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荔
夜,靜悄悄的。
一輪明月緩緩地升起,旁邊幾朵輕云如羽毛般,月輝輕輕灑在大地上,夢一般柔軟無聲。幽幽的月光,如水般輕柔,好似那水墨畫里清幽溫婉的女子,讓人莫名地憐愛。月色,總是這般惆悵,似盈盈秋水的清冷,像女人微蹙的眉,惹起連綿的清愁。
繞過一棵大樹,月光漫過來,一片清涼落滿身,這時,地上的月光像秋霜。我一個人在月光下走走,感受一份寧靜的安然,忽然有了一種感動,好久沒見過如此美好的月光,還有這月光下的心境。真想借一壺月光煮茶,兌入一兩清風(fēng),兩片白云,三滴清露。
想起小時,母親在如豆的燈光下,不輟地勞作。那時的我們,只知月光下最好玩,幾個不懂事的孩子在熠熠月光下捉迷藏、抓羊羔,跑來跑去,乘著月光,像飛翔一樣長出翅膀,直至月上高頭……銀汁一樣皎潔的月光照耀大地,不知名的蟲子在樹蔭下叫著,吱吱,嘶嘶,像一首優(yōu)美的夜曲。月光下的小動物,一個個都不動彈,安靜地嗅著月光。
難忘林中望月,絲絲縷縷的月光從葉隙間篩落,迷離而斑駁。樹上頻頻傳來鳥鳴,想必月光太亮了,照得它們無法安眠。一縷風(fēng)掠過,樹梢微微搖動,搖落的月光飛花一般。月光在蒼穹下優(yōu)美地舒展著,有一種純美,置身于這樣的月色里,真想做一個遠古的夢。
溫柔的月光,像霧又像紗,薄如蟬翼。我在想,到底怎樣高明的畫家,才可以把這月光畫下來,在潔白的宣紙上,墨潑多一分則太暗,少一分則太亮。
月輝像霧一般浮著,看那光與水的交融,感受那天與地的相接,心漸平靜,慢慢舒展擴大,仿佛將天地容納其間,世界變得空靈。月光下,想起《二泉映月》,想起阿炳,破衣爛衫踽踽獨行,石板路上人影瘦,淡淡月光下,墨鏡后漠然的雙目,誰也無法猜測,他凄風(fēng)苦雨的靈魂藏在鏡片后想些什么。生命的過程之于他,不見得比一般纏綿悱惻的樂曲更為冗長拖沓,那支叫作《二泉映月》的曲子,在理想與世俗之間的天平上,能得出怎樣的比較或評判?流水中回望那天邊的月,照徹古今愁,寒泉映月,化作高山流水……
《漢宮秋月》那般哀婉凄絕,短促的休止和頓音流露出一種寂寥清冷的意境。仿佛聽見清冷的宮墻內(nèi),寂寞幽怨的女子一聲聲嘆息,獨自徘徊在凄清的月色下、竹林里,任露水浸透一顆無人問津的心。
李白《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飲的寂寞中,想象“對影成三人”的熱鬧場面,更顯現(xiàn)了詩人的寂寞和孤獨。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從天空瀉下,把黑夜調(diào)成銀白色。我伸出一只手,瞬間月光便落滿手掌,我想抓住它,掬于手心,可是剛一攥住手,手中便什么也沒有了。
一輪明月掛在蒼穹,照著蕓蕓眾生,也照見人們的內(nèi)心。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明凈的月光,正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
月光如水水如天,月光是如此之美,當“庭下如積水空明”時,你我皆可做個賞月閑人,看安靜的月光,以清涼浮躁的靈魂。唯江上清風(fēng)與山間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為,這世上所有的美麗都飽含愛意。
人的一生,能有幾個清心望月的夜晚,沐浴著這清涼的月光?生命原是要不斷地受傷和不斷地復(fù)原的過程,面對亙古不變的月光,原來,生活可以這樣安寧和美麗,不由愛上這月光下的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