眾自然而然地積蓄自己的判斷、感悟,直至情節(jié)高潮的出現(xiàn),觀眾的心被楊科璋一個普通消防兵不普通的行為深深觸動。
我們這樣寫,就是要讓楊科璋這個典型人物具有更加廣泛的意義。我們越寫他的普通就越凸顯他的不普通,越寫他的平凡就越襯托出他的偉大。因為消防部隊中有千萬個楊科璋,他們都隨時準(zhǔn)備為滅火救人獻出自己的生命。
這也是我們一直堅持寫道德模范、寫時代英雄的初衷,今后,我們會在寫作不同的英雄模范中探索更多的路徑,繼續(xù)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