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真Derek
美國匹茲堡一個名叫麥克阿瑟的搶劫犯接連洗劫了兩家銀行。這位麥克阿瑟實乃“神人”:他甚至沒有使用任何偽裝技術(shù)把臉遮住,就這么在光天化日之下?lián)寭寭?!警方不到一個小時就憑銀行的監(jiān)控錄像將其捉拿歸案。
這家伙被抓住之后滿臉詫異:“我明明往臉上涂了隱形水??!你們怎么還看得見我?”
麥克阿瑟所說的“隱形水”,其實是指他在臉上涂抹的檸檬汁……這果然是個神人吧?這位麥克阿瑟在涂了檸檬汁后,應(yīng)該還能看見自己的吧?很顯然,他偏偏就是“看不見自己”。心理學家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虛假優(yōu)越感。
Jack是國外某頂尖高校電腦編程學院的招生官,他每年閱讀大量申請者的個人資料和自薦信,其中就有太多的學生表示:“我熟悉各種編程語言,且已有三年以上編程經(jīng)驗。光憑這一點,我有自信:我已經(jīng)超越了報考貴校所有考生的平均水平?!?/p>
Jack說,現(xiàn)在他面對這種雞肋一樣的考生已經(jīng)很淡定了。剛開始通過面試得知真相的他會很氣憤:“你說的三年經(jīng)驗,就是說三年前開始接觸編程,實際上高中三年期間從沒編出什么像樣的東西來?”
Jack還坦白,他以前也做過類似的傻事。Jack年輕的時候曾夢想加入蘋果微軟谷歌這種高科技的泰斗企業(yè)。他在向微軟遞交申請時表示:“我仔細研究過你們微軟最近的一個軟件,我發(fā)現(xiàn)里面有不少問題,而且我有能力解決,只要你們把源代碼都給我,當然還要聘用我!”
結(jié)果在面試環(huán)節(jié),Jack就被刷下去了……在一個團體面試環(huán)節(jié),面試官拿來了一個和Jack提及的軟件很類似的代碼讓他們分析問題?,F(xiàn)場只有一半的求職者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找出了軟件的bug,而Jack是失敗者中的一員。
這不,有兩個心理學家不僅對“虛假優(yōu)越感”進行了深度研究,還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等等,他們獲得的是“搞笑諾貝爾獎”,這兩位獲得“搞笑諾貝爾獎”的心理學家,名叫Dunning和Kruger,而他倆研究的心理現(xiàn)象也由他們的名字命名(達克效應(yīng),D-K effect)。在他們的論文中,DK二人還引用了達爾文的名言:“無知要比知識更容易產(chǎn)生自信?!?/p>
DK指出:人們在做決定之時總是欠考慮,因此所做的決定錯誤百出,做出的判斷也是漏洞滿滿。這主要是因為人們無法正確、全面地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也就無法及時發(fā)現(xiàn)和辨別自己的錯誤行為,更別談錯誤的糾正了。這些能力欠缺者沉浸在自我營造的虛幻優(yōu)勢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卻無法客觀評價他人的能力。
現(xiàn)在我們都明白了,為什么有的人越low,越覺得自己高人一等:這些low到爆的人,連搞清楚自己有多l(xiāng)ow的能力都沒有!
關(guān)于DK的研究成果,還有一點沒說:DK二人發(fā)現(xiàn),那些真正有才干的人,卻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比如,當他們接到一項做起來明明很難,但在他們眼中卻是“很簡單的任務(wù)”時,會誤認為這個任務(wù)對所有人來說都同樣簡單。問題就出在,這里的“有才干”,只是說他們懂的知識、掌握的技能很出色,而他們的元認知能力還是有一定缺陷的,因為他們和那些low爆的人一樣,無法準確評估自己明明已經(jīng)很優(yōu)越的位置。
就像上面提及的“達克效應(yīng)”:那些知識和技能明明都更為出色的人,自信心卻可能早已跌到谷底。也許你會說:“so what?他們能把事情做好就行,至于他們覺得自己還不夠好,這說不定還能讓他們保持謙虛謹慎呢,不是挺好的嘛!”
正如貝特朗·羅素所言:“我們這個時代讓人困擾的事之一是:那些對事確信無疑的人其實很蠢,而那些富有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人卻總是懷疑和優(yōu)柔寡斷?!?/p>
認清自己的位置,才能事半功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