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英
(漣水縣鄭梁梅小學 江蘇 漣水 223400)
蘇霍姆林斯基曾感嘆:“從我手里經(jīng)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彼自捳f,十根手指伸出,有長有短。教育存在的反差告訴我們,對潛能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特殊群體,班主任必須正確認識他們,研究他們,將融融的師愛灑向他們,讓這些遲開的“花朵”沐浴陽光雨露,健康成長。
這學期我擔任四(9)班的班主任,湯鵬是我們班的一名學生,當我看到他的進班成績單后,頭瞬間大了,三科總分沒有達到60分,漸漸發(fā)現(xiàn)他太多“劣跡”,幾乎天天遲到,亂拿別人東西,不講衛(wèi)生,更讓我不敢相信的是,開學至今他從來沒有按時交過一次作業(yè)。在對待作業(yè)上,盡管我想盡了各種辦法,都無濟于事,他一副泰然處之的漠然態(tài)度。
于是我對他進行家訪,其父母常年在外務(wù)工,鞭長莫及。湯鵬性格內(nèi)向,自由散漫慣了,沒有迎頭趕上去的決心和勇氣。追本溯源,我發(fā)現(xiàn)根本原因是他對學習不感興趣,課上經(jīng)常走神兒,尤其沒有時間觀念,做事拖拉,書寫速度相當慢。長此以往,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由此造成自卑和自暴自棄心理。老師的鼓勵也曾讓他獲得快樂,但很快成為過眼煙云,最終沒有轉(zhuǎn)化為內(nèi)在的驅(qū)動力。但我在少先隊工作中也發(fā)現(xiàn)他非常誠實,從來不說謊。
我決定轉(zhuǎn)化他的現(xiàn)狀: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把他當作跟其他同學一樣對待和要求,對他不是特別關(guān)注,也沒有耐心輔導(dǎo)。幫助他的時間、地點多在教室,沒有幫助他建立自信。因此近期他的作業(yè),學習的習慣,還是改變不大。
后來我改進轉(zhuǎn)化措施:十歲的孩子,年齡還小,我想如果能較好引導(dǎo)幫助,幫助他克服心理困難,就能消除他們的心理壓力,從而消除學習障礙,愉快、輕松的學習。
對于一個原本不愛學習,不愿完成作業(yè)的學生來說,只要他能嘗試努力完成一項作業(yè),就是一件好事。大教育家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對待這類學生,班主任勢必要降低學習難度,降低對他的要求,在目標上給予正確定位。然后在具體輔導(dǎo)中,注意他的變化,及時給予鼓勵。湯鵬的作文本,別人寫兩頁,他寫兩行,我就會獎勵他一朵小紅花。家庭作業(yè),他能完成幾個生字的抄寫,我就在教室大肆表揚。就這樣,循序漸進,在學習過程中班主任要幫助學生消除畏難心理,使其能正確對待學習中的困難。古人云:“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才也。”潛能生雖然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即使再差的學生也總有某方面的特長或優(yōu)勢,比如學習差的,他在音樂、美術(shù)方面有特長,我們要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適時的加以表揚。湯鵬喜歡繪畫,每次中隊活動需要出黑板報,我總是不失時機喊他過來幫忙,從容易的事情開始,以此樹立他做事的自信心,消除畏難情緒。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nèi)部動力,是激勵和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需要。因此,作為班主任,我先幫他定好目標,然后不停地引導(dǎo)他與所定目標進行對比,找到自己的長處,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我知道學生湯鵬外表雖套有一層硬殼,但在內(nèi)心深處仍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諒解和信任,所以我經(jīng)常與他談心,融洽師生間的感情,予以必要的鼓勵,并制定可行的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成功感。對待他天天遲到,亂拿別人東西,不講衛(wèi)生等等方面的缺點,我和他制定了成長記錄表,定下計劃,每天有一點優(yōu)秀的表現(xiàn)就打個五角星,然后周末送他一個小小禮物或者邀請他一起看場電影。漸漸的,學生湯鵬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進步。
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還比較低,對事物的認識不夠全面。他感到自己已經(jīng)落后于同學,雖然有班主任和學生們的幫助,但在短時間里,要趕上去還是有困難的,因此,他會失去信心,會自暴自棄。要讓學生正確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就要通過活動讓他給自己找準定位,我在每月兩次的中隊活動中組織學生們進行一項活動——尋找七彩的我。發(fā)給學生們的標簽卡要寫出自己和別人的三條優(yōu)點和事實根據(jù),尋找自己和別人的七色陽光。給別人貼積極標簽,進行賞識交流。賞識是人的生命陽光,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因此班主任要讓學生感到被賞識、被期待,因此,只要有進步,只要能看到他是按照班主任的要求去努力做的,就要肯定,要鼓勵。不要吝嗇“優(yōu)”,不要吝嗇表揚,這是對他進步的肯定,鼓勵其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設(shè)計相宜的課堂練習。使?jié)撃苌谡n堂上“有飯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標奮斗的希望;并對其進步給予及時表揚。不要拿它來跟其他同學作比較,不要橫向比,要縱向比。
一個學期快過去了,學生湯鵬變了,我們看到了一個笑靨如花、侃侃而談的開朗男孩,作業(yè)也按時上交了,講衛(wèi)生、守紀律,上學不遲到。一個人的蛻變看似很簡單,但陪伴的人才清楚這背后的艱辛。
教育實踐告訴我們,愛是一種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師情感可以溫暖一顆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頭。當學生體驗到老師對自己的一片愛心和殷切期望時,他們就會變得“親其師而信其道”。湯鵬的進步證明了這一點。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是一門藝術(shù),但是教育更是一門“心”的藝術(shù);如果教師不能把工作做到學生的心坎上,教育的效果就顯得蒼白而無力。在成績和作業(yè)面前,湯鵬們脆弱的內(nèi)心要承受老師和家長的批評,承受同學伙伴們的笑話,承受自己無盡的自責,這時候,班主任正確的溝通引導(dǎo)就顯得非常重要。給學生多一點自尊,多一點愛心,讓我們在陽光下安靜地守望,用班主任的脈脈溫情耐心靜待花開。相信,每個學生都會給我們一份驚喜,一份燦爛和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