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洋
摘要:本文通過對達賴溝一帶金礦產(chǎn)出特征及礦石組分的研究,從金礦的成礦機制、礦化蝕變及圍巖的關系等方面進行相應分析,判斷該金礦床成礦類型屬于熱液—構造蝕變巖型。初步建立找礦標志,并提供找礦方向。
關鍵詞:金礦;特征;熱液—構造蝕變巖型
1.區(qū)域成礦地質背景
達賴溝位于呼和浩特市北約25km,屬于烏拉山—集寧—阜新太古代、燕山期金、銀、鐵、銅、鉛、鋅、石墨、白云母成礦帶。該金礦在區(qū)域構造上位于華北陸塊北緣陰山斷隆大青山復背斜北翼,大青山推覆構造體系達賴溝逆沖斷層帶中,以北東向伸展構造為主構造方向。早期以韌性剪切帶為特征,晚期受脆性及推覆構造疊加。沿北東向斷裂帶發(fā)育大量與北西向斷裂帶近平行排列的次級斷裂,呈雁行排列,控制著礦化蝕變帶的分布。
2.礦區(qū)地質特征
2.1地層
區(qū)內出露巖石地層:中太古界烏拉山巖群大理巖巖組硅質大理巖、白云石大理巖夾含石墨片麻巖等。古元古界二道洼巖群紅山溝巖組黑云石英片巖、二云片巖夾板巖、石英巖。二者未接觸,以規(guī)模大小不一殘留體或斷塊零星出露。
2.2侵入巖
本區(qū)侵入巖以古元古代變質閃長巖、變質二長花崗巖為主,二者為侵入接觸,局部為斷層接觸。變質閃長巖,灰綠色,變余細粒粒狀結構,塊狀構造。巖石由斜長石、角閃石、輝石等組成。斜長石呈半自形板狀,粘土化、絹云母化,零星可見綠簾石化、硅化,聚片雙晶發(fā)育,雜亂或似格架狀分布;角閃石呈半自形柱狀,多色性明顯,局部次閃石化、綠泥石化,局部交代輝石,雜亂分布;輝石呈半自形柱狀,局部綠泥石化,零星見綠簾石化。變質二長花崗巖,淺灰白色,變余細中?;◢徑Y構,塊狀構造。巖石由斜長石、鉀長石、石英、黑云母組成。斜長石呈半自形板狀,粘土化、絹云母化,聚片雙晶,定向分布;鉀長石呈半自形板狀,主要為微斜長石、條紋長石,條紋呈細脈狀,高嶺土化明顯,零星可見絹云母化、硅化,部分粒內嵌布半自形板狀斜長石、它形粒狀石英,總體定向分布;石英呈它形粒狀,粒內具不同程度波狀、帶狀消光,總體定向分布;黑云母呈鱗片—葉片狀,綠泥石化、褐鐵礦化呈假象,零星分布。
2.3構造
發(fā)育一系列北東、北西走向正斷層,斷層破碎帶中發(fā)育強烈褐鐵礦化、硅化等蝕變。北東向斷裂是礦區(qū)主要控礦斷裂構造,北西向次級正斷層提供容礦空間,表現(xiàn)為右旋雁狀構造。該斷裂為多期活動斷裂,表現(xiàn)為韌性剪切帶上疊加脆性斷裂,同時具有多期熱液活動,使得早期蝕變巖遭受后期的動力變形作用后,巖石呈碎裂狀,礦體產(chǎn)狀發(fā)生相應改造。
2.4綜合分析
本區(qū)內大理巖巖組、紅山溝巖組為含金建造提供了成礦物質,而金礦體富集的地區(qū)主要還是靠構造活化和熱液的疊加才能形成。因此,本區(qū)內地層、侵入巖及構造因素均為金礦體的形成提供了良好條件。
3.化探異常特征
1∶5萬化探顯示異常形態(tài)具北東向展布,與北東向斷層吻合,各元素之間具有一定套合,并且元素異常強度高,濃集中心明顯,Au、Ag、Bi元素濃度分級為四級,襯度較高,離差較大,Au:108.0×10-9、Ag:6.5×10-6、Bi:3.99×10-6。1∶1萬化探異常顯示Au元素異常重現(xiàn)性非常好,峰值為300×10-9,異常形態(tài)呈北東、北西向帶狀產(chǎn)出,由北東、北西向斷層帶引起,斷層破碎帶內發(fā)育強烈硅化、黃鐵礦化,為礦致異常。
4.礦床地質特征
4.1礦體分布特征
達賴溝一帶金礦體受北東、北西向構造控制,共圈出金礦體8個。現(xiàn)以4號、6號礦體分別舉例說明。
4號金礦體:受北西向斷層控制,礦化蝕變帶走向348°,傾向北東,傾角84°。地表硅化、黃鐵礦化蝕變帶長約32m±,寬約為8m。該斷層破碎帶內刻槽樣金品位為11.9g/t、伴生銀品位為2.37g/t。6號金礦體:受北東向斷層控制,礦化蝕變帶走向18°,傾向南東,傾角78°。地表硅化、褐鐵礦化蝕變帶長約40m±,寬約為10m。經(jīng)刻槽樣分析金品位為12.2g/t、伴生銀品位為4.3g/t。
4.2礦石特征及類型
本區(qū)內所見礦石多產(chǎn)于斷層破碎帶中,礦石組構主要有碎裂結構、半自形粒狀結構,以及細脈浸染狀、角礫狀構造等。
礦石類型有黃鐵礦化硅化角礫巖、黃鐵礦化褐鐵礦化角礫巖等。礦石組構主要有碎裂結構,少量為半自形結構,以及細脈浸染狀等。礦石中金屬礦物主要為褐鐵礦、黃鐵礦。脈石礦物有石英、長石、絹云母及少量方解石等。
4.3圍巖蝕變
含金礦體賦存在硅化蝕變巖、碎裂巖以及角礫巖帶中,礦體與蝕變圍巖界線區(qū)分較為困難,圍巖蝕變有黃鐵礦化、硅化、褐鐵礦化、綠簾石化,局部見綠泥石化、鉀化等。黃鐵礦化、硅化、褐鐵礦化等蝕變主要發(fā)育于大理巖巖組與變質二長花崗巖斷層接觸帶上,蝕變帶規(guī)模較大,蝕變帶寬度一般可達2m~5m,與金礦產(chǎn)關系密切。金的主要成礦階段為石英—黃鐵礦階段,金礦物多與金屬硫化物伴生,以黃鐵礦為載體,呈粒間金、包裹金產(chǎn)出。
5.礦床成因及找礦標志
本區(qū)內斷裂帶為多期活動,表現(xiàn)為韌性剪切帶上疊加脆性斷裂。在礦區(qū)北部又出現(xiàn)了推覆構造,這一大規(guī)模的構造帶,一方面在破碎帶等薄弱面產(chǎn)生強烈的摩擦,為含金流體生成提供熱動力,另一方面提高礦物遷移壓力和巖石之間空間錯位,為含金活化體流動提供動力和空間,使之在封閉條件的構造部位富集成礦。因此,在本區(qū)由北東向深大斷裂派生的次一級早期韌性脆性斷裂形成控礦構造,尤其是多期活動的早期脆性斷裂及北西多組構造交匯處,形成儲礦構造,所以在北東向主干斷裂帶和北西向次級斷裂的交匯處,并且發(fā)育強烈硅化、黃鐵礦化的地段,是本區(qū)熱液—構造蝕變巖型金礦的重點成礦地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