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級中學)
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學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知識的傳授只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和信息,不僅使學生無法真正理解和掌握抽象復雜的生物知識,而且會讓學生對教師形成依賴心理,失去了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思維越來越僵化。探究式教學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自己的閱讀、實驗、交流、思考等途徑主動探究,從而獲得知識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教學模式。因此將探究式教學運用到初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不僅符合現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活躍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探究式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一番研究與探討。[1]
探究式教學是通過問題的布置和提出來進行落實的,所以說問題是探究式教學的核心,問題的解答是學生展開探究的起點。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問題在探究式教學中的重要性,根據所學的章節(jié)和單元你的基本內容,精心設計出具有深入思考和啟發(fā)意義的問題,并以藝術性的方式向學生提問,讓學生能夠展開獨立地思考,深入分析問題并探究解決問題的答案,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就會產生深入學習的動機和強烈的求知欲,進而使得課堂教學的效率大大提升。[2]
例如,在教授《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時,筆者向學生提出了如下問題:1、細胞間能夠進行物質運輸,那么,細胞間跨膜運輸有哪幾種?2、葡萄糖進入細胞時是什么運輸方式?這種運輸方式具有什么特點?3、細胞間進行物質運輸時,是否消耗能量?問題提出后,引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們積極對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這樣,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通過問題探究,調動了學生思考動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問題意識,促進了高中生物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合作探究是探究式教學的保障,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充當“引路人”,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可以在向學生提出問題后,將整個班級的學生分為5-6人一組的小組,引導學生在小組間進行交流,產生思維的碰撞,最后讓每個小組派出代表發(fā)表各自討論的結果,進行總結和升華。合作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調動學生合作交流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例如,在教授《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時,為了讓學生對減數分裂的相關知識掌握的更加深刻,上課后,筆者對全班學生進行了分組,組成了以6人一小組的形式進行活動探究,探究內容如下:減數分裂具有什么特點,并以精原細胞為例進行分析。探究開始后,學生們立即加入活動探究中,各抒己見,待一段時間后,學生們得出問題答案,在減數第一次分裂時,DNA分子數目增多,染色體數目不變,第二次減數分裂時,DNA分子數目不變,染色體數目減少,最后由一個精原細胞分成了四個精子。這樣,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筆者通過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營造了和諧、濃厚的課堂學習氛圍,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實驗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生物實驗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抽象的生物理論知識,也可強化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師要真正重視生物實驗教學,在基本的生物理論知識講解后,先向學生進行示范實驗,讓學生明白實驗的操作過程及注意事項,再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實驗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和引導學生,進而強化學生對生物知識的領會與掌握,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推動生物教學進程。
例如,在教授《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時,為了讓學生直觀的感受細胞的特征,筆者待學生來到了實驗室,首先讓學生猜想洋蔥的細胞與胡蘿卜的細胞有何區(qū)別,然后再讓學生進行實驗探究,第一步先讓學生從洋蔥、胡蘿卜的表皮上切一小塊果肉,放到載玻片上制成觀察標本,再將載玻片放到載物臺對準通光口,調節(jié)好目鏡與物鏡進行觀察。通過洋蔥與胡蘿卜的細胞對比,學生發(fā)現洋蔥表皮細胞比胡蘿卜細胞多出一個葉綠體。這樣,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通過實驗探究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我意識,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
總之,探究式教學模式應用到高中生物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習效率,也是現代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因此廣大高中生物教師要從問題探究、合作探究和實驗探究等方面出發(fā)將探究式教學落實到高中生物的教學過程中,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提高高中生物教學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