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河
當(dāng)人厭倦了一切,他就厭倦了生命本身。所以要盡量保持自己的興趣,對事的興趣,對人的興趣,對美的興趣,對愛的興趣。
年輕和年老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前者對世界萬物興趣盎然,后者卻已經(jīng)覺得一切都索然無味了。美食索然無味,性索然無味,就連愛也索然無味。因此,看自己對于一切事物是否還有興趣,是檢驗自己是否步入老年的試金石。
記得七歲時第一次跟父母去北戴河,覺得興奮異常,興致勃勃。由于在海邊的沙灘上玩瘋了,回到家里都有好長一段時間不愛穿鞋,光著腳在家里的水泥地上啪嘰啪嘰跑。長大后又多次去北戴河,再也沒有兒時的感覺,覺得一切都很普通。后來,北戴河的海水污染得很厲害,感覺繼續(xù)惡化。有位發(fā)小,在她的女兒六歲時就帶她去了西方生活,可能是因為念舊,有次回國探親,她帶女兒去了北戴河,女兒卻對她說:媽媽,為什么要帶我到這么臟的地方來?朋友聽女兒這樣說,心中黯然。我們真的已經(jīng)老了,兒時的興致勃勃早已無影無蹤。
人到了吃飯味同嚼蠟的時候,欲念全無的時候,也就到了接近死亡的時候。那天看了一部非??膳碌碾娪?,叫作《日落號列車》,一位黑人牧師救了一位企圖自殺的白人無神論教授,電影從頭至尾是對人生終極問題的討論,生命的意義,自殺問題,信仰問題。作品并未給出明確答案。在這個宗教信仰式微的時代,無神論是人們沒得選的選擇。影片提出一個令人窒息的問題:既然生命沒有意義,為什么不可以自殺?我的回答是:當(dāng)然可以自殺,但是也可以選擇活著。
一個無神論者,一個明知生命無意義的人,仍舊可以選擇活著,而且我認(rèn)為這是一個比較自然比較正確的選擇。既然生命偶然地開始了,就讓它繼續(xù)偶然地存在,直至終點,用不著人為地干預(yù)這個過程。企圖更早或者希冀更晚地結(jié)束這個過程,這條生命,那反而是不太自然的做法。此外,既然活著,就寧愿活得興致勃勃,神采飛揚,不愿活得無精打采,黯淡無光。
但愿保持生命活力,讓生命像一團(tuán)熱烈燃燒的火,直到死亡才能使它熄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