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黔云
摘要:古今文化差異給初中生文言文學習增加難度,教師通過課堂設計,讓文言文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通過引導,讓初中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讀懂簡單的文言文,使學生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消除古今文化差異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初中文言文教學;聯(lián)系生活體驗;消除古今文化差異;學會閱讀文言文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10-0101
學生進入初中以后,除了接觸到英語外,還接觸到了對他們來說無疑是第二外語的文言文。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學生上初中以后,隨著科目的增加,知識難度也隨之增加,學生普遍感覺到無所適從,就連平時很熟悉的語文科,也感覺到那么陌生,更何況還有文言文了。這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大有談虎色變之感!
根據(jù)多年的語文從教經(jīng)驗,筆者總結了初中學生怕學文言文的幾點原因:第一,現(xiàn)在的學生,生活圈子太小,每天就是兩點一線充斥著自己的生活全部,還在面對繁重的課業(yè)壓力,根本沒有時間接觸更多的生活空間,連最起碼的生活經(jīng)驗都沒有,何來了解社會?第二,閱讀范圍太窄,初中生,通過小學六年的訓練,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但是,由于當今社會,信息高度發(fā)達,網(wǎng)絡已經(jīng)深入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在生活中,有光怪陸離的網(wǎng)絡虛擬世界,更有“非主流文化”“惡搞文化”“網(wǎng)絡文化”遍布其間,對于不諳世事的中小學生來說,其誘惑力不亞于麥當勞!第三,古文文化離當今現(xiàn)實距離久遠,古代的風土人情、語言習慣、生活方式等與今天大相徑庭。在教學中,??吹綄W生在閱讀文言文時,用現(xiàn)代文的思維習慣去考慮文言文的含義,如“左右對日”竟然有很多學生翻譯成“左右對著說”,意思與原文相去甚遠??磥?,要讓初中生掌握文言文、讀懂文言文以至于愛上文言文,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共同追求的目標。為實現(xiàn)這個目標,我們一代代語文教師不斷探索,尋找這把打開古文教學的金鑰匙!在探索的路上,走了不少的彎路,也有失敗的痛苦。那么,在哪里尋找這把打開古文教學的金鑰匙呢?
9月,筆者有幸參加了由廣西教育學會舉辦的“名師大課堂”。名師精湛的教學風格、行云流水般的課堂教學藝術、獨特創(chuàng)新的教學理念給筆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更為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指明了方向。特別是來自北京大學附屬中學的副校長、語文特級教師、全國中語會常務理事的程翔老師,以行云流水般的教學藝術為我們詮釋了語文課堂之魅力。而更讓筆者深受啟發(fā)的,是程翔老師把學生帶入了生活的大課堂,讓學生在生活的熔爐中提煉思想的火花。大師的課堂教學藝術啟發(fā)了筆者。筆者想,我們的孩子,缺的正是對生活的體驗,自己為什么不像程翔老師那樣,做一個把孩子擺渡到生活彼岸的船工?事實證明,以孩子的生活經(jīng)歷來體檢文言文的語言魅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9月亮8日下午,來到大禮堂,觀摩程老師的一節(jié)古文教——《大道之行也》。程老師一上來就不同凡響:只見程老師首先在黑板上畫一個階梯,第一個階梯是朗讀,我們都知道,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的道理,而程老師指導的朗讀,是讓學生把古文內容編成自己熟悉的歌來唱讀,這讓學生感到從未有過的新奇。只見學生紛紛自己編歌唱,有的用《青花瓷》為曲調,有的用《朋友》來唱和,有的干脆用《國歌》來和曲……沒多久,這篇拗口的文章竟被學生用歌唱得滾瓜爛熟,而學生所用的時間不到十分鐘。程老師巧妙地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常唱嘴邊的流行歌,拉近了時空的距離,學生很快記住了文章內容。接著,程老師讓學生分組討論,參照注解翻譯課文。其中,有一位學生翻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時,沒有完全正確地譯出,程老師則引導學生看注釋,再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弄清文中的“大道”,結合今天的社會風貌來想象,描述兩千多年的古人筆下的大同社會,用自己體驗的經(jīng)歷來解釋“大道之行,天下為分”……課堂上,學生興趣盎然,教師完全隱身于幕后,教師想方設法把學生推向前臺。它打破了以往古文教學的常規(guī),課堂上,我們看不到條分縷析的繁瑣分析,也看不到逐層逐句的單調翻譯,教師教得簡單,學生學得輕松,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第二個階梯。
在第三個階梯中,只見程老師拋出兩個問題:1. 本文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特征的?2. “大同社會與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的地方?一石激起千重浪,教師巧妙的問題法,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描述心目中的大同社會。學生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由淺入深,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本文的思想內涵的分析。課堂氛圍活躍,自然而然完成了三個階梯的教學內容。既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也開發(fā)了學生的思辨能力,避免了古文教學曲高和寡的尷尬局面。
縱觀本堂古文教學,程老師把學生帶進了現(xiàn)實生活的大課堂,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感悟。把自己所體驗生活的結果闡發(fā)出來,不斷訓練自己的理解能力。他的這種獨具匠心的教學藝術使在座聽課教師感到受益匪淺。這堂課,讓筆者有茅塞頓開之感,筆者終于找到了解決多年困擾古文教學的良方,那就是讓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使整個課堂教學如一泓春水,教師不斷注入新的源泉,程老師高超的課堂教學藝術深深地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同行,他那睿智的教學語言使每位同行折服。在這堂課上,我們了解了古文教學的另一途徑,短短的一節(jié)課中,我們看到程老師為學生架起了一座通往古今的橋梁,它將穿越時空,使孩子在自己生活的周圍體會到我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讓處于網(wǎng)絡時代的孩子們在古文明的河流中暢游!相信學生在教師的文化熏陶下,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試想,這樣生動活潑的教學課堂,學生哪有不喜歡的呢?這樣的古文教學,學生哪里還覺得枯燥無味呢?不知不覺中,學生早已愛上語文,愛上古文,更愛上那位博古通今的語文教師了!
程老師曾經(jīng)說過:“每個語文老師都應該有自己語文教學的春水,語文教學的春水就是成為一個文化人?!背汤蠋熞宰约旱慕虒W實踐踐行了他的這句話。筆者認為,如果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都是這樣一位文化人,他博采眾長,通曉古今,帶領他的學生,傳承我們泱泱華夏文明。那么,我們民族的傳承和振興也就指日可待了!
筆者愿成為這樣的文化人,給學生一把穿越時空的鑰匙,讓自己的學生暢游古今。
(作者單位:廣西欽州市外國語學校 535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