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
韓國瑜在造勢會場上宣布,若當選,會在明年2月帶著農(nóng)民走出去搶訂單,一些大陸朋友警覺了起來,又要大陸輸血了嗎?我的大陸朋友們對“韓流”的看法分歧,除了“怕來要錢”這一種,另一種是反“臺獨”樂觀其成,還有一種是“韓國瑜華獨不可信”。這些看法各有各的道理,只是,對身處“民粹鐵幕”的臺灣人來說,“1124滅東廠”比較有急迫性,其他的問題,等扳倒民進黨以后再說。
那么,韓國瑜的政治立場到底是什么呢?
1/韓國瑜將面對的復雜局面
既然知道了“韓流”的來由是“民心轉向務實”,韓國瑜看到的景觀,就不再是各種顏色的支持者,而是一個一個急于擺脫意識形態(tài),顧生活的普通人,他的號召是務實,其政治立場也必然是。在高雄這一場選戰(zhàn)里,韓國瑜刻意避免對兩岸政治表態(tài),就是不希望選舉回到意識形態(tài)之爭,在高雄市,這是正確的戰(zhàn)略,也是民心之所向,但韓若當選,問題的復雜性可能會超出他的想象。
韓國瑜所將面對的復雜局面有二:地方首長的權限受制于“中央”,不是你想走出去,就走得出去的。此其一。韓國瑜是國民黨員,不做黨主席,兩岸路線就難以突破國民黨窠臼。此其二。
簡單說吧,韓國瑜想專心拼經(jīng)濟,前方的阻礙卻都是政治問題。
韓競選訴求中所謂“南南合作”,表面上是帶領高雄民眾往大陸與東南亞找生意,實務上當然是繞不過大陸,所以韓國瑜馬上就會面對政治問題。國民黨現(xiàn)在站定的立場,眾所皆知是“一中各表”“先經(jīng)后政”,從長遠的兩岸關系來看,這是業(yè)已證明為失敗的路線,只談經(jīng)濟不談政治,又將雙方看作彼此獨立的個體,兩岸交流終將因政黨輪替而不斷地在冷熱中輪回,故而走回老路,絕不是一個長遠而務實的打算。如何不失政黨立場,又能開創(chuàng)新局,是韓國瑜要面對的艱巨挑戰(zhàn)。
另一方面,韓國瑜若成為市長,在城市交流的層次,蔡當局不能阻擋卻能技術性干擾。其實,即便在2016年后,高雄市與大陸一直未曾中斷農(nóng)業(yè)交流,此前我也撰文提過,鳳梨銷至大陸的業(yè)績處于增長狀態(tài),所以蔡英文不能也不敢阻擋農(nóng)產(chǎn)品銷陸。但韓國瑜想做的,是擴大農(nóng)產(chǎn)品項銷陸,這就會在兩岸都遇上問題。蔡當局大可以防止技術外流作為借口,給韓穿小鞋,大陸這邊則也可能看高雄農(nóng)產(chǎn)品的質量,讓市場決定訂單走向,除非政治性讓利。這就會形成韓國瑜的另一項政治挑戰(zhàn)。
韓的競選口號之一是“東西賣得出去,人進得來,高雄發(fā)大財”,所謂“人進得來”旨在振興觀光產(chǎn)業(yè),引陸客回流。其實此前國民黨也推動過“泛藍8縣市旅游”,但成效不彰,不了了之,因為觀光限縮于某些城市,本身就不合產(chǎn)業(yè)邏輯。那么,韓國瑜能讓陸客只去高雄嗎?顯然,這是“中央”層次的權限。
話雖如此,倒也不是說韓國瑜什么都做不了,以他現(xiàn)在的高民氣,要同時突破國民黨與民進黨的限制,并非不可能,端視其政治智慧與決心而已。換言之,韓國瑜無論勝選或敗選,馬上就要自我升級成最高層級的政治領袖,而非區(qū)區(qū)市長,不如此,難有作為。當然,選項也包含擔任黨主席,與脫離國民黨。
2/韓國瑜不是柯文哲,也不是馬英九
說來好笑,韓國瑜是早已淡出政壇的藍營老兵,若不是民進黨搶錢搶糧,硬是把韓從最不起眼的角落踢出來,民眾早忘了這個曾海扁陳水扁的人物。所以,韓不是素人,卻也算素人,其于政壇的暴起,過程有點像2014年的柯文哲,而選民之所以支持生面孔,就是想擺脫藍綠長期把持下的空轉。柯將這股龐大的民意揭盅在先,韓隨著這股潮流狂飆在后,民心之所向,已經(jīng)非常清楚,大家都對意識形態(tài)民粹,厭煩之至??马n兩人,都講“務實”,源由在此。
但與柯文哲那種政治外行、精英從政不同,韓國瑜早有政治經(jīng)歷,并在淡出后長期在基層服務,所以特別了解民之所苦與庶民語言。他所予人的印象就是溫暖、誠懇、親民,不像柯文哲,戲精、粗鄙、偽善,故而其聲勢在近兩個月內(nèi),一舉超越了柯。高雄選民甚至說,韓國瑜是神送下來的一個寶,可見其凡人無法擋的魅力。
與馬英九不同的是,韓國瑜從來就不是所謂精英,而是一個與洪秀柱類似,在眷村成長的外省貧戶之子,這樣的人,在國民黨的宮廷政治里是難有出路的,但在人群里,就是有平民魅力。
韓曾在受訪時表示,基層對馬英九“操守點頭,能力搖頭”,確然就是一般人對馬的看法。由此可知,韓國瑜接下來在“高來高去”的政治圈子里,會想辦法避開政治斗爭,盡量不得罪任何一方山頭。只是,樹大招風,韓必然要面對黨內(nèi)各方人馬的爭搶,能不能始終與民眾站在一起,將考驗他的智慧與膽識。
對于兩岸關系,民眾趨向務實,可從今年深綠“獨派”一連串“露餡”的事件里得到證實:斗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斗到現(xiàn)在不但一無所獲,還賠上民進黨全臺選情。辦“公投反并吞”活動,追隨民眾僅老弱殘兵五千人,隔天就船過水無痕,激不起任何反饋。斗韓國瑜“外省人殖民心態(tài)”,遭網(wǎng)民群起打臉,“什么時代了還操弄省籍”,愈打韓,韓愈壯。
韓國瑜的崛起,不只是藍營支持者士氣大振而已,當深綠基督教團體率先棄綠,深綠農(nóng)民串聯(lián)要求農(nóng)會挺韓,民進黨資深黨員紛紛倒戈,“韓流”之盛,就是民心大轉向的明證。
最后我想說,韓國瑜的成功,與國民黨一點關系也沒有,相反地,某個藍皮綠骨“兩面派”站在韓國瑜身邊撿戰(zhàn)利品,是反助選。其余國民黨高層還算知趣,怕惹挺韓綠民反感,所以保持距離是對的。韓國瑜能否挽救國民黨的阿斗形象,或干脆退黨自立,將是未來觀察重點。
韓國瑜的正面,是務實,因為他的背后,是轉向務實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