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文 呂婷
摘? 要:根據(jù)1952—2013年吐魯番國家基準氣象站氣象資料,采用線性回歸、趨勢分析等方法,分析吐魯番市近62年來氣溫變化特征及發(fā)展趨勢。結(jié)果表明:吐魯番市近62年來氣溫呈上升趨勢,年平均氣溫、年最高氣溫及年最低氣溫均在上升,上升速率分別為0.39℃·(10a)-1、0.21℃·(10a)-1和0.65℃·(10a)-1。四季氣溫也均在上升,其中冬季上升幅度最大,為0.73℃·(10a)-1;秋季次之,為0.44℃·(10a)-1;春、夏季最小,分別為0.32℃·(10a)-1和0.06℃·(10a)-1。年最低氣溫的升高是影響吐魯番市氣溫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關(guān)鍵詞:氣溫變化;季節(jié)變化;吐魯番市
中圖分類號 P467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23-0120-03
Abstract:Based on the climatic data of daily air temperature from Turpan meteorological station during 1952—2013,several methods such as linear regression,trend analysi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change in Turpan City since the last 62 yea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the latest 62 years in Turpan,the temperature showed a rising trend,The annual temperature、annual maximum temperature and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also had increasing trends,the increasing rate were 0.39℃·(10a)-1、0.21℃·(10a)-1 and 0.65℃·(10a)-1 respectively,the annual minimum temperature showed a more obvious effect on increasing of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For seasonal temperature,the temperature of four seasons were all into a rising trend,with the most obvious warming occurring in winter,and the increasing rate reached 0.73℃·(10a)-1,followed by the autumn,and the increasing rates were 0.44℃·(10a)-1,finally were spring and summer,the increasing rates were 0.32℃·(10a)-1 and 0.06℃·(10a)-1.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and preventing meteorlogical disasters in Turpan.
Key words:Temperature chang;Seasonal change;Turpan City
新疆氣候變化與全球和全國氣候變化趨勢基本一致,但其地域遼闊,自然條件復(fù)雜,具有明顯的區(qū)域性特點。大尺度上,北疆[1]、南疆[2]、東疆[3]的平均氣溫和降水均呈上升趨勢;小尺度上,柴達木盆地[4]50年平均氣溫、平均最高、最低氣溫均有升高的趨勢,平均最低氣溫的升高最為突出。吐魯番位于新疆中東部,因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作為以設(shè)施農(nóng)業(yè)為第2大產(chǎn)業(yè)的城市,屢次受到氣象災(zāi)害的影響,對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5-6]。因此,本文利用吐魯番氣象站氣象數(shù)據(jù),分析了吐魯番市氣溫的變化特征,以期為吐魯番合理利用氣候資源,防災(zāi)減災(zāi)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樣本 吐魯番市位于新疆中東部,處于88°15′~91°55′E,42°11′~44°15′N,總面積約7×104km2。該地區(qū)屬于典型的大陸性荒漠氣候,氣候干燥,降雨稀少,風(fēng)沙天氣多,夏季溫度高且持續(xù)時間長,素有“火爐”之稱。年最高氣溫47.8℃,年最低氣溫為-28℃,氣溫日較差、年較差大,年平均氣溫11~14℃,年降水量僅為6.9~25.2mm,是世界上最酷熱干燥的地區(qū)之一。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氣象資料均來自吐魯番國家氣象站,選取1952—2013年平均氣溫、最高氣溫、最低氣溫進行統(tǒng)計分析,數(shù)據(jù)進行了嚴格的質(zhì)量控制和異常值檢驗。季節(jié)的劃分,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至次年的2月為冬季,統(tǒng)計出4個季節(jié)的平均值。采用線性回歸、5年滑動平均和距平等方法描述氣溫的變化趨勢。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年平均氣溫變化規(guī)律 從圖1看出,年平均氣溫呈顯著曲折上升趨勢,最高值為16.15℃,出現(xiàn)于2002年;最低值為12.39℃,出現(xiàn)于1960年,相差3.76℃。線性擬合可知,62a來吐魯番平均氣溫的上升速率為0.39℃·(10a)-1,均高于新疆[7][0.32℃·(10a)-1]和中國平均增溫速率[8][0.25℃·(10a)-1]。
2.2 年最高氣溫、年最低氣溫變化規(guī)律 由圖2可知,年最高氣溫呈波動上升趨勢,上升速率為0.21℃·(10a)-1,低于年平均氣溫的上升速度。年最高氣溫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別為22.97℃和19.55℃,分別出現(xiàn)于2009年和1960年。年最高氣溫與年平均氣溫的變化趨勢相似,20世紀50—60年呈上升趨勢,60—70年代中期呈下降趨勢,此后年最高溫呈持續(xù)波動上升趨勢。年最低氣溫呈顯著上升趨勢,上升速率為0.65℃·(10a)-1,高于年平均氣溫和年最高氣溫的上升速率,表明年最低氣溫的上升對年平均氣溫升高起主要的作用,這與張慧琴等[9]研究結(jié)果一致。年最低氣溫在20世紀50—60年代呈下降趨勢,20世紀70年代至21世紀初呈大幅上升趨勢。
2.3 各季平均氣溫變化規(guī)律 從圖3看出,春季氣溫呈小幅波動上升趨勢,平均氣溫的上升速率為0.32℃·(10a)-1,高于新疆[10](0.07℃·(10a)-1)和全國平均[8](0.23℃·(10a)-1)的春季增溫速率。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別出現(xiàn)于1997年和1979年,為21.31℃和16.12℃,相差5.19℃。近62a春季氣溫在20世紀50—60年代上升,60—70年代小幅下降,80年代至21世紀呈持續(xù)上升趨勢,從20世紀90年開始,氣溫上升顯著。夏季氣溫呈波動上升趨勢,平均氣溫的變化率為0.06℃·(10a)-1,上升幅度小于春季氣溫,最高值出現(xiàn)于1955年,為32.87℃,最低值出現(xiàn)于1952年,為29.65℃,相差3.13℃。夏季氣溫于20世紀50—70年代和80—90年代呈下降趨勢,其余年代呈上升趨勢,從2000年開始,氣溫上升趨勢明顯。秋季氣溫呈小幅波動上升趨勢,近62a秋季平均氣溫為13.25℃,其上升速度為0.44℃·(10a)-1,最高值為16.33℃,出現(xiàn)于2006年,最小值為11.03℃,兩者相差5.3℃。從年代際變化來看,20世紀50—70年代呈下降趨勢,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呈持續(xù)上升趨勢。冬季氣溫呈顯著上升趨勢,其上升速度為0.73℃·(10a)-1,是4個季節(jié)中變化最大的季節(jié)。近62a冬季平均氣溫為-4.89℃,最高值出現(xiàn)于2007年,為-1.63℃,最小值出現(xiàn)于1954年,為-11.27℃,兩者相差9.64℃。冬季氣溫在20世紀50—70年代年際波動較大,20世紀80—90年代波動上升,2000年開始下降。吐魯番市4個季節(jié)的氣溫均成上升的趨勢,各季節(jié)平均氣溫的變化幅度為冬季最大,秋季次之,春夏季最后,增溫現(xiàn)象主要出現(xiàn)在冬季。這與新疆[10]和全國[8]的增溫主要出現(xiàn)在冬季是一致的。
3 結(jié)論
吐魯番市近62年的年平均氣溫、年最高氣溫及年最低氣溫均呈上升趨勢,上升速率分別為0.39℃·(10a)-1、0.21℃·(10a)-1和0.65℃·(10a)-1。年最低氣溫的上升速率均高于年最高氣溫和年平均氣溫,表明年最低氣溫的升高是導(dǎo)致年平均氣溫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吐魯番市4個季節(jié)的氣溫也均呈上升的趨勢,其平均氣溫的變化幅度冬季最大,為0.73℃·(10a)-1;秋季次之,為0.44℃·(10a)-1;春、夏季最小,分別為0.32℃·(10a)-1和0.06℃·(10a)-1,增溫現(xiàn)象主要出現(xiàn)在冬季。
參考文獻
[1]馬建勇,潘婕,姜江,等.北疆地區(qū)1955—2009年氣溫、降水變化特征的時間序列分析[J].沙漠與綠洲氣象,2012,6(2):18-24.
[2]鄭紅蓮,嚴軍,元慧慧.南疆地區(qū)近58年氣溫、降水變化特征分析[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0,24(7):103-109.
[3]馮瑤,慕彩蕓,阿斯亞.東疆地區(qū)近46年氣候變化趨勢分析[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0,24(3):55-57.
[4]鄂崇毅,侯光良,吳成永,等.柴達木盆地近50年氣溫變化時空分布特征分析[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3,27(10):94-99.
[5]陳永川,曹艷,朱冰雨,等.吐魯番市設(shè)施農(nóng)業(yè)的氣象災(zāi)害特征及應(yīng)對措施[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09,37(17):8052-8053.
[6]依再提古麗·米吉提,楊揚,焦春霞.吐魯番市近10年氣象災(zāi)害特征與防御對策[J].安徽農(nóng)學(xué)通報,2017,23(5):126-127.
[7]熱孜宛古麗·買買提依明,楊建軍,劉永強,等.新疆近54年氣溫和降水變化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6,23(2):128-133.
[8]任國玉,徐銘志,初子瑩,等.近54年中國地面氣溫變化[J].氣候與環(huán)境研究,2005,10(4):717-727.
[9]張慧琴,楊慧琴,楊艷玲,等.新疆吐魯番60a氣溫變化基本特征[J].干旱氣象,2012,30(4):600-634.
[10]蘇宏超,魏文壽,韓萍.新疆近50a來的氣溫和蒸發(fā)變化[J].冰川凍土,2003,25(2):174-178.
(責(zé)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