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面前是一搭厚厚的打印書稿,名字叫《甘河,不只是一條河》,作者司漢科。
我已在電腦上看過幾遍了,又特意打印出紙質版的做再細致的閱讀,這里的每一篇文字展示出作者在不同時期的人生經歷和期間的故事,有的讓人讀后如沐春風,有的讓人激情涌動,也有的讓人心生悲涼,甚至怒火中燒……這就是那個謙謙君子模樣的新聞記者司漢科,在散文世界里的耕耘和收獲,在新聞世界之外的喜怒哀樂。
新聞記者和作家之間沒有鴻溝,有的只是相互之間的融合,相互滲透促進發(fā)展,在文學中長出新聞的花朵,在新聞中綻出文學的新蕊。這在新聞史或文學史中都有證明。中國現代新聞史、文學史中都有杰出的記者因新聞而成著名的作家。如,劉白羽、華山、魏巍、穆青、郭超人等等,進入新時期之后,許多記者憑借著敏銳的政治嗅覺,通過新聞事件發(fā)現在解放思想、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新的人物,他們在兩棲中一手寫新聞稿,一手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一批新聞記者由此跨入文學的領域,創(chuàng)作出了反映時代精神的作品,可圈可點,可歌可泣。在黑龍江省尤為突出,那時風華正茂的新聞記者賈宏圖、蔣巍等,以及“文革”前的新聞記者滿銳等,在思想解放的春風中,創(chuàng)作出一批在當時產生巨大影響,以致到現在還閃耀著思想光澤和文學色彩的報告文學、小說、詩歌、戲劇等文學作品。
這為黑龍江省新聞界的后來者立了標桿,做出了榜樣。
漢科,當過老師,學過世界語,教過英語;作過研究生,學院派的研究過學問,后來到《黑龍江日報》做起來終身的職業(yè)——新聞記者,直到光榮地退休。
漢科,是賈宏圖們的優(yōu)秀繼承者。
在工作崗位期間,他的一只手在新聞界,寫出大量的新聞作品,及時報道了新聞事件,總結了一批先進典型經驗,對于一些敏感問題向上級寫出了具有價值的內參。同時,他的另一只手在文學的領域,創(chuàng)作詩歌、散文、長篇小說、文學評論等,在文學界和讀者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所以有人稱他為“記者中的作家”“記者中的學者,學者中的作家”等。
他的新聞和文學實踐,是不愧于這個評價的。
我看他這厚厚的散文書稿,仿佛看得到他的感情像一條河水,那是他的故鄉(xiāng)母親河——甘河的河水嗎?時而平靜,時而湍急;時而潺湲,時而咆哮。
對于故鄉(xiāng)的深情。他散文的標題就是一首詩,蘊滿了對故鄉(xiāng)的深深感情?!锻晔且环嫛贰段疫b遠的甘河老二隊》《求學路上,每一座山都在遠方》《山中,有一只布谷鳥在叫》《當老師的那一年,我十八歲》等。這些題目就是一首詩,充滿了詩的韻味和意境。同時,在這些散文里,作者以細膩的感情回憶故鄉(xiāng)那些永遠刻印在心上的記憶。
對于家人的感恩。在他的散文里多次寫到自己的母親父親,他對他們都是懷著一種真摯的感情。在《甘河,不只是一條河》里,作者以一種看似的陳述句式講了一段往事,品味后卻得到里面是一種醇厚的情感。“一家人擠在一鋪炕上,為了我的學習,父親特意買了一個200度的大燈泡,屋里锃明瓦亮,烤得全家人都難以入睡,我過意不去,但父親母親態(tài)度堅決,一直鼓勵我不要放棄?!痹谶@短短的七八句話里,把父親對他的感情、母親對他的希望,以及他內心那種愧疚的情感充分展示出來。這種感情的抒發(fā)要比讓作者站出來,以話劇舞臺上演員那種直抒胸臆的抒情更含蓄,更厚重,更有韻味。
對于風光的描繪。散文的一個重要元素是需要作者對于自然環(huán)境進行描繪,即“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薄T凇陡屎?,不只是一條河》里,以作者對于甘河的情感起伏為主線,揭示了甘河446公里的行程,描繪了它兩岸的自然風光,“那一段,兩岸高山聳峙,山高谷深,河谷狹窄,咆哮奔騰。大楊樹到嫩江一帶進入平原,河道漸寬,河谷平緩,就是那副從容不迫地匯入嫩江,永不回頭。”這一段對自然環(huán)境描繪動靜結合,其基礎是作者對于甘河的一個情字。
對于童年的眷戀。作者在這些散文中多次寫到自己的童年,以及童年里那些有趣的往事。在《童年是一幅畫》這組散文中,突出的仍是一個情字。“那是一個童話的世界,隊上30多戶人家,坐落在大黑山腳下的一個盆地里。冬天,這里是一個冰雪中的童話;夏日,這里是一個綠色的王國?!痹谶@組散文里,作者是懷著一腔真情在回憶農場過年的歡樂、秋天在大地上的勞動,還有采木耳的“我”成為打蛇的英雄等。每一片都是有那么深的童真童趣童樂,其中的基礎是“我”對于童年的那片深情。
對于人物的刻畫。散文在抒情、記事中還有對于人物形象的刻畫,人物性格的塑造。這在散文篇章中不勝枚舉,如魯迅先生的散文《范愛農》就是名篇。漢科的《最后的老兵陳廣順》就是一篇寫人的散文,這位老兵的人生經歷像一個個閃光珠子,在讀者的眼前閃耀著不泯的光澤,讓今天的人們記住他和他們“不計個人得失”的品格和風尚。而在漢科的散文里有許多人物不是單一的人物散文,而是寫在一些篇章中。他對于這些人物寄寓著愛或憎的感情,并且是如此的鮮明。在《人世滄桑第一課》中,通過對話的形式刻畫了一個小官僚者的形象:“不一會兒,進來一位中年人,微胖”“他就是學校黨委書記兼校長劉貴仁”“劉書記滿臉嚴肅,雙手抱拳,自然地放在寫字臺上,沉吟一下說:‘我們看了你的檔案,你是中專畢業(yè)生,我們學校不要中專畢業(yè)生,你是不是哪來回哪兒?’‘我當初來時,黨委是研究同意的?!疫M一步解釋”“劉書記臉色開始變陰了,說‘我管人事的都不知道,誰讓你上班的?’‘這,這,這沒毛病,按報到程序報到就上班了’?!悄阏医邮苣愕娜巳グ?!’”這短短幾句對話勾勒出一個“面目較惡”的人物形象。在《遠方的草莓》中那位“一個美女級的俄羅斯三毛子”的人物形象,僅用寥寥數語就活脫脫地刻畫出她“毛嘟嘟的,水靈靈的”就像“一到秋天漫山遍野都是草莓”那樣百看不厭的俄羅斯姑娘的人物形象。這其中有作者對于草莓的情和愛。
對于生態(tài)的抑郁。作者童年、青年時期生活的環(huán)境是“走出了一個偉大民族——鮮卑人”的地方——大興安嶺,那是一個森林郁郁,山峰巍巍的地方。在他的兒時“我家住的老二隊門前有一條小溪,小溪的上游有一個白魚泡子”“那個時候的白魚泡的魚那個厚啊,厚得像鍋里的餃子,噼里啪啦的直往岸上跳”……可是,幾十年過去了,“那個地方變成了裸露的沙灘,面積有幾公里長,由于常年挖沙,河流改道了,甘河流經沙灘變成了無數個支流,甘河已不是我夢中的甘河了”。人類在改造自然獲取巨大利益的同時也葬送了自己賴以生存的家園。作者以悲憤的心情,寫道:“我的生命,像漂泊的冰排,在相互的沖撞中,訇然倒下的是破碎的身體,永遠漂流的是孤寂的魂靈?!?/p>
對于名人的追憶。作者是文化人,當然就會很在意對于歷史上文化人尤對女性文化人的關注。在這些散文中作者拿出很厚的篇幅,以憐花惜玉般的心情和探入心靈的筆觸,向我們展現了蕭紅、張愛玲、林徽音民國三大美麗知識女性和縱橫中國現當代文學史著名作家丁玲的人生歷程。漢科本是一位多情的才子,面對四位美麗女性,他的激情就更是洋溢無限。在《蕭紅,花開花落》里,作者從眾多的作品中抽象出一個“骨子里形成了隨性,任性,叛逆又天真的性格”的蕭紅?!笆捈t明知人家有妻室,卻心甘情愿當小三”“蕭姑娘可管不了那么多,小三咋了?小三不是人當的么?”在這里,作者還含蓄地寫到這位31歲女作家和他人的一種只可意會的關系。在《張愛玲,愛情是一種》中,作者仍是以一種愛憐寫臨水照花的張愛玲和胡蘭成“愛得是那么的不計較名分,不計尊嚴,那樣的死心塌地”。在他的這篇散文中張愛玲是多么的楚楚動人呀!在《林徽因,剛好遇見你》第二節(jié)中,作者采用了隔空對話的形式,她和徐志摩像站在舞臺上各一端,在盛情的傾訴彼此的愛意,把一位美麗的知識女性的形象矗立在讀者的眼前,她在向天國的詩人說:“我愛你,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在《丁玲,飛蛾撲火只為誰?》中,作者以對歷史負責的態(tài)度,寫出了“在現當代中國文學上”那樣一個繞不開的人物,經過對于大量歷史資料的研究,寫出了一個在感情世界里真實的丁玲,為人塑造出一個小巧玲瓏,熱情活潑,對革命充滿激情,對革命的才子們亦滿是柔情的新女性形象。
對于現實的關注。散文是需要關注時代和現實生活的,他絕不是象牙之塔的無病呻吟。作者的散文基本都是和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即使是那些回憶性的散文也多有對現實的反思和批判?!兑?guī)劃五大連池要大手筆》《國軍烈士的英名該不該給?》《就業(yè),誰在難為天下父母》《王震將軍樓該不該拆》《意大利領事館被誰擠了一下?》《你能吃到真正的五常大米嗎?》等篇章都是關注現實、干預生活的。這些文字在新聞中常常是難以看到的,一個有良知的記者只能通過文學的形式把它發(fā)表出去,記下時代發(fā)展中的不和諧音?!兑?guī)劃五大連池要大手筆》是一篇內參。作者在參與五大連池風景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論證中,力排眾議從保護和發(fā)展的角度,對五大連池風景區(qū)提出了具體的規(guī)劃,受到了時任省長栗戰(zhàn)書的肯定。但遺憾的是“卻失臨門一腳”,而成“懸案”。在《小彬:我的辦公室主任》中,作者為了保護黑河文物東大廟不被拆除,不管是誰在背后做推手,他也要憑著記者的良知,“所以,我才想利用我的影響保一下?!钡K究沒有保住這座文物,終于在推土機的轟鳴聲中倒掉了。他只有在文中記下保護的過程留給后人看吧!在《國軍烈士的英名該不該給?》中,講的是在抗日戰(zhàn)爭中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zhàn)場和日本軍隊戰(zhàn)斗犧牲的將士,在今天該不該授予烈士稱號的問題?!澳莻€時候太原戰(zhàn)役打得慘,國軍將士一批批地死”“烈士名單像雪片一樣飛到村上,每天都有白發(fā)送黑發(fā)”??墒?,在新中國成立后,他們的后人沒有受到應有的待遇,作者說他們“為國捐軀70年,我們不該給烈士有個交代嗎?”十幾家烈士的后人找政府,后經媒體的推動終于實現了這個愿望,“全村所有父老鄉(xiāng)親都來到墓地,為烈士立碑,母親和我把蓋在墓碑上的紅布揭開,墓碑上寫著:李大娃烈士之墓,縣人民政府立”“母親和我失聲痛哭,這遲到70多年的烈士碑也許是對烈士最大的安慰?!睂嶋H上,作者正是這件事情的推動者。
對于事業(yè)的摯愛。作者大半輩子從事新聞工作,他用散文的形式記敘了其中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在《黑河記憶》中,記下來他在2001年2月28日,剛過完正月十五,在送他人離去后他孤單一人在黑河記者站的情景,以及由此他在這里為新聞事業(yè)奮斗的歷程。在《數著商品過來的》里,寫了自己如何打發(fā)空閑時間的事情,在《喝酒,你總是矛盾著》講了喝酒苦與樂,“為了工作,總要沖一沖,酒是沖鋒槍,記者總是用它打天下,總給人一種豪氣沖天的感覺,夠哥們,你才有人脈,你才會有新聞源,你才有廣告,你才會賣報紙。”可是,在記者站工作,苦了家人和孩子?!督^對后面的無奈》里,他寫到每次下站與妻子的依依惜別,在103線的站牌下,他和妻子一次次無語的告別,“十年來,春夏秋冬,還是刮風下雨,她是一定要到站牌的,每當公交大巴開動,看著媳婦離去的身影,毅然決然的背后,就是點聲聲無奈了。”在《一段溫暖而又充實的時光》,他把兒子接到北安市輔導功課,“三個月的時間,我扮演起了父親、母親、老師等等多種角色”,雖然當時住的大樓已搬空,但當地的同志給他送來了生活所需的物品,讓他感受到了溫暖。在《住院時的那籃花》,更是讓他感受到駐站記者的辛苦之外,還有當地政府、同行、朋友的關心、愛護、友情。他是一個感情細膩的人,他看到這些爭奇斗艷的鮮花,不禁浮想聯翩:“她們無聲地與我相伴,每每痛時,看到花的生機和滿屋子的香氣,我都會感動。常說:‘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這花,不遠萬里,經過飛機空運,花店精心插花,然后待嫁,她不管嫁了誰,她的命運可能就是一周,但她會用最美的一生讓你高興,發(fā)出異彩”“那么多的花,偏偏她來到我的病房,用她生命最燦爛的時光與我相伴,這可能是上蒼的安排,命該花落我家?!?/p>
漢科的散文是有著豐厚的、充沛的感情基礎的。所以,在新聞和文學的跨界中得心應手,這個兩棲作家才能游刃有余。
不知道尊敬的賈宏圖老師看到漢科這部散文集時,會不會說:這廝,我當年說的沒錯,你漢科不是做官的料,是一個作家的料!這部散文集不就是最好的驗證嘛!
哈哈!
漢科的這沓散文書稿,還有對于文化現象的思考,對于古代歷史人物的研究,對于山水遠方的矚望,對于異國的駕行,等等。
以上,只是在我讀后的一點感想,與朋友特別是漢科兄交流。
2018.1 1.2-4帶狀皰疹住院治療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