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婷
【摘 要】 互聯網金融的高速發(fā)展,受到了社會大眾的普遍關注,各大高校也成為眾多企業(yè)接下來發(fā)展業(yè)務的重要目標。近幾年來,校園貸在各大高校掀起了熱潮,與此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的負面影響。大學生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強,加上社會經驗不足,容易被“校園貸”各種花哨的廣告所吸引陷入其中,進而引發(fā)一些社會問題。本文在對“校園貸”亂象的背景原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從不同的層面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 校園貸 互聯網金融 背景原因 應對措施
一、“校園貸”亂象的背景原因
(一)非理性消費。一方面,大學生心智尚不成熟,自控能力差,容易沉溺于游戲、賭博等不良嗜好中,而校園貸的存在正好迎合了這部分大學生在經濟上的需求,能夠輕易地解決眼下的經濟難題,這是大學生陷入校園貸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由于校園貸門檻低、易審核的特點,通過校園貸能夠快速便捷的借到錢,這會給大學造成一種“錢來的很容易”的錯覺,在消費的過程中出現盲目消費的情況。
(二)虛假誤導性宣傳。校園貸在宣傳的過程中,經常以“零首付、零利息”、“無抵押,手續(xù)簡單,當天拿錢”等極具誘惑力的廣告詞來吸引大學生的關注。事實上,校園貸以收取高昂的“手續(xù)費”、“服務費”等方式謀取高額利潤,,通過貸款合約中的隱蔽的格式條款來欺騙客戶,從而獲得利潤。
(三)校園貸監(jiān)控不到位。校園貸在互聯網快速發(fā)展的過程中應運而生,出現的時間相對較短,所以相關部門對校園貸平臺的管理不到位,為校園貸的亂象發(fā)展提供了可乘之機。同時,由于校園貸大多屬于信用貸款,所以無擔保,無抵押,風險防控能力弱。校園貸的門檻低,且大多采取網絡申請及授信的方式進行貸款,貸款的審核并不嚴格,一般來講只要提供本人的身份信息及家長的聯系方式就可以成功借款;校園貸平臺與個人征信系統沒有進行聯網,這為大學生在多個平臺上進行貸款提供了機會,很多大學生因此陷入了校園貸的無限循環(huán)當中。
(四)變相“高利貸”。校園貸平臺在進行相關的廣告宣傳時大都稱“無利息”或者“低利息”,但是一旦進入到貸款程序中以后,借貸平臺便會以各種名頭收取高昂的費用,如“中介費”、“平臺服務費”等,根據《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但校園貸收取的相關費用累計起來使校園貸的年利率還是會遠遠超出36%。如此一來校園貸成為了變相的“高利貸”。
二、“校園貸”亂象的應對措施
校園貸亂象頻繁發(fā)生,帶來了不良的社會影響,為了有效的防范校園貸風險,大學生自己首先要提高自身的風險防范意識,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理性消費,加強法律風險防范教育。同時加大監(jiān)管力度,嚴厲打擊校園貸“高利貸”等違法行為,讓大學生遠離“校園貸”不利影響。具體應對措施如下:
(一)加強理性消費觀教育。大學生一般沒有什么經濟來源,日常的消費主要來源于家庭,加上尚未涉足社會,消費觀念不成熟,容易盲目消費。所以大學生自身要養(yǎng)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同時,學校及家庭要重視對大學生消費觀念的教育,積極引導大學生養(yǎng)成健康理性的消費習慣。從學校的角度出發(fā),應該借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等平臺加強對學生消費觀的教育,幫助學生正確的認識校園貸,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另外,學校還可以通過文化知識講座的方式向學生傳遞一些金融方面的知識,指導學生更好的理財,對自己的金錢有一個合理的規(guī)劃。家庭方面,家長要積極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消費狀況,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消費習慣;當孩子有額外的消費時,主動與家長溝通,避免出現一時沖動落入校園貸陷阱的情況發(fā)生。除此之外,社會需要具有責任感的人,一旦發(fā)現非法校園貸機構應該積極向相關部門進行舉報,讓廣大的社會青年生活在一個積極向上、井然有序的社會大環(huán)境里。
(二)加強法律風險防范教育。高校學生的社會閱歷尚淺,雖然已經年滿18周歲,但是仍然缺乏一定的法律意識。所以加強對高校學生法律意識的教育刻不容緩,通過開展民間借貸及金融法律知識的宣傳普及,來提高大學生的法律風險防范意識,遠離校園貸;其次,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隱私保護意識,凡是涉及到個人身份信息時,要進一步提高風險防范意識,保護好個人隱私。最后,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養(yǎng)成誠實守信的習慣,認識到個人信用的重要性。
(三)加大監(jiān)管力度。校園貸亂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效的監(jiān)管,所以要加大對校園貸等網絡借平臺的監(jiān)管力度。加大對校園貸貸款流程及相關業(yè)務的監(jiān)管力度,規(guī)范校園貸借貸流程,嚴格把控借貸學生的信用資質證明,進一步完善審核制度,學生在進行借貸的過程中必須得到有效監(jiān)護人及家長的同意,否則不予借款;同時嚴厲打擊借貸平臺通過不法手段收取高額手續(xù)費行為。定期清理各大高校非法校園貸平臺,為大學生提供一個健康有序、穩(wěn)定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
(四)嚴厲打擊“高利貸”行為。很多校園貸平臺在宣傳的過程中,打出“零利率”“無抵押”的廣告標語來引起大學生的注意,但事實上,進入借貸程序后,借貸平臺就會以中介費、違約金、管理費、咨詢費等各種名義向學生收取高額的費用,使校園貸成為變相的“高利貸”,針對校園貸這種變相的“高利貸”行為,我們應該對其進行嚴厲的打擊。
結束語
本文對校園貸亂象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然后在此基礎上對校園貸風險的防范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和措施。在互聯網金融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既要正確的認識到互聯網金融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便捷,也要看到由互聯網金融引發(fā)的一系列問題。我們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提高風險防范意識,遠離校園貸。
【參考文獻】
[1] 翟琪麟,樊春俊.“互聯網+”背景下高?!靶@貸”亂象的自我剖析與逆向治理的探究[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8(02):90-92+97.
[2] 鄭紅星,舒劉歡,徐溥蔚.分期付款對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影響——以廣州市四所高校學生為例[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8,17(06):113-114.
[3] 林燕霞,許再佳.關于“校園貸”亂象的背景分析及對策[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7,33(0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