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麗
(江蘇省徐州東苑中學,江蘇 徐州)
專題復習是初三數(shù)學復習后期的重要階段,在經歷了第一輪基礎知識的梳理和鞏固,總體的知識網絡的構建之后,迫切需要對知識網絡中存在的疑難雜癥做出針對性的解決,以達到打通六脈、疏通經絡的目的。這時的學生往往存在夾生飯,如何再加一把火,讓這鍋夾生飯變成可口的熟飯,這就是教學復習階段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經過幾屆初三畢業(yè)生的教學,我有著深刻的體會。感覺初三后期復習中,微專題復習是對一輪專題復習有效的補充,比如在這幾年教學中,“基本不等式”教學經過一輪復習,學生仍有思路不清、方法混亂的感覺,近幾年中考中,基本不等式的知識點考查成為熱點,由此,我源于課本的知識進行了“基本不等式”微專題講座。在基本不等式教學中,造成學生對基本不等式解決困難的主要原因是知識沒有形成系統(tǒng)、思路不夠明確、方法不夠全面,學生在解決問題時不知如何下手,我這次沒有像以往那樣讓學生做大量的習題,而是針對不同結構類型和解題方法制定了一個“基本不等式”微專題,通過梳理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的相對零散的題組,以基本不等式結構變形和適用條件為核心,構建問題的內在聯(lián)系,為學生今后解決這類問題形成一條清晰的線路圖。
課本知識中要了解“基本不等式”,先從概念入手。運用“基本不等式”首先要了解公式及其變形式,基本不等式(a>0,b>0;當且僅當 a=b時取等號);變形式(條件不變)。
一般這一類很直觀,一眼就能判斷,直接套用公式。
分析:由于分母不為0,所以3x2與均大于0,且積為定值,滿足公式中a、b條件,故可用“基本不等式”。
這一類題一般要注意符號的正負,需提取符號,算得最值后再兩邊同時剩上“-1”,不等式符號改變,最值也隨之發(fā)生改變。
分析:此時沒有條件限制,不能確定a、b,故應分類討論。也就是上面兩題的組合。
這一類題型比較隱蔽,表面上不能直接得出,需變形a、b。
變式訓練2:若沒有條件,即求函數(shù)可能是定值,故需變形。
解法略。
當已知條件有“1”時,注意整體代入,化簡展開,再利用基本不等式,一般這時積是一個定值。如果右側是一個非“1,0”的常數(shù)“K”,方程的兩邊可以同時除以K,使右側變成“1”,再整體帶入即可。
分析:要求x+y的最小值,根據(jù)“基本不等式”,應構建某個積為定值,這需要對條件進行必要的變形。
解法一:
因為x,y均為正數(shù)
所以當x=4,y=12時,x+y取最小值16。
解法二
因為x,y均為正數(shù),所以y>9
因為 y>9,所以 y-9>0
所以當x=4,y=12時,x+y取最小值16。
解法三:
所以(x-1)(y-9)=9
所以 x=4,y=12
所以當x=4,y=12時,x+y取最小值16。
本題給出三種解法,都用到了“基本不等式”,且都對式子進行了變形,配湊出“基本不等式”滿足的條件,這是經常需要使用的方法,要學會觀察、學會變形,另外解法二通過消元,化二元問題為一元問題,要注意被代換的變量的范圍對另一個變量范圍的影響。
這一類題型常常把條件隱藏在對數(shù)函數(shù)或其他函數(shù)當中,需要首先化簡已知條件,找出隱含的等量關系。
例 5:若 x>0,y>0,且log2x+log2y=2,求的最小值。
分析:已知條件和所求式子之間表面沒有必然聯(lián)系,但通過簡單變形,就能得到想要的結果xy積的形式。
解:因為log2x+log2y=2,所以log2xy=2,即xy=4
換元法是一種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在求解不等式時,根據(jù)題設條件,進行合理的代量變換,可以改變特征式得特征結構特征,便于比較分析,為利用其他知識證明不等式創(chuàng)造條件,從而起到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化隱蔽為外顯起到積極效果。
分析:把2a+b,b+1換元成m、n,把a和b且m、n表示出
來,再利用基本不等式。
因為a>0,b>0,所以 m>0,n>0
在基本不等式應用中,好多題型可一題多解,大家可擇優(yōu)使用,通過幾次變形和幾種題型的展示,將基本不等式種不同類型、不同方法串成一線,讓學生從中看到問題的根源在于課本,認清命題的目的,最終做到運用自如的。
在微專題運用的過程中還要注重題型選擇,專題的選題要有代表性,要盡量把某一個知識點完整覆蓋,要把常見、常用的題型和方法羅列完整,讓學生對此類為題有一個全面清晰的認識,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鏈,要求一次性解決問題,不必追求高、難、尖。當然,講完之后要輔以適當?shù)牧曨}加以鞏固。
微專題要適時使用,不同類型的都可以使用,尤其是復習課和講評課,根據(jù)多年的教學體會,我覺得微專題在使用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微專題課編制的四項依據(jù):第一,應依據(jù)校情與學情,重點依據(jù)以邊緣生的需求、邊緣生存在的問題為基礎,列出具體而翔實可行的微專題。第二,依據(jù)學生多次考試產生的問題,對易錯點、薄弱點、模糊點進行有針對性的編制。第三,微專題不是簡單的猜題押寶,而是要科學、系統(tǒng)地分析問題的成因及解決辦法。第四,微專題要有一定的延續(xù)性,知識之間要有銜接,一個專題最好能很自然地引入下一個專題,這也很好地做到了知識的延續(xù),為下一個專題做鋪墊。在所有課型中,復習課和講評課尤其適用。
復習課:首先,使用多媒體PPT進行復習提問或者作業(yè)反饋;其次,對基礎知識易混易錯知識點梳理和督查;再次,對典型例題精講;最后,使用多媒體工具進行當堂檢測和反饋。使用微專題可以有效地避免把復習課上成講評課。作為理科復習課教學有著它特有的教學模式:專題導入、確認目標;梳理知識,構建網絡;典題引導,點撥深化;達標練習,提升能力;反思歸納,課堂小結。
講評課的模式:引導學生、自主糾察;重點錯誤,有的放矢;擺出問題、合作探究;提供拓展、變式訓練;引導學生、反思總結;留有空間,自主消化。利用微專題進行精心備課以及現(xiàn)狀分析。試卷講評課的底線要求:要有試卷的失分率的統(tǒng)計,明確整套試卷講評重點,有激發(fā)學生思維的問題設計,有舉一反三的輔助材料,有學科思想或應試技能的提升。試卷講評課四不一多用:不批不講評,不統(tǒng)計不講評,不確定重點不講評,不明確錯因不講評,多用多媒體。多用多媒體好處很多:首先,呈現(xiàn)答案省時準確,歸納問題快捷精準,其次,變式訓練方便快捷,同時也使得講解清晰明了,還有一個奇效:有效提高抱頭率,學生對于枯燥乏味的講解常常是昏昏欲睡,如果眼前突然一亮,則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由于微專題是一個新興課題,沒有太多的成熟資料可以借鑒,這只是我在多年初三教學過程中的一點體會,我想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越來越多新的創(chuàng)意和成熟思想方法可以學習,期待這一天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