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琦 謝藝博
【摘 要】本文通過實驗來測試硅膠制成的指紋膜是否可以完成手機指紋系統(tǒng)解鎖,并分析電容硅膠制成的指紋膜解鎖不同手機指紋系統(tǒng)的效果,對于指紋解鎖技術(shù)的系統(tǒng)升級和防范此類案件發(fā)生有一定意義。
【關(guān)鍵詞】硅膠;電容硅膠;指紋膜;解鎖;智能手機
中圖分類號: D918.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34-023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4.097
Experimental Test of Unlocking Smart Phone with Silica Fingerprint Film
ZUO Qi XIE Yi-bo
(Henan Police college,Zhengzhou Henan 450046,China)
【Abstract】the paper is to test whether Silica fingerprint film can unlock smart phone through experiment and analyze the unlocking effect of fingerprint film made by capacitor silica to different mobile fingerprint systems, the upgrading of fingerprint unlocking technology system plays a degree of meaning in preventing the incidence of such kind of cases.
【Key words】Silica; Capacitor silica; Fingerprint film; Unlocking; Smart phone
指紋與生俱來,具有人各不同的特定性和終身基本不變的穩(wěn)定性等特點。利用指紋解鎖手機安全、方便、快捷,成為智能手機標配。然而利用指紋膜解鎖手機的新聞時有發(fā)生,本文通過實驗來測試兩種硅膠材料制成的指紋膜解鎖手機的效果,以期提升手機指紋解鎖技術(shù),防范此類案件的發(fā)生。
1 實驗原理
手機指紋解鎖過程就是對指紋特征的識別和認證過程,即通過數(shù)字化算法在指紋圖像上找到并比對指紋的特征。指紋解鎖過程,主要包括指紋圖像的采集、圖像的預(yù)處理、特征提取和圖像匹配等四個過程[1]。指紋傳感器采集指紋是手機解鎖的第一步,也是關(guān)鍵的一步。常見的傳感器方式有光學式、電容式、超聲波式3種。手機體積小,傳感器要求輕薄、小巧、耐用,電容式傳感器具備這些特點,成為當前手機廠商普遍采用的指紋解鎖技術(shù)。本文實驗所用的5部手機均采用電容式指紋傳感器。
2 實驗部分
2.1 器材與試劑
5種手機:蘋果7 PLUS、蘋果6s、小米6、華為榮耀7X、三星SM-T705C、硅膠、固化液、電容材料、電容液、透明模型膠、注射器、攪拌盒、成品盒、一次性手套等。
2.2 樣本制作
2.2.1 指紋模型制作
將透明模型膠加熱2-3分鐘,待軟化后,將手指第一指節(jié)垂直勻速印壓在模型膠上(圖1),停留30-60秒,捺印1-2毫米左右的立體指紋凹槽,等待模型膠硬化冷卻,將手指垂直離開,制作完成一枚立體指紋模型[2](圖2)。整個操作過程中手指不能左右擺動或前后挪動,用此方法制作10枚指紋模型,其中拇指、食指各5枚。
2.2.2 硅膠指紋膜的制作
使用無菌注射器抽取1毫升硅膠,推入攪拌盒當中;將固化液搖晃均勻后,滴入1滴或者2滴至攪拌盒當中,用攪拌棒將硅膠及固化液攪拌均勻。將攪拌均勻的特制硅膠液倒入立體指紋模型內(nèi),依靠硅膠的自身張力填滿凹處。等待2-3小時,待硅膠完全固化后,由指紋模型下方慢慢揭起。用此方法制作10枚硅膠指紋模,拇指、食指各5枚。這時制作好的指紋膜與手指上的乳突線、小犁溝形象反映一致(圖3)。
2.2.3 電容硅膠指紋膜的制作
使用一次性塑料手套,取定量的電容材料,在手指間團成圓球狀。取出電容液,輕輕震蕩,將電容液滴入電容材料中,1-2滴即可??焖賹㈦娙莶牧吓c電容液揉捏混合均勻。將揉捏均勻的電容材料,從下往上的按壓在指紋模型中,直至電容材料完全覆蓋指紋模型。 等待2小時左右,將電容材料由指紋下方輕輕揭起。用此方法制作10枚電容硅膠指紋模,拇指、食指各5枚。這時制作好的指紋膜與手指上的乳突線、小犁溝形象反映一致(圖4)。
電容材料的取量約為花生粒大小即可,揉捏時要保證將電容材料與電容液混合均勻,否則會直接影響電容材料的固化,并使制成的電容指紋膜無法使用或使用時間過短。
2.3 實驗過程
(1)本校男生4人,女生1人,根據(jù)每款手機最多容納指紋的數(shù)量,第一次在三星SM-T705C 手機中錄入3枚拇指印痕,在其余4款手機中分別錄入5枚拇指印痕,待與指紋膜匹配后完成刪除。第二次在三星SM-T705C 手機中錄入3枚食指印痕,在其余4款手機中分別錄入5枚食指印痕待與指紋膜進行匹配。
(2)使用制作完成的10枚拇指、食指硅膠指紋膜,解鎖5部手機,使用制作完成的10枚拇指、食指電容硅膠指紋膜,解鎖5部手機,并記錄實驗結(jié)果和相關(guān)數(shù)據(jù)。
3 結(jié)果
10枚硅膠指紋膜對5部智能手機進行解鎖實驗,均沒有達到解鎖手機系統(tǒng)的效果,解鎖失敗。10枚電容硅橡膠指紋膜對5部智能手機解鎖實驗,均成功解開手機系統(tǒng),解鎖成功。使用電容硅膠膜解鎖手機時有的是一次解開,有的需要多次嘗試才能打開(見表1)。
4 分析與討論
(1)本實驗所用5部智能手機均采用電容式指紋傳感器,而硅膠本身不具有導(dǎo)電性,通過硅膠制成的指紋膜也不存在導(dǎo)電反應(yīng),手機指紋識別區(qū)無法識別指紋,也就無法解開智能手機系統(tǒng)。在日常生活中,光學傳感器制作的打卡機和門禁系統(tǒng),可以根據(jù)光在指紋凹凸面上反射不同來驗證是否是本人,使用硅膠指紋膜可以順利識別人身。
(2)電容材料自帶導(dǎo)電性,由電容材料制成的指紋膜也具有導(dǎo)電性,這與手機電容指紋傳感器的性能相吻合。根據(jù)指紋凹凸面上靜電勢的不同驗證是否為本人,可以順利解鎖手機。在實驗過程中,只需要在指紋采集區(qū)輕輕按壓電容指紋膜就可以打開手機系統(tǒng)。
(3)虛擬鍵程和物理按鍵對指紋識別并無影響。蘋果7 Plus和蘋果6S手機的指紋采集方式都是按壓式采集,前者是虛擬鍵程,后者為物理鍵程,使用人在把指紋錄入手機系統(tǒng)時不會因為按壓感覺的改變而影響采集效果,同時解鎖時使用指紋膜解鎖手機系統(tǒng)也沒有產(chǎn)生差異[3]。
三星SM-705C是滑動式解鎖,其余4部均是按壓式解鎖。按壓式解鎖方式只需要指紋放置在采集區(qū)便可采集指紋,方便快捷。滑動式需由上至下滑動經(jīng)過指紋采集區(qū),指紋才能被完整收集,在采集過程較為繁瑣,同時在用指紋膜識別解鎖時容易出現(xiàn)“滑動整個觸控板、請更快的滑動、請更慢的滑動”等失敗字樣,但最終可以成功解鎖。
(5)手機指紋識別區(qū)的金屬環(huán)可以起到導(dǎo)電作用,但有無金屬環(huán)對指紋膜解鎖手機不存在影響。5款手機中,除小米6手機是無孔式指紋識別外,其余4款手機在指紋識別區(qū)均帶有金屬環(huán)。小米6手機采用前置電容式指紋識別,傳感器是升級版產(chǎn)品,實驗中無法獲知其如何識別“活體”指紋[4]。
(6)指紋采集完整與否影響指紋解鎖效果。指紋膜解鎖手機時會出現(xiàn)手機振動,屏幕晃動等情況,提示“請再試一次”的字樣,換不同的角度進(下轉(zhuǎn)第241頁)(上接第237頁)行二次嘗試可將手機解鎖,可能是指紋采集部位不完整等情況造成的。
(7)指紋膜的清晰程度影響指紋解鎖效果。在力度相同的情況下制作指紋膜時,同一個人的拇指印痕較食指印痕會清晰一些,在解鎖手機系統(tǒng)時拇指一次解鎖成功率略高于食指。男性手指紋線較女性手指紋線略粗,制作的指紋膜立體感更強,在解鎖手機系統(tǒng)時男性手指解鎖成功率略高于女性。
5 結(jié)論
通過本次實驗表明,指紋膜的材質(zhì)與手機指紋傳感器是否匹配是決定解鎖成敗的關(guān)鍵因素。硅膠不具有導(dǎo)電性,手機中的電容式指紋傳感器不能識別到硅膠指紋膜,就算指紋膜再清晰,也“騙”不了手機進入匹配識別環(huán)節(jié)。而電容硅膠指紋膜具有導(dǎo)電性,手機識別區(qū)的金屬環(huán)檢測指紋膜為“活體”指紋時,就進行特征比對識別,完成手機解鎖。
制作這兩種指紋膜的方法簡單、易學,材料的收集也非常便利,容易通過手機引發(fā)財產(chǎn)丟失等安全隱患。隨著技術(shù)的進步,手機解鎖方式也將進一步優(yōu)化,如射頻電容技術(shù),可以在掃描時動態(tài)測量手指皮膚的特性,只有活體指紋才會被識別;超聲波技術(shù),利用高分辨率超聲波來掃描指紋。根據(jù)超聲波在指紋的凸起與凹陷的返回時間,生成指紋的3D模型。第二代超聲波指紋識別技術(shù)——集成式超聲波指紋傳感器,可以檢測心跳和血流量,并利用超聲波繪制整個指紋圖譜,實現(xiàn)動態(tài)檢測而增強特性;電容傳感和光學檢測技術(shù),將電容傳感和光學檢測融合,同時進行指紋檢測和活體檢測等方式,從而提供更多、更穩(wěn)定、更精確的手機指紋解鎖方案。
【參考文獻】
[1]王曙光.指紋識別技術(shù)綜述[J],信息安全研究,2016.(04):343-355.
[2]謝華為,周志龍.基于手機指紋鎖的指紋膜破解技術(shù)的研究[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shù)版)2017(9):126-131.
[3]iPhone5S掀起“指紋識別”熱[J].上海國資,2013,(10):12.
[4]小米發(fā)布5s超聲波指紋識別手機[J].互聯(lián)網(wǎng)天地,2016,(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