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又一年。
不驚覺,我們14歲了。從最初的孤獨行走,到如今的伙伴無數(shù),我們正在見證:手工藝行業(yè)發(fā)展進入了最好的時代。
不管是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美好生活”,馬云、雷軍齊齊倡導的新零售,還是這兩年受到極大關注的工匠精神、民藝復興、非遺傳承,還有體驗經(jīng)濟、共享經(jīng)濟,甚至人工智能……這些熱詞多少都與手藝有關或為手藝的未來提出了思考,以及可探索的方向。
有人會擔憂,人工智能時代,手藝人會被搶走飯碗嗎?
好的手藝一定不會??蓡栴}是,我們不知道怎樣才是好的手藝。當下社會環(huán)境整體浮躁,在手工藝繁榮的表象下,諸多不足也已顯露:盲目發(fā)展導致產(chǎn)能過剩,急功近利導致粗制濫造,重工輕藝導致浮華堆砌,創(chuàng)新失度導致文脈紊亂……以上,皆是阻礙當代手工藝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問題。
好的手工藝,可用中國藝術研究院提出的“材美、工巧、器韻、時宜”4個標準衡量,歷時半年的中國好手藝評選,就是在樹立標桿,重建自信,傳承文脈。
這個時代,手工藝與匠人精神無疑被推向風口。但大眾所關注的手工藝,并不只是單純的人與物,更是我們所欽佩、向往的一種經(jīng)年執(zhí)著、專注極致的狀態(tài)。手藝是一份溫情,一種生活,一則態(tài)度,一種精神,這是智能社會的機器無法取代的。
所以手藝人要自信,更要自省。真正的手藝人,是不會被外界的紛繁蕪雜所干擾。不管外界多么喧囂,手藝人的內心永遠安靜、篤定。在他們心里,做人如髹漆,得一遍遍髹飾打磨;做人如染色,不僅需發(fā)酵還需沉淀。
一本有生命力的雜志,也當如此。新的一年,我們對雜志版面做了優(yōu)化微調,新增“思想”版塊,希望在引導讀者拓視野、知人文、懂生活之余,給大家?guī)硇┰S思想的啟迪。
我們潛心十余年做一本雜志,再至打造匯聚手工藝從業(yè)者與愛好者、提供“看、學、玩、買”四大服務的手藝App,建立線下體驗空間手藝工場、線下美學空間揖美·泊物,開展繽紛多姿的手工藝文化活動……我們以自己的方式,與手藝相伴成長。不論世界如何變幻,堅守初心,堅持下去,做好自己,終將迎來屬于我們的時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