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年貨,是我們中國人喜迎農(nóng)歷新年——春節(jié)的必修課。改革開放40年的進(jìn)步,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當(dāng)然也包括年貨的升級換代。
記憶中,40年前辦年貨,是幾十斤蘿卜白菜大蔥,以及論斤計兩的肥肉、醬醋,還要憑票購買。那個年代,過年是孩子的期盼,是大人的熬煎。記得一首兒歌唱到:胡蘿卜似蜜甜,看著看著要過年,娃兒想吃肉,老爹沒得錢。不僅沒錢,有錢也不能敞開買、買不到。
從40年前改革開放起步,中國人置辦年貨的觀念和行為逐漸改變:票證取消,年貨一年比一年豐富;從限量供應(yīng)到敞開購買,從囤年貨到隨吃隨買,從買得到到買得好;從過年才有的商品,到365天天天似過年……
在40年后的今天,中國人辦年貨,已經(jīng)可以飛到巴黎、東京、紐約、倫敦、悉尼等國外城市去“買買買”;坐在家中,鼠標(biāo)一點,是選擇的煩惱,而不是買不到的憂愁;走進(jìn)商場,是挑剔的眼光,而不再是無貨可買的焦慮。
對今天的孩子們來說,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在尋常日子都能吃到,蜜蜜甜的胡蘿卜,只是生活的點綴。吃穿用這些基本的年貨需求,已經(jīng)不是人們刻意的追求了,享受豐富多彩的文化旅游等精神生活,才是人們今天辦年貨的重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