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菜頭
過去十年里,我看著亞馬遜的圖書推薦從莫名其妙變得異常精準,仿佛隔著屏幕坐著一個圖書管理員。他對我的熟悉程度與日俱增,我已經不需要說任何話,他就能向我推薦一批我絕對不會放過的書籍。亞馬遜能做到這一切,基于它對用戶數據的分析,以及對我的瀏覽和購買行為的分析。因此,在一次次購物過程中亞馬遜逐漸了解我,可以越來越精準地做出推薦。
如果亞馬遜更進一步呢?
舉個例子,假若我是個地心說支持者,在亞馬遜上不斷購買相關的書籍,而亞馬遜作為一家科技公司,覺得有責任推薦日心說。于是,它根據既往的用戶數據,尋找到一套最有效的書,可以讓人在閱讀過程中漸漸地對地心說產生懷疑,然后發(fā)生動搖,最終投向日心說的懷抱。當然,在許多人看來,這并不是一件壞事。問題是,地心說或日心說并不是重點,重點是亞馬遜擁有的這種科技能力本身。假設讓一個人從地心說支持者變?yōu)槿招恼f支持者在技術上是可行的,那么,如果亞馬遜想要改變用戶的其他認知呢?
這是用戶自我發(fā)展的偶然,還是亞馬遜利用技術造成的必然?換一句帶有男權社會色彩的話來說:亞馬遜究竟是你兒子,還是你爹?
以“今日頭條”為例。作家無論在平臺上發(fā)送任何內容,系統(tǒng)都會先嘗試著給予一定數量的推薦。比如說把這條內容推送給一萬人,然后計算這一萬個人里會有多少人愿意點開閱讀。如果比例達到標準,就會向更大范圍的用戶進行推送;如果達不到標準比例,那么就會停止推薦,讓這條消息自然沉底。這相當于給每一個作家制定了績效考核指標,而且在最短時間內就可以給出反饋——讀者喜歡或者不喜歡,寫作者需要或者不需要調整內容。同樣,如果你是一名讀者,在每次給你推送消息時,系統(tǒng)會檢測到你點開了哪幾條。然后在下一輪推薦時,去掉那些你不感興趣的主題,推薦你可能感興趣的主題。于是,你越點越多,你想要看的也越來越多,最后根本停不下來。
也就是說,你的訂閱和閱讀從一種主動行為,變成一種被動行為。你最終能看到什么,并不取決于你的主觀意愿,而是由系統(tǒng)決定——系統(tǒng)決定你能看到什么,不能看到什么?;氐絹嗰R遜的問題上來,如果是系統(tǒng)“希望”你看到什么的話,這究竟算是你的自由選擇,還是科技公司利用技術造成的某種必然?
什么叫“我是你爸爸時代”?這就是??萍脊菊J為它們比你更懂你,它們的判斷高于你的判斷,它們的意志凌駕于你的意志之上。
傳統(tǒng)互聯網時代,用戶是作為單純的消費者而存在。互聯網公司無論提供的是服務還是內容,用戶的主要行為是消費。但是在“我是你爸爸時代”,用戶除消費內容和服務之外,還被科技公司當作生產資料的一部分。不單要消費內容和服務,還需要充當信息的傳播路徑和提升用戶活躍度的工具,用戶行為本身也從消費變成生產。
這就是各種智能算法不斷被詬病,但是科技公司依然在不斷加大投入和執(zhí)行力度的原因——它是有效的,受到智能算法控制的用戶,能夠產生設計者所期待的行為,得到他們想要的數據。
而你的意志呢?你的意愿呢?你的選擇呢?這些事情好像已經變得不再重要?!拔沂悄惆职帧钡谋澈螅瑵摬氐倪壿嬍牵阂恍〔糠秩烁哂诹硗獾亩鄶等?,前者可以決定后者的行為;從決定他們看到什么、聽到什么,逐步演進到決定他們相信什么、贊同什么以及認同什么。因為前者比后者聰明,而且占據技術上的優(yōu)勢。這一切的本質,還是統(tǒng)治權。有人奉自己為神明,視其他人為自己的創(chuàng)造物,認為自己比他們更了解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擺弄他們,可以讓他們做出任何自己期待的行為,這就是瀆神——以自己為造物主。
無論是《一九八四》還是《美麗新世界》,探討的都是政府統(tǒng)治。但在“賽博朋克”的世界里,科技巨頭對民眾的統(tǒng)治可能要嚴密精細一萬倍。手機運動監(jiān)控能通知你的保險商何時提升保費,汽車自動駕駛可以算出誰是你的情人,智能家居甚至可以算出讓哪一個開關失靈能徹底激怒你,好讓你在暴怒之下干掉自己,看上去卻像是個純粹的意外……有必要的話,更可以通過控制你看到的每一個網頁、每一條信息、每一個路邊燈箱,或聽到的每一句廣播,影響你的潛意識,讓你莫名其妙辭掉工作,醒悟過來時發(fā)現自己站在某個鳥不拉屎的高原湖邊,只不過是因為當地企業(yè)向網絡公司支付了一筆高額旅游推廣費而已。
網民喜歡叫這個“爸爸”,那個“爸爸”,可能他們都是對的。
(林冬冬摘自微信公眾號“槽邊往事”,小黑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