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雁喜
(太原鐵路房建段大同方園物業(yè)管理公司,山西 大同 037005)
長期以來,施工單位在建設住宅建筑時,往往過于重視住宅建筑的結構安全,而對于住宅建筑的滲漏水問題卻經(jīng)常予以忽視,在裝修工程中更沒有關注滲漏水問題給住宅建筑外觀造成的不利影響,這也使住宅建筑的滲漏水問題頻繁發(fā)生,從而給住宅建筑的結構安全帶來了巨大的隱患,大大降低了居住空間的舒適度。
對于住宅建筑來說,其滲漏水問題的檢修工作往往是較為復雜而困難的,這需要工程人員對現(xiàn)場進行充分的勘查,并收集各方面的資料,同時依據(jù)相應的檢修經(jīng)驗,并采取合理的檢修方法,才能使住宅建筑的滲漏水問題得到正確的成因判斷。對于住宅建筑的滲漏水問題成因來說,絕大多數(shù)的滲漏水問題都和防水設計以及施工方法的不合理性有著密切的關系。
在對住宅建筑滲漏水問題進行判斷時,需要進行以下流程:首先要由檢修人員對住宅建筑的原設計說明,各個部位的材料使用情況,施工圖紙,防水施工方法,防水結構的布置,維修記錄等情況進行充分的了解,并到現(xiàn)場進行實際的勘察。在勘查過程中,主要包括三種檢查方式,分別是目測檢查,破壞性檢查以及無損檢查。在目測檢查中,檢修人員需要對和滲漏水問題相關的所有部位進行全面而認真的檢查,包括天溝,泛水,水落口等各個細節(jié)部位。在破壞性檢查中,需要將防水表面的障礙物進行去除,并采用觀察的方式來判斷可能存在的漏滲路徑及部位,破壞性部位需要對防水層和保護層進行破壞,以此達到準確判斷的目的。在無損檢查中,可采取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淋水試驗,蓄水試驗,儀器檢驗,超聲波檢驗以及電磁檢漏等,通過這些方法能夠更加準確的判斷出滲漏部位及滲漏程度。相比于破壞性檢查來說,無損檢查具備不破壞、效率快、準確性好等優(yōu)點。
在對住宅建筑的滲漏水問題原因進行判斷時,根據(jù)水在流動時所具備的特征,對可能存在的滲漏部位進行判斷,如果結構層和防水層彼此之間是粘結在一起的,則防水層的破損點和滲漏點也同樣是一致的。對于住宅建筑來說,如果在結構層和防水層中設置有夾層,則水流便可能積蓄在夾層中,從而形成大面積積水,該現(xiàn)象又叫作竄水。對于滲漏水問題來說,其滲漏原因可以由多個因素組成,按照大的方面來對這些因素進行分析,可將其歸納為使用不合理、設計、材料與施工這四個主要因素。在對滲漏問題原因進行判斷時,需要對相同滲漏問題進行相應的分類,首先要對滲漏水的直接原因進行確定,然后再對施工方面或其他方面的原因進行歸納。滲漏水問題的原因和結果往往是存在一對多或多對一的關系的。
在對住宅建筑滲漏水問題的檢修技術方案可行性進行分析時,應對以下內容進行充分考慮,其一是檢修技術方案的可操作性;其二是施工環(huán)境的適用性;其三是防水材料的運輸路線;其四是對相關構造層進行拆除的可行性;其五是對防水相關層進行施工復核;其六是確保選用的防水材料合理;其七是對住宅建筑的各個防水位置及所采用的防水工藝進行明確;其八是對檢修技術方案的施工質量進行嚴格管理;其九是對檢修技術方案的成本及應用效果進行分析與驗收。在明確了住宅建筑的滲漏水問題以后,便可分析其施工可行性,。如果滲漏點的高度較高,可以采取吊籃或搭設腳手架的方式來進行維修。
住宅建筑滲漏問題的檢修方法通常是和成本代價掛鉤的,檢修方案的可靠性越好,則其花費的成本也會較高,而要想同時兼顧檢修方案的可靠性與經(jīng)濟性,就必須要對施工材料進行合理的選擇,考慮到不同滲漏水原因需要采用不同的維修方法,因此需要結合現(xiàn)場實際情況來制定一個行之有效的檢修方案。比如,在對外墻滲漏水問題進行解決時,檢修方案可以采用兩種方法,一種是封堵滲漏水部位,另一種是進行墻面的整體防水,在對滲漏水部位進行封堵時,需要將滲漏水位置的裂縫進行切開,然后利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對該裂縫進行分層填平。當滲漏水裂縫處于梁柱和砌體之間時,應將全部保溫與抹灰層進行切除,使墻體能夠露出砌體結構,然后進行基底處理后鋪設耐堿玻纖網(wǎng)格布,并利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進行粘貼,以使保溫層得到恢復,最后再用抹子將砂漿表面進行抹平即可。
在實施檢修技術方案時,需要注意以下事項:其一,在實施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對滲漏點周圍的完好部位造成破壞;其二,在施工過程中應采取措施來防止施工污染;其三,在采用檢修技術方案時應采取措施來保障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其四,在實施檢修技術方案時應防止對地下或墻體中暗埋管線的破壞;其五,檢修技術方案應符合文明施工的要求。
總而言之,對于住宅建筑來說,滲漏水是其常見質量問題之一,該問題對住宅建筑的居住環(huán)境及結構安全有著重大的影響,因此必須要對住宅建筑的滲漏水問題予以高度的重視,準確判斷滲漏水問題的出現(xiàn)部位,并制定一個合理的檢修技術方案,同時在檢修技術方案實施過程中對相應的注意事項有所了解,嚴格按照相應的規(guī)范標準來執(zhí)行,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滲漏水問題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