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意喆 柯路(通訊作者) 李維勤
214000無錫市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1
210002解放軍南京總醫(yī)院普通外科研究所2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KA)是糖尿病嚴重的急性并發(fā)癥,好發(fā)于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在外傷、手術或感染等誘因下也可發(fā)生。典型DKA表現(xiàn)為“三多一少”癥狀的加重,但有部分患者以“腹痛、惡心、嘔吐”等消化系統(tǒng)癥狀為主[1]。而DKA合并急性胰腺炎(AP)屢有報道,研究發(fā)現(xiàn)成人中約有10%~15%的DKA合并有AP[2],而AP伴隨的有效循環(huán)容量不足和高血糖將進一步加劇DKA。此外,由于兩者的臨床表現(xiàn)相似,臨床工作中極易誤診、漏診?,F(xiàn)就對筆者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解放軍南京總醫(yī)院學習期間收治的14例DKA合并AP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總結。
本研究納入了2014年1月-2015年12月間于解放軍南京總醫(yī)院診療的14例DKA合并AP的成人患者,并收集相關臨床資料。上述患者均符合DKA及AP的診斷標準。(1)DKA診斷標準:①血糖>14 mmol/L或已明確診斷的糖尿病;②尿酮體陽性;③動脈血氣pH<7.3。(2)急性胰腺炎診斷標準:①與急性胰腺炎相符的腹痛(急性發(fā)作持續(xù)的劇烈的上腹部疼痛,常常放射至背部);②血脂肪酶或淀粉酶至少高于正常上限值3倍;③CT增強掃描、MRI或腹部超聲發(fā)現(xiàn)有急性胰腺炎特征性改變,滿足以上3個特征中的2條即可診斷急性胰腺炎。
本研究共納入14例DKA合并AP患者,男10例,女4例,平均年齡(43.0±17.5)歲。14例患者均以腹痛伴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為首發(fā)癥狀就診,經血、尿生化及血氣確診DKA,行CT確診急性胰腺炎。其中11例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5例患者有高脂血癥病史,7例患者有脂肪肝病史。AP病因學診斷如下,高脂血癥性5例,膽源性5例,酒精性2例,病因不明2例。
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入院時患者隨機血糖在11.6~53.0 mmol/L,尿酮體均為陽性,血淀粉酶80~1 300 U/L,甘油三酯0.7~13.0 mmol/L,APACHEⅡ評分4~17分?;颊呷朐簳r的實驗室檢查及嚴重度評分,見表1。
本研究14例患者入院后,均行禁食、控制血糖、糾酸、胃腸減壓、抑酸抑酶等常規(guī)對癥治療,4例患者接受CRRT治療。經過積極治療,14例患者的腹部癥狀改善,多數(shù)患者數(shù)日內酮體即轉陰,急性胰腺炎也相應好轉,5例患者在急性胰腺炎穩(wěn)定后,轉入內分泌科繼續(xù)行糖尿病治療。
DKA臨床表現(xiàn)多樣化,尤以劇烈腹痛為首發(fā)癥狀的患者易與急腹癥特別是急性胰腺炎相混淆。既往研究顯示46%的DKA患者存在著腹痛,而合并腹痛的患者17%存在著明顯的腹部病理改變,其中以胰腺炎為主[3],同時>25%的DKA患者存在惡心、嘔吐的表現(xiàn)。
同樣,AP診斷的另一指標——胰酶在DKA患者中也不存在特異性。目前報道關于DKA患者出現(xiàn)高淀粉酶血癥的發(fā)生率不一,分別在25%~75%左右,而國外有研究表明即便排除掉合并AP的患者,DKA患者中非特異性的胰酶升高仍然高達16%~25%[4]。此外,DKA患者往往合并顯著的一過性高甘油三酯血癥(HTG)。而HTG會對胰酶的測定產生很大的影響。研究表明>50%的脂源性胰腺炎的患者,其胰酶水平是正常的,推測HTG時伴隨著機體淀粉酶抑制物的大量釋放,同時當患者存在嚴重高脂血癥,尤其是乳糜血的情況時,由于其血液含水率低,也會對淀粉酶的測定產生影響,所以對于乳糜血應先進行稀釋后在進行測定。
近年來,內分泌學界傾向于將DKA這種以酮癥為主要表現(xiàn)的糖尿病命名為酮癥傾向糖尿病綜合征(KPD),其臨床表現(xiàn)介于1型和2型糖尿病之間,但至今對于KPD仍然存在著較多的爭議[5]。Fernandez的研究表明KPD合并AP的患者其C肽水平明顯高于那些不合并AP的患者,提示KPD合并AP的患者其胰島β細胞的功能更好。根據(jù)KPD的αβ分型,80%的KPD合并AP的患者為β+,而僅有60%的不合并AP的患者為β+。同時,β+的KPD合并AP的患者其長期的血糖控制較差,突出了日常血糖監(jiān)測的重要性。而我們以往認為的那些散發(fā)的DKA合并AP的患者,是否是KPD或者KPD的某個亞型,特別是KPD能否導致急性胰腺炎的發(fā)生,這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表1 DKA合并AP患者入院時的臨床資料
總之,DKA合并AP的情況在臨床并不少見,尤其對于成人至少10%~15%的DKA患者存在合并AP的情況。其由于兩者的臨床表現(xiàn)之間存在重疊,DKA及易掩蓋AP的發(fā)生,特別是部分臨床醫(yī)師受一元論和錨定效應的影響,造成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極易誤診、漏診,故對于DKA伴有腹痛的患者應考慮到DKA合并AP的可能,并常規(guī)檢查甘油三酯、血尿淀粉酶、胰腺B超及腹部CT等以明確診斷。而現(xiàn)在對于DKA合并AP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