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wèi)·科茲
(美國馬薩諸塞州立大學)
黃志亮: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請問科茲教授,您對中國發(fā)展有何觀察?您對中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有哪些展望?
大衛(wèi)·科茲:40年來,中國改革開放取得了斐然成就,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中國經濟增長最快,總體表現最好。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市場與計劃并行、國有企業(yè)與私營企業(yè)并存的混合經濟模式。在引入市場經濟的同時,國家仍然不遺余力地進行經濟計劃(economic planning),積極調控市場。而且,在允許私有企業(yè)運營的同時,堅持以國有企業(yè)為主導地位,特別是主要的銀行仍然由國家掌控。在基礎設施領域,如交通、能源、通信及現代經濟的其他基礎行業(yè),公共投資出現高速增長,而與此同時,私人投資也在不斷增長。
正是由于這種混合經濟模式,中國得以成功規(guī)避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直接危害,并有效應對了2008—2009年的全球經濟大衰退。中國的國有銀行體系阻止了西方的高風險金融證券進入中國。這些新的金融證券于21世紀初出現,在不久后的2008年就發(fā)生了價值崩潰。在2008年秋爆發(fā)的那場全球經濟大衰退中,中國政府比其他國家政府反應更快,推行大規(guī)模刺激計劃,以應對全球經濟下行引致的出口下滑的影響。
自2012年以來,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逐漸下降,到2016年下降至6.7%。決策者們認為,經濟增速適度放緩,可以降低空氣和水污染,提高產品質量等。盡管近年來經濟減速,中國仍然是最快的經濟增長體并且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這段時間里,中國經濟爬坡上坎,技術水平、產品質量和基礎設施建設都有了顯著提高。這樣的發(fā)展態(tài)勢,意味著中國邁向全球科技前沿指日可待。
黃志亮:中國目前正在擴大金融開放,請問科茲教授,應該如何在金融開放的同時防范金融危機?
大衛(wèi)·科茲:在目前階段,中國經濟的持續(xù)向前推進還存在一些潛在障礙。其中的一個障礙涉及金融系統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以大型國有銀行為核心的中國金融體系為中國經濟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這些國有銀行主要為生產性活動提供資金。事實上,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表現突出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國國有銀行主要為生產性活動提供資金,而非從事投機性金融活動。
這與美國以及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主要銀行所扮演的角色形成了鮮明對比。大約自1980年起,高風險的金融投機活動在美國和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愈發(fā)盛行,創(chuàng)立了混合金融證券,并進行交易,而這些證券通常以低質債務為基礎。對銀行來說,這些做法比為生產性活動提供資金的利潤更大。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直至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fā)前,美國銀行業(yè)利潤保持著持續(xù)增長。然而,銀行的這類行為會導致兩個后果:一是降低了生產性投資水平。生產性投資水平比1980年前的水平還要低,而1980年之前銀行被禁止從事此類投機活動。二是金融體系中的高風險混合證券的累積,引發(fā)了2008年金融危機,大型銀行最后只有依靠政府緊急援助才得以生存下來。
向中國境外的私營機構開放中國金融體系會帶來一些風險。外國銀行或財團進入中國金融體系進行投資只有一個目的,即從投資中獲取最大利潤。如果外國投資者能獲得對中國銀行政策的影響力,他們會利用這個影響力推動利己政策,以實現利潤最大化。從短期來看,金融機構傾向于投機活動,因為其收益要遠大于其資本在生產活動投資的收益,從而攫取更大利潤。這樣不僅會阻礙中國經濟發(fā)展,而且會給中國金融體系健康帶來風險。
中國監(jiān)管部門會設法阻止這些銀行的此類行為。然而,如果外國投資者在這些銀行持有大量股份,并且唯利是圖,他們當然希望銀行監(jiān)管能夠放松。作為實力雄厚的投資者,他們也力圖在政策制定方面獲取發(fā)言權。允許外資銀行和財團進入中國金融體系,這可能會帶來很大收益,也可能會給中國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及中國金融體系的長期穩(wěn)定招致風險。因此,對這兩方面的權衡尤為重要。
黃志亮:您近年來一直對新自由主義展開批判。您認為未來中國經濟發(fā)展應如何抵制新自由主義的侵襲?
大衛(wèi)·科茲:要有效地抵制新自由主義,就必須了解新自由主義的起源和目標。20世紀70年代,新自由主義在西方興起;1980年左右,新自由主義在美國、英國以及其他一些國家占支配地位。新自由主義是一個集理念、理論、政策、制度為一體的結合體,以挑戰(zhàn)二戰(zhàn)后占主導地位幾十年的“管制資本主義(regulated capitalism)”。
管制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的一種形式。在這種形式中,政府密切監(jiān)管企業(yè)和市場活動,工會在決定工資和工作條件方面發(fā)揮主要作用,惠及工人階層的社會福利計劃得以推行,政府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穩(wěn)定經濟,國有企業(yè)在經濟中起著一定作用。管制資本主義基于資本家和勞動者之間的妥協,大企業(yè)集團在二戰(zhàn)后勉強接受了管制資本主義。當時,大企業(yè)集團擔心會再次發(fā)生“大蕭條”,希望通過政府管制防止這類危機的重演。另外,大企業(yè)集團也希望,對勞工的妥協能降低社會主義對工人的吸引力。
管制資本主義催生了資本主義發(fā)展史上最迅速、最廣泛的經濟增長,相對較低的失業(yè)率和進步性改革(progressive reform)的大氣候讓工會、社會主義黨派及共產主義黨派勢力越來越大。與此同時,社會主義國家發(fā)展迅速,自1950年到1975年,前蘇聯經濟的增長速度超過美國。全世界各地似乎都有了社會主義在發(fā)展。20世紀70年代,新自由主義作為一種新策略出現,旨在阻止世界各地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進程,在資本主義國家恢復資本對勞工的全部權力。
20世紀70年代,西方出現了一段時間的經濟紊亂,利潤率下降,通貨膨脹加劇,失業(yè)率上升。大企業(yè)集團借機迅速廢止了管制資本主義制度及其主要理念,新自由主義思想、政策和制度取而代之。管制資本主義被抨擊為“通往社會主義的道路(a road to socialism)”,“自由市場”被描繪成一個完美的制度,政府監(jiān)管只會對之造成傷害;國有企業(yè)被視為效率低下的社會主義機制;工會被看成是剝奪工人個人自由的機構。新的口號出現了:“自由化”“去管制”“私有化”“保穩(wěn)定”。其中,“保穩(wěn)定”指的是取消惠及工人階層的政府社會福利項目,以削減政府開支。此后,對金融業(yè)和其他行業(yè)的監(jiān)管迅速放開,社會福利項目大幅削減,國有企業(yè)私有化,新自由主義時代從此開啟。
在新自由主義時代,美國和西方大企業(yè)的利潤大幅增加,收入不平等現象加劇。1980年后,美國工人實際工資水平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升反降,而富人階層的總收入迅速上升。自那時起,從GDP增速或勞動生產率增速來看,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明顯惡化。在新自由主義時代的美國,赤貧重現,越來越多的人無家可歸,而這些情形在管制資本主義時代基本消失了。新自由主義時代使得金融危機再現,終究迎來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fā)。
以上歷史對于當今中國如何應對新自由主義有著重要的啟示。市場與計劃并行、國有企業(yè)與私營企業(yè)并存,這讓中國40年改革開放取得了成功。混合經濟模式給中國帶來40年的快速發(fā)展,但是由新自由主義主導的世界經濟卻表現不佳,這就使得中國在世界體系中崛起。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國內的許多聲音一直倡導新自由主義的觀點和政策。新自由主義思想在西方的多數大學中占主導地位,留學英美的中國學生得以接觸到它們。全球主要經濟組織,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都向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地推行新自由主義政策。與此同時,推動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市場關系,也會傾向于新自由主義觀點。那些市場活動中的成功者傾向于認為他們的成功完全歸功于自己的優(yōu)異品質,而忽視了政府監(jiān)管、基礎設施領域的公共投資,以及工人對企業(yè)的貢獻。他們傾向于把政府監(jiān)管看做是對他們自由追求利潤的阻礙。
在這段時期,新自由主義者一直在為中國建言獻策。他們的建議直接源發(fā)于新自由主義。他們呼吁縮減甚至去除國有企業(yè),以便讓私營企業(yè)擴張。如果實行私有化有難度,他們就要求國有企業(yè)能像私營企業(yè)一樣,僅僅關注利潤。他們提出削減公共投資,認為這樣會鼓勵私人投資。他們要求國家減少對企業(yè)的管制,他們呼吁建立一個以私有制為基礎和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銀行體系。
如果按照新自由主義開的藥方去做,中國的崛起將會戛然而止。銀行私有化后,經濟增長將放緩,金融將會不穩(wěn)定。這將危害中國的產業(yè)政策,而這些政策早已寫進了“中國制造2025”戰(zhàn)略,該戰(zhàn)略旨在促進中國邁向全球科技前沿。減少對企業(yè)的監(jiān)管與改善自然環(huán)境的目標相背,后者只有通過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嚴格管制才能實現。由于私人投資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中無法獲得廣泛的經濟收益,因此,減少公共投資不會換來私人資本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大型國有企業(yè)的私有化將削弱國家邁向世界技術前沿的能力。有證據顯示,在中國,相較國內私營企業(yè)而言,國有企業(yè)創(chuàng)造了更為重要的諸多新技術。
如上所述,新自由主義最初是作為阻止社會主義發(fā)展進程的手段而引入的。新自由主義的轉向不僅會阻止中國的崛起,而且將使中國從社會主義滑向資本主義。如果大型國有企業(yè)私有化,如果政府停止對經濟的積極管制,如果金融體系的資本僅以追逐利潤為目的,那么中國經濟的社會主義性質將消失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