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玄雅
飲食文化學(xué)者邢渤濤曾經(jīng)在相關(guān)文章中講述過一個改革開放初期的故事,說香港有位富翁來到廣州某酒家,甩出一萬元錢,要吃一頓飯。廚師采購數(shù)千斤鯉魚,只取用鯉魚的須,做成一盤“龍須菜”,讓數(shù)千斤的鯉魚成了下腳料。富翁吃了之后,自詡這種龍須菜是御膳的檔次,只有清代皇帝方才吃得到,滿意而歸。其實,就算是在清代的宮廷,御膳也絕對不會是這種吃噱頭的東西。那么清代皇帝的三餐,究竟是什么樣子呢?
讓我們具體看看清代皇帝一天的食譜吧。以下為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正月初一日的《膳底檔》,這份《膳底檔》記載了這一天光緒帝的所有飲食情況。
上進(jìn)元宵各一品。上進(jìn)油鹽火燒各一品。上傳粳米、煏米粥各一品。上要窩頭十個。(以上是早點)
養(yǎng)心殿進(jìn)早膳。用填漆花膳桌擺:口蘑肥雞、三鮮鴨子、肥雞絲燉肉、燉吊子、肉片燉白菜。后送汆丸子鍋子、煨羊肉片汆黃瓜、豆秧汆銀魚、汆鮮炸汁、小蔥炒肉、口蘑羅漢面筋、烹掐菜、掛爐鴨子烹肉、豆腐湯、白糖油糕、棗糖糕、棋子湯、老米膳、稀膳、旱稻粳米粥、甜漿粥、煏米粥、小米粥。
上進(jìn)二碗老米膳,一碗粳米粥。
添安早膳一桌:
火鍋二品:金銀奶豬、口蘑爛鴨子。
大碗菜四品:燕窩“慶”字八寶鴨子、燕窩“賀”字什錦雞絲、燕窩“新”字口蘑爛鴨子、燕窩“年”字三鮮肥雞。
懷碗菜四品:燕窩鴨條、熘鴨腰、荸薺蜜制火腿、什錦魚翅。
碟菜六品:燕窩炒鍋燒鴨絲、肉片燜玉蘭片、肉丁果子醬、榆蘑炒雞片、蓋韭炒肉、炸八件。
片品二品:掛爐鴨子、掛爐豬。
餑餑四品:白糖油糕、苜蓿糕、蘋果饅首、如意卷。
燕窩三鮮湯。(以上是早膳)
午正。上進(jìn)果桌一桌,二十三品。(以上是午點)
養(yǎng)心殿進(jìn)晚膳。用填漆花膳桌擺:口蘑肥雞、三鮮鴨子、肥雞絲木耳、肘子、燉吊子、肉片燉白菜。后送大炒肉、雞湯白菜、煨羊肉汆黃瓜、豆秧汆銀魚、鮮蝦丸子、肉片燉蘿卜白菜、排骨、醬爆肉、鑲冬瓜、熏雞絲、熘脊髓、里脊丁黃瓜醬、肉片燜云扁豆、冬筍絲炒肉、爆三樣、炒苜蓿肉、炸汁、小蔥炒肉、口蘑羅漢面筋、烹掐菜、蘇造五香肉、豬肉絲湯、脂油方脯白蜂糕、豆腐湯、老米膳、稀膳、旱稻粳米粥、煏米粥,小米粥。
上進(jìn)二碗老米膳,一碗粳米粥。
添安晚膳一桌:
火鍋二品:野意鍋子,蘋果燉羊肉。
大碗菜四品:燕窩“江”字海參爛鴨子、燕窩“山”字口蘑肥雞、燕窩“萬”字鍋燒鴨子、燕窩“代”字什錦雞絲。
懷碗菜四品:燕窩金銀鴨子、山雞如意卷、大炒肉燉榆蘑、荸薺蜜制火腿。
碟菜六品:燕窩炒爐鴨絲、炸八件、煎鮮蝦餅、青韭炒肉、青筍晾肉胚、熏肘子。
片盤二品:掛爐鴨子、掛爐豬。
餑餑四品:白糖油糕、苜蓿糕、蘋果饅首、如意卷。
燕窩八仙湯。(以上是晚膳)
晚用:羊肉片汆冬瓜、口蘑火肉、煨老菜、肉片燉蘿卜白菜、肉片燜云扁豆、炸汁、熏肘子、香腸、老米膳、煏米粥,小米粥。(以上是夜宵)
總計早點五品,另叫一品;早膳二十三品,添安早膳二十三品;午點二十三品;晚膳三十五品,添安晚膳二十三品;夜宵十一品。一共是一百四十四品。
從《膳底檔》可以看出來,清代皇帝的飲食,雖然排場很大,菜品很多,但是說到底,食材都是比較普通的雞、鴨、豬、羊等,而且口味一般也都是比較平和的,很少有酸、辣等刺激的味道。
這既最大程度保留了食材原有的味道,也是清代貴族飲食的一種習(xí)慣。另外,清宮十分注意飲食安全,肉多數(shù)剔骨,魚一般去刺,燒烤也都是將肉削下來,盡可能地避免讓帝、后被骨、刺傷到。這種烹飪習(xí)慣,也被今日我國的國宴所繼承。
需要注意的是,清代皇帝每餐基本都有大量葷食,對這一點現(xiàn)代人很難理解。畢竟我們是崇尚健康飲食的。而在清代,由于生產(chǎn)力低下,貧富差距較大,吃肉其實是很多平民遙不可及的事情。
根據(jù)一些學(xué)者的研究,清代江南的廣大農(nóng)民,一年之中能夠吃到豬肉或者羊肉的天數(shù)只有二十天而已,剩下的三百余天,除了偶爾吃吃魚肉或者雞蛋,其余基本都是素食。所以,在當(dāng)時的那種環(huán)境之下,頓頓吃肉,既是生活追求,也是彰顯貴族身份的一種方式。自然而然,當(dāng)時的貴族也就不認(rèn)為經(jīng)常吃素是健康的表現(xiàn)了。
其實從很多方面來講,我們今天的日常飲食,雖然在排場上肯定不及清代皇帝,但是在營養(yǎng)和健康方面,反而會比他們更有優(yōu)勢。
(白沙溪摘自中信出版社《皇上吃什么》一書,本刊節(jié)選,喻 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