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三亞市天涯區(qū)金雞嶺小學 郝國玉
我在教學真分數(shù)和假分數(shù)時,我先在黑板上寫出了一些分數(shù)。讓學生對分數(shù)進行分類,學生分成了三類:一類是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數(shù),一類是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數(shù),一類是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數(shù)。我肯定了學生分類的正確性,并提出:可我們的數(shù)學家把它分成了兩類,你知道是怎么分類的嗎?學生在下面猜測起來:有的說把第一類和第二類合并一類,有的說把第二類和第三類合并一類。我頓了頓,進行了公布:數(shù)學家是把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數(shù)歸為一類,稱為真分數(shù),把分子大于分母和等于分母的分數(shù)歸為一類,稱為假分數(shù)。你們分類對了嗎?現(xiàn)在你能告訴老師黑板上哪些是真分數(shù),哪些是假分數(shù)嗎?學生很快就懂得了真分數(shù)和假分數(shù)的概念,讓他們舉例時就很容易了。如果老師在講一塊新知識時,讓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出發(fā)不知不覺學到了新知識,學生對這門課就不再害怕,而是感到非常容易,自然而然地對數(shù)學就產生興趣了。
我在教學“確定位置”這課時,我是這樣提問的:如果從左往右豎著稱為列,從前往后橫著稱為行,你能說出自己的位置嗎?(板書:從左往右,豎為列;從前往后,橫為行)學生紛紛地舉起了手說出自己的位置。我接著說:“現(xiàn)在這個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是一個講究效率的社會,如果我們能有一個簡單的方法來記自己的位置,那該多好呀,你們說是不是?”學生回答道:“是,那有沒有呀?”“有呀,聽好了,我們可以這樣寫:列在前,行在后,中間用逗號隔開,再用括號括起來就行了,就這樣簡單,我們稱為數(shù)對,現(xiàn)在你能把自己位置用數(shù)對表示出來嗎?請寫在自己的紙上舉給我看?!睂W生不甘示弱地舉起了自己的答案。簡單的提問吊起了學生的味口,讓學生在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欲望中學到了新的知識。這樣的教學讓每一個學生能有自己的話說,學生還怕上數(shù)學課嗎?還感覺到數(shù)學是枯燥無味的嗎?當每個學生都有話說時,他們就感覺到這堂課過得很快。
我出了這樣的一道數(shù)學題:牛奶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對健康有益。牛奶被稱為“白色血液”,含有人體需要的各種營養(yǎng)物質,包括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蛋白質和鈣,堪稱“營養(yǎng)寶庫”。為了鼓勵人們多喝奶,促進身體健康,許多國家的政府都通過各種方式倡導牛奶消費,比如美國提出“全民喝奶終身喝奶”。此外,泰國的“牛奶行動”、印度的“白色革命”等活動也都進行得轟轟烈烈。小紅的媽媽每天要小紅喝一杯牛奶,有一次小紅是這樣喝牛奶的,她第一次喝去了一杯牛奶的二分之一,接著用水加滿;第二次她喝了一杯牛奶的三分之一,再用水加滿;第三次她喝了一杯牛奶的六分之一,用水加滿,最后全部喝光。你說她喝的牛奶多還是水多?在以前的教學中學生對這道題很難掌握,我就把這道題當成了家庭作業(yè)布置下去,要學生學著小紅的喝法做,然后在想想這道題怎么做。第二天我檢查了這道題,發(fā)現(xiàn)這次錯誤的學生很少,有幾個錯誤的學生是沒有先做,而是憑自己的想象解答的。我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路,學生是這樣說的:“我從前到后只喝了一杯牛奶,我加了幾次水,就說明我喝了多少水?!碑攲W生真正明白了題目的意思,對這種類型的題目也就會做了,一通就百通了。
我在教學“用字母表示數(shù)”這課時,是這樣來教的:老師比王曉博(這是我班一個后進生的化名)大24歲,當你1時,我多大了?(我讓這個學生來回答)當他2歲時,我多大了?當他3歲時,我多大了?當他10歲時,我多大了?當他12歲時我多大了?當他a歲時我多大了?我讓學生每次說出老師的歲數(shù)時,是這樣說的:1+24=25、2+24=26……這樣學生就能自然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數(shù),就不感覺到困難了。在教學中我也發(fā)現(xiàn)多舉例,從小的數(shù)字來,學生容易接受,學起來也就不感到困難了。學生學新課,如果對這門知識不了解,就覺得可怕。如果老師每次在講一塊知識前,先讓學生對它產生勇氣和興趣,然后才開始學具體步驟。學生一開始就有了底氣,遇到困難也不會輕易退縮了。學生沒有了畏難情緒,就會對數(shù)學感興趣。
簡約了,學生便不那么害怕,就能大膽地前行,乃至在數(shù)學的世界里遨游了。你還擔心他們學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