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古代文人悲歡進退的思辨

2018-03-02 04:58:57郭樹青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17年10期
關(guān)鍵詞:士人道家杜甫

郭樹青

黑格爾曾指出:“理性的思辨的真理即在于把對立的雙方包含在自身之內(nèi),作為兩個觀念性的環(huán)節(jié)”。又說:“思辨的東西在于這里所了解的辯證的東西,因而在于從對立面的統(tǒng)一中把握對立面,或者說,在否定的東西中把握肯定的東西”。他說的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其實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zhì)和核心,唯物辯證法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揭示了這一科學方法論的最根本方法,即矛盾分析法。我們可以把這種對立統(tǒng)一的思辨方式用于對相關(guān)文本的分析,尤其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解讀古詩文中的悲歡進退,深刻理解古代文人矛盾糾結(jié)背后的內(nèi)心世界。下面試從三個對立矛盾進行分析:

一、個體與社會

從存在論的視角來考察,人首先是作為一個有限個體而存在的。以此為依據(jù),悲作為一種人生在世的存在經(jīng)驗是無法否定的。而以道德為主的古代文化傳統(tǒng)極力將這一點抹去,它將人的存在定位在社會道德層面上,以為關(guān)涉群體倫理的道德才是人的存在事實,并進一步認定人的道德屬性是與生俱來的。雖然孔子沒有明言性的善惡,從孟子的“性善論”到啟蒙教材三字經(jīng)的“人之初,性本善”,國人對此已然沒有疑義。于是,個體存在的體驗與社會倫理道德的沖突就不可避免了。

直面中國古典文學藝術(shù)作品的現(xiàn)實,可以發(fā)現(xiàn)一種特殊的藝術(shù)經(jīng)驗:即大量詩詞和古文中流露出來的人生如寄、韶華不在、“悲從中來”的沉痛之感,這種“悲”情源自于人是有限個體的存在。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悲情不是由悲哀之事引發(fā),往往是“樂極生悲”。在悲歡的矛盾變化中,我們體味出古人對生命的熱愛與留戀。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暮春之初”,“群賢畢至,少長成集”,于“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之間,“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然筆鋒立即由樂轉(zhuǎn)悲,“人之相與,俯仰一世”,人生是多么的短暫?!皼r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作者將目光上移至古人,從他們留下的文章看,古人也為人生的變化而感嘆,因此斥莊子“一死生”,“齊彭殤”為虛妄,再將目光移至未來,推想后人一定和古今之人的情感想通?!肮柿袛r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古人為了解決個體生命的短暫和追求永恒的矛盾,曾有“三不朽”之說?!疤嫌辛⒌?,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追求三不朽是中國古代士人的夢想與理想狀態(tài),王羲之這里要記錄詩文留與后人同慨,應有此意。死生之大,千古同慨,在深沉的感慨中,我們看到的不是悲觀消極,而是他對人生的眷戀與熱愛!

類似“由樂而悲”情感變化的古代散文還有很多,許多古詩中也有,如曹操的《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可謂樂極?!逼┤绯?,去日苦多”急轉(zhuǎn)入人生苦短的悲嘆。

二、仕與隱

中國古代的士大夫自孔子以來,都有著以天下為己任的積極擔當,同時對高尚的道德情操努力追求。于是在“無道”的“禮崩樂壞”的,或黑暗污濁的社會,不得不面對“仕與隱”的沖突。出入進退是歷代文人士大夫人生中的頭等大事,從入仕前的教育到在朝的立身處世,他們時刻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并為之行動。

“天下有道則見,天下無道則隱”,“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是士人或仕或隱,圍繞著“天下”而作出的不同選擇?!笆恐居诘馈保按蟮乐?,天下為公”。所以士人以自己的努力由讀書而做官,是為了取得一個能夠經(jīng)時濟世、為社會蒼生作出更大貢獻的平臺,為天下之樂謀福祉。道不行而隱,絕不是對天下的拋棄,而是為了更完善自身的德行和學養(yǎng),作好更充分的準備。所以說“進亦憂,退亦憂”,把個人作為社會的一分子堅守擔當?shù)呢熑胃?,這樣的憂就不是“戚戚”的,而始終是“坦蕩蕩”的“天下為公”。居廟堂之高而憂其民,處江湖之遠而憂其君。

陶淵明在面對“仕與隱”的矛盾糾結(jié),以及用達觀自然的心態(tài)解決矛盾的方式給后人做出的示范,使其成為真隱士的代表。在幾次歸于隱的反復后,陶淵明終于下定決心?!稓w去來兮辭》中,重返自然的陶淵明歡快舒暢,聽親人說知心話,以琴書為伴,樂以忘憂。在農(nóng)事閑暇之余乘興出游,“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邱。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然而“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也在快樂與美景中感慨人生的短暫和倏忽即逝。面對人生苦短的命題,作者自問自答,污濁黑暗的官場不是他的去處,回歸田園才是心靈指引的棲息之地。

三、儒與道

一般認為,儒家講“有為”,側(cè)重于社會倫理道德的建設.道家講“無為”,強調(diào)個體精神自由的追求。但這貌似矛盾的儒道思想?yún)s時常成為傳統(tǒng)社會知識分子的兼具的哲學信仰。

中國古代知識分子,一般說來,進則以儒家思想為旗幟,退則以釋、道兩家思想為依托。即使堅定的儒者杜甫在晚年,在他罷掉官職退居山野之后也對儒、道兩家思想進行了親和。杜甫為自己的歸隱作了說明:“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游”,“唐堯真自圣,野老復何知”。在杜甫的眼里,此時的朝廷政治昏暗,作為一個正直的士人,已經(jīng)“無能為也已矣”。這還是儒家的立場,另一個方面,杜甫還用道家思想解釋了自己的歸隱行為。老子主張“道法自然”,強調(diào)順應自然,人的行為不得違背人與物的天性。杜甫在秦州期間,所作詩中有四次提到自己的天性是“疏懶”“懶拙”:“東柯遂疏懶”(《秦州雜詩二十首》之十五)、“舊諳疏懶叔”(《佐還山后寄三首》之一)、“疏懶為名誤,馳驅(qū)喪我真”(《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我衰更懶拙,生事不自謀”(《發(fā)秦州》)。“疏懶”“懶拙”,意思是說天性粗疏,懶于應酬,拙于心計?;腥挥小坝X今是而昨非”之感,不再讓“心為形役”。

需要強調(diào)的是,杜甫對道家的親和并不排斥他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儒道思想不但分別在“達”和“窮”的境況下調(diào)節(jié)著人們的心態(tài),而且他們也常形成互補。在“達”時,人們以道家淡泊功名的思想使自己不為功名所累,心態(tài)平和.在“窮”時則以“我輩豈是蓬篙人”的豪情激勵自己,不放棄實現(xiàn)自我的理想,這樣人們的心態(tài)在各種環(huán)境下都能保持陽光。

★作者單位:安徽蚌埠二中。endprint

猜你喜歡
士人道家杜甫
魏晉士人的“身名俱泰”論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7:10
杜甫改詩
論陶淵明對諸葛亮的接受——兼及士人仕隱之間的矛盾與彷徨
絕句
兒童繪本(2018年4期)2018-03-12 21:16:44
漫畫道家思想
中老年健康(2017年9期)2017-12-13 16:45:11
竹林七賢:中國士人精神理想的象征
學生天地(2017年19期)2017-11-06 01:45:11
杜甫與五柳魚
漫畫道家思想
牢記道家養(yǎng)生“十不過”
紅土地(2016年6期)2017-01-15 13:46:11
杜甫的維穩(wěn)觀
學習月刊(2015年3期)2015-07-09 03:51:14
宜章县| 镇雄县| 内丘县| 满城县| 禄劝| 宣汉县| 罗源县| 伊吾县| 龙州县| 盖州市| 桑日县| 涡阳县| 博爱县| 永靖县| 娄烦县| 竹山县| 皮山县| 军事| 平顺县| 海安县| 湖州市| 长岭县| 海城市| 乌兰浩特市| 蕲春县| 卫辉市| 义乌市| 民和| 灵宝市| 健康| 濮阳市| 阿克| 郁南县| 德保县| 章丘市| 麻栗坡县| 嘉兴市| 雅江县| 东乡族自治县| 龙南县| 虹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