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
國慶期間,去武侯祠逛大廟會,體驗三國文化成為許多成都市民和游客的選擇。但是,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今天的武侯祠原本不是武侯祠,而是清初在劉備漢昭烈廟遺址上重建的奉祀劉備和諸葛亮的君臣合祀廟。
其實,三國以降,成都歷史上先后出現(xiàn)過7座武侯祠,它們分別在哪里?其興廢又如何呢?
【最早的武侯祠】
丞相逝后70年方于成都立祠
諸葛亮于公元234年病逝后,開始成都沒有建祠祭祀。當時朝廷認為:“若盡順民心,則瀆而無典;建之京師,又逼宗廟?!本褪钦f,在成都建祠,不合禮制。一段時間里,百姓便“因時節(jié)私祭于道陌之上”。
成都有武侯祠是在諸葛亮死后70年。據(jù)宋人祝穆的《方輿勝覽》載:“孔明初亡,百姓遇節(jié)朔,各私祭于道上……李雄稱王,始為廟于少城,桓溫伐蜀,夷少城,猶存孔明廟?!崩钚塾谖鲿x永安元年(304)稱王。少城為秦時張儀筑,其范圍約在今長順街至東城根街,紅光路與桂花巷之間。由于無資料,此祠的規(guī)模不得而知?;笢胤ナ裨跂|晉永和三年(347)。祠宇當在此后荒廢。
【最著名的武侯祠】
最“喧賓奪主”的丞相祠
今天的武侯祠,實為君臣合廟。在唐宋時代,劉備和諸葛亮各有祠廟,并列于劉備墓旁。宋人任淵在紹興三十年(1160)撰的《重修先主廟記》中說:“成都之南三里許,邱阜巋然曰惠陵者,實昭烈弓劍所藏之地。有廟在其東所,從來遠矣,大殿南向,昭烈弁冕臨之。東夾室以附后主。而西偏少南又有別廟,忠武侯在焉。”任淵的記載指出:在劉備墓東側(cè),即今天祠廟的位置上,有劉備廟、后主祠、武侯祠,三者約呈“品”字形相毗鄰。此武侯祠始建于何時,無資料可考,推測可能建于南北朝。
位于劉備墓側(cè)的武侯祠在唐宋時,是成都的一大名勝,前來拜謁的文人雅士絡(luò)繹不絕,有的立石為記,有的吟詩抒懷。杜甫于上元元年(760)春來此踏訪時寫下的《蜀相》詩:“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膾炙人口,在成都堪稱婦孺皆知。武侯祠“宇第雄觀”,與劉備陵廟相接,內(nèi)奉諸葛亮像,蜀人四時祭祀,祠內(nèi)香火興旺。
唐、宋、元三代,這一祠宇屢經(jīng)修葺。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朱元璋第十一子、蜀獻王朱椿來成都,他在拜謁了劉備廟與武侯祠后,認為祠廟并列不合君尊臣卑之禮,因此廢去武侯祠。此后,劉備墓旁就只剩下劉備廟了,諸葛亮像移入劉備廟內(nèi)。明代末年,那“君臣一體”的劉備廟毀于兵燹。清代康熙十一年(1672),因其舊址重建,形成今天合祀君臣的武侯祠。
【湮沒在歷史中的武侯祠】
武侯故宅旁的祠堂
諸葛亮在成都居家21年(214~234),有故宅留世,后人因其宅曾建祠?!短藉居钣洝肪砥呤d:“武侯宅在府西北二里,今為乘煙觀,有祠在觀內(nèi)。”
何以在武侯故宅建乘煙觀,觀內(nèi)武侯祠情況如何?宋人魏了翁的《鶴山集·成都府朝真觀記》記載曰:“出少城西北為朝真觀。觀中左列圣母仙師乘煙葛女之祠,觀西偏為諸葛忠武侯祠與讀書臺。故老相傳,為武侯故宅。唐天寶五年,章公兼瓊始為觀,奉名乘煙。乘煙者,以侯女于此乎輕舉也。觀嘗廢于慶歷,復興于文忠烈公鎮(zhèn)蜀之日,重和元年始易乘煙為朝真?!庇纱丝芍?,武侯故宅之祠當建于唐天寶五年(746)前,章仇為劍南節(jié)度使時,該祠才圈入觀內(nèi)。
這一武侯祠極少為人重視,而前代記載混亂,又往往將它與劉備墓側(cè)的武侯祠混為一談?!短藉居钣洝肪砥呤d:“武侯宅在府西北二里”,而劉備墓“在府南八里”。故宅和墓旁的武侯祠是各在一方的。
據(jù)唐宋人的記載,武侯故宅、讀書臺、乘煙觀,都在“章城門路西”。章城門,是古代成都少城西北方向的一座城門。因此,故宅處的武侯祠在今城區(qū)的西北方。
朝真觀毀于明末,觀西偏的武侯祠不見有明代人記載,可能在宋慶歷年間(1041~1048)乘煙觀荒蕪時隨之而廢,以后沒有重修。
與杜甫草堂并列的武侯祠
過去,在草堂寺旁有一座武侯祠。此祠屢見于明代文人的著述中,例如,何宇度的《益部談資》說:“武侯祠在城西浣花溪上,與子美草堂相接,廟貌雖未頹壞,森森之柏不復存。”曹學佺在《蜀中名勝記》中說:“今武侯祠在百花潭,與草堂并列者,不知何代所增?”
與草堂并列的武侯祠為明代中葉所建。諸葛亮在南郊的專祠被蜀獻王朱椿廢祠移像后,百姓便把劉備墓側(cè)的昭烈廟稱為武侯祠,“遂謂以武侯廟廟先主”。認為是劉備跑到諸葛亮的祠里來了。因此,在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四川巡撫王蘗谷奏請蜀王,另辟一地為諸葛亮建祠。他說:“侯之功德大矣,不專何崇,不崇何稱?”諸葛亮的功德是必須建專祠祭祀才相稱的。蜀王同意后,就在草堂寺旁建起了一座武侯祠。此祠毀于明末戰(zhàn)火,其他情況不詳。
諸葛井邊的祠堂
成都有諸葛井,見載于《方輿勝覽》。這井可能是因諸葛隆中故宅有井而附會。據(jù)晉人習鑿齒的《襄陽記》說:“襄陽孔明的住宅有井,深五丈,廣五尺,葛井?!背啥嫉闹T葛井有二:一“在成都縣西五里,浣花溪旁”,《明一統(tǒng)志》記載相傳蜀漢諸葛亮欲通井絡(luò)王氣,故為此井;又一井在府城東門內(nèi),有祠,明楊名有記,今存。
對此祠宇,《華陽縣志》載:“就諸葛井為祠,乃明萬歷建,楊名有井祠記,在今城東錦江街?!?0世紀50年代,諸葛井及祠均在。祠有房十余楹,內(nèi)有孔明塑像?,F(xiàn)在井已廢,祠改作他用,去江南館街尚可尋其遺跡。
九里堤上的諸葛廟
據(jù)《成都縣志》:“九里堤,縣西北十里,其地洼下,水勢易趨,漢諸葛孔明筑堤九里以捍之……旁有諸葛廟。”還說:“在九里堤之南,名諸葛廟,創(chuàng)建年月無考。國朝乾隆九年重建?!?/p>
九里堤是成都的一古老長堤,為唐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高駢所修,宋成都知府劉熙古再建。人們?yōu)榧o念劉熙古,將原來的龍神廟改為劉公祠(亦稱劉侍郎廟)。明代天啟《成都府志》才說是“諸葛亮筑”,稱“諸葛堤”。由此可知,該廟為劉公祠改成,其始自年代不可能早于清代。廟宇規(guī)模不大,現(xiàn)在仍可見其輪廓。
城北的丞相祠
《成都縣志》載:“縣北二里簸箕街,名丞相祠,漢末建,國朝有培修?!贝遂粼诔啥嫉诹袑W所在地,尚有斷碑可尋。明末已有此祠,其余不詳。
成都歷史上的這幾座武侯祠,雖然建有先后,各有興廢,但都與諸葛亮在成都的遺跡有關(guān)。孔明治蜀,遺愛于民。他死后,從街頭的私祭,到官方的建祠奉祀,1000多年來,百姓對他的追思有增無減。
(摘自《讀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