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丹梅
(廣東省羅定市廷鍇紀念中學)
手機依賴是指個體的行為完全受到手機的控制,已經達到一種癡迷的狀態(tài),對人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危害。由于經濟水平的提高,幾乎每個中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手機,基本上都是用來學習、打游戲、聽歌、看電影等,它可以滿足人的所有需要。但是由于不合理的使用,手機對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已經造成了影響,所以要正確規(guī)范地使用手機。
從社會調查來看,數(shù)據(jù)呈逐年上漲的趨勢,而且這種狀況在未來幾年并不會得到改善。一方面,學生面對沉重的學業(yè)壓力,通過使用手機來放松緊張的情緒,在這種狀態(tài)下他們會感到非常的愉快。另一方面,隨著智能手機的更新?lián)Q代,手機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更加強大,可以滿足任何的需求,中學生自控能力差,很容易被這些因素所影響。作為教師,對于教導學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讓每個人都能合理地使用手機。
主要是從性別方面去分析,發(fā)現(xiàn)女生的手機依賴普遍比男生要強。對于學習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班級里面的女生心思更加細密,喜歡通過和同學的交流來討論,來抒發(fā)情感以獲得心靈上的安慰。在證實性別差異的基礎上要不斷地深化,挖掘更深層次的原因,這對于有效地解決依賴問題有著重要的研究意義。只有分析出了原因才能更好地制定策略。要在此基礎上積極拓展,例如,從性格、年齡、愛好等方面去分析,讓理論更加的全面。
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情緒多變,對身邊發(fā)生的事情非常敏感。經過調查發(fā)現(xiàn),對手機依賴的人群具有大致相同的人格特點,往往因為一點小事就會產生憂慮、緊張、暴躁的情緒,容易和教師發(fā)生沖突,這都是造成對手機依賴的原因。有效的研究成果對預防有著重要的作用,除了這個方面之外,還要加強人格和其他因素相關聯(lián)的分析,深層次地挖掘出中學生手機依賴的原因。每個學生都有著個性差異,應該全面考慮。
中學生手機依賴和社會變量之間不存在顯著的關系,周圍事物的變化不會對其造成太大的影響。主要原因是:相對于其他群體來說,中學生的活動范圍比較固定,基本都是學校和家庭兩個方面,與社會的直接接觸比較少,生活中大部分的時間就是學習知識,處于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之中,造成社會支持的主體單一,所以說二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并不是非常明顯,這是客觀情況所決定的。
手機具有極強的娛樂功能,可以使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中得到放松,對維護身心健康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手機依賴主要表現(xiàn)在逃避問題、發(fā)泄情緒、幻想等方面,可以滿足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最常見的就是去自媒體平臺發(fā)表自己的言論。與上述兩個方面不同的是應對方式可以通過學習改進,能夠充分發(fā)揮出人的主觀能動性,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策略來應對問題,提供了減輕中學生手機依賴的新思路,有著很強的實用性。
學生作為主要的對象,應該從他們自身做起才能更好地處理。在網(wǎng)絡普及的生活環(huán)境中,手機上的信息良莠不齊,學生很容易被一些不良因素所影響。所以教師要傳授正確的價值觀,保證能夠在虛擬世界里面保持清醒的頭腦,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對于娛樂的消遣要適當控制,避免沉迷其中無法自拔,要讓手機發(fā)揮出它真正的使用價值,盡可能用于學習中去提高自身的能力。
很多學生由于對手機過度依賴,就會把自己封閉在狹小的空間里面,這已經嚴重影響到心理健康。要幫助學生樹立人際交往的觀念,把自己從虛擬世界中解放出來,在現(xiàn)實世界中多交朋友,打開心扉去面對生活,慢慢消除內心的障礙,從手機依賴的狀態(tài)中脫離出來,意識到身邊人的重要性,他們可以給予自己更多的關愛。健康的心理會讓整個人的面貌煥然一新,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
要營造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在強大的感染力下讓學生正確地使用手機。多開展有趣的教學活動,意識到現(xiàn)實生活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自律意識。要將手機變成學習的輔助設備,例如可以下載英語、數(shù)學的學習軟件,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會拓展知識面,用來查找自己不會的問題,把手機變成學習的法寶,從而規(guī)范使用行為。
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使學生更加健康地成長。要傳遞出正能量的思想,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來感化,在手機使用方面可以去查閱與學習相關的資料。家長要起到監(jiān)督的作用,不能讓孩子長時間沉迷其中,讓其變成消遣的工具,久而久之就會上癮,所以一定要發(fā)揮出家庭教育的作用。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進步發(fā)展,中學生對手機的依賴程度加深,不利于正常的學習生活。教師要正視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對策,通過有效的引導使學生從沉迷手機的狀態(tài)中走出來,意識到現(xiàn)實學習和生活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徐華,畢鑫強.中學生手機依賴及其相關因素研究[J].心理研究,2014,7(4):80-85.
[2]信中貴,李增輝,王莉麗.中學生手機依賴的心理分析與調控:基于調查數(shù)據(jù)的回歸分析及相關研究[J].巢湖學院學報,2017,19(2):160-164.
[3]汪尚力.初中生情緒智力、自我和諧與手機依賴的關系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