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津 李浩迪 王新宇
摘要:大學生處于獨立生活的狀態(tài),在消費方面相對較為自由,但是大學生普遍不具有良好的經(jīng)濟能力,卻因為受到多方面影響而存在盲目消費、浪費消費、攀比消費的非理性消費的行為,十分不利于大學生理財能力的提高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所以對于大學生非理性消費的問題,我們應該積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引導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非理性消費;原因;引導對策
當前,我國在校大學生的人數(shù)已經(jīng)達到了1500萬人以上,大學生成為了不可忽視卻特殊的消費群體。在通常情況下,大學生能夠對自身的消費行為進行自由支配,但是卻不具有獨立的經(jīng)濟來源,導致大學生極易出現(xiàn)非理性消費的情況,并且這一種情況逐漸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重視。為了促使大學生的理財能力得到提高,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我們有必要對大學生非理性消費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引導對策。
一、大學生非理性消費行為
(一)盲目跟從消費
大學生是能夠接觸到消費宣傳媒介最多的群體之一,但是與此同時,大學生的消費心理上不成熟,在對物品進行購買時不能夠對自己的經(jīng)濟情況進行有效把控,而是易選擇盲目的跟從消費,有部分大學生要求自己的手機、電腦等貴重物品必須使用最新款式,且在買衣服時不僅追求舒適和美觀,更追求時尚和名牌。并且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有部分大學生在衣食住行等日常消費的支出已經(jīng)超過了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兩倍以上,特別是農(nóng)村家庭的學生,在校每月生活費可能高于家庭中幾個月生活費用的總和,可見當前大學生非理性消費的情況十分嚴重。
(二)過分攀比消費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以及筆記本電腦,可以說是當代大學生必備的“三大件”,以上三件物品中,對于大學生活來說并非完全是必需品,而出于攀比的心理,有部分大學生雖然家庭條件相對較低,但是為了不落后于他人,也通過省吃儉用,甚至貸款借款的方式,將三件電子物品購買齊全。另外出于攀比心理,大學生間還存在著“吃飯講排場、穿衣追名牌”等情況,幾乎完全做不到“量入為出”,甚至催生了“校園貸”等嚴重的非理性消費惡性循環(huán)。
(三)浪費消費
受到不良消費觀念的影響,有部分大學生盲目加入到高消費的行列,忽視了自身的實際消費需求以及經(jīng)濟條件,在消費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浪費情況,例如在吃飯時不考慮價格以及自己的經(jīng)濟情況,直選最愛吃的或價格昂貴的,并且不合口味就丟掉不吃;在買衣服追求時尚和品牌,存在沖動購物的情況;并且過于樂于聚會,同學生日要聚會,與老同學、好朋友見面要聚會,獲得獎項要聚會,在畢業(yè)之后找到工作時也要進行聚會;特別是部分大學生在經(jīng)濟基礎不允許的情況下,能坐公交車或是地鐵卻依然選擇坐出租車、交了住宿費卻不在宿舍居住,而是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在校外租房等,都屬于浪費消費的情況,但是這些情況出現(xiàn)在多數(shù)大學生的生活當中,可見當代大學生的浪費消費情況較為常見。
(四)近視消費
所謂“近視消費”,就是在進行消費時只追求短期的消費回報,而未從長期的消費效益進行考慮,簡單來說,就是沒有計劃的進行消費。從事實上來看,大學生雖然能夠對日常消費的方式進行決定,但是普遍經(jīng)濟意識較差,且消費心理不成熟,不能夠有計劃的對一段時間內(nèi)的生活費用進行有效支配,存在著畸形的消費結構。根據(jù)調(diào)查研究顯示,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方向主要在于服飾消費、交友消費、戀愛消費、旅游消費以及購買電子產(chǎn)品,而對于閱讀、學習、培訓等方面消費所占比例很低,甚至有部分大學生會出現(xiàn)生活費嚴重緊缺的情況。
二、大學生非理性消費的原因
(一)社會不良觀念影響
近年來,我國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傳統(tǒng)的消費觀念受到了較大的沖擊,大學生的消費觀念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并且當今的網(wǎng)絡、電視等在一定程度上對享受主義進行了宣傳和渲染,促使部分大學生過于追求標新立異,從而出現(xiàn)了盲目跟從消費的情況。
(二)大學生自身原因
一方面,大學生的心理尚未真正成熟,容易受到社會上不良消費觀念的影響,且有一部分家長要求子女只要好好學習不需對金錢進行考慮;另一方面來看,多數(shù)大學生的經(jīng)濟獨立意識相對較差,進行勤工儉學或是兼職的學生數(shù)量較少,可見多數(shù)大學生的經(jīng)濟獨立意識相對較差,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學生非理性消費的情況。
(三)高校理財教育的缺乏
當前,我國的教育體制依然以應試教育為主,大學以及中小學均不注重對學生的理財能力進行培養(yǎng),導致多數(shù)大學生的消費理論水平較低不能夠對生活費用進行正確的支配,由此出現(xiàn)大學生非理性消費的幾率就會相對較高。
三、大學生非理性消費的引導對策
(一)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高校應該加強對大學生進行勤儉節(jié)約的教育,幫助大學生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對于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來說,應該在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徹底形成之前,把握好機會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消費觀念引導,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從而轉變大學生非理性消費的情況。
(二)培養(yǎng)大學生的理財能力
大學生出現(xiàn)非理性消費的情況,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理財能力,所以高校應該積極開展相應的課程,促使大學生樹立起理財觀念,并提高大學生的理財能力,使大學生能夠對消費進行正確的認識,并理性的進行消費。
結束語:
通過上文我們認為,大學生非理性消費的情況較為普遍,導致的情況的原因也能夠分為多種,所以高校方面應該積極采取相應的途徑,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并培養(yǎng)大學生的理財能力,使大學生非理性消費的情況能夠得到轉變。
參考文獻:
[1]李文管,袁益.大學生非理性網(wǎng)絡消費行為的成因及對策[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6,28(8):16-18,23.
[2]吳巖,陳改桃.大學生非理性消費的原因及教育對策淺析[J].學理論,2014,0(4).
[3]李文管,袁益.大學生非理性網(wǎng)絡消費行為的成因及對策[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6,28(8):23.
作者簡介:
周津(1995.03-),男,漢族,本科學歷,云南省邵通市人。
李浩迪(1997.08-),男,滿族,本科學歷,遼寧省盤錦市人。
王新宇(1997.12-),男,漢族,本科學歷,安徽省六安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