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文山州壯族古代文化初探

2018-02-13 05:25程曉莉
青年時代 2018年32期
關鍵詞:文山州壯族

程曉莉

摘 要:少數(shù)民族古代文化是我國文化歷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少數(shù)民族古代文化的探究、考證,有這樣豐富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內(nèi)容。在文中就文山州壯族古代文化進行探討。

關鍵詞:古代文化;壯族;文山州

一 、文山州壯族的源流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地處祖國西南邊陲的云南省東南部,東與廣西百色市接壤,南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接界,西與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鄰,北與曲靖市相連。2017年末全州常住總人口為367.8萬人,壯族人口108.95萬人,占總人口29.62%。文山州是中國壯族第二大聚集區(qū)。

文山州的壯族源于古代百越人。早在兩千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廣南、富寧、硯山、丘北、廣西西林一帶就居住著古老的句町部族?!吨袊鴼v史地名辭典》稱句町為“秦時國名,駐地在今云南省廣南縣境內(nèi)。西漢置句町縣,南朝梁廢。”《漢書·地理志》說:“百越雜處,各有種姓?!睗h晉時期百越人逐步分化和組合,文山州這片土地上出現(xiàn)“僚”、“濮等族稱。東晉常璩撰《華陽國志·南中志》“興古郡”記載:“多鳩、僚、 濮”,“其置自濮”。

二、文山州壯族古代文化淺介

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壯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chuàng)造光輝燦爛的文化。

銅鼓文化。壯族“崇尚銅鼓”。國家民委編纂的《壯族簡史》 稱:“壯族是最早鑄造和使用銅鼓的民族之一?!蔽纳街菀寻l(fā)現(xiàn)的出土、傳世和館藏銅鼓200余面,分布在7個縣1市34個鄉(xiāng)鎮(zhèn)的壯、彝等族村寨,有春秋時期銅鼓,也有明清時期銅鼓,種類齊全,紋飾精美,被譽為“銅鼓之鄉(xiāng)”。壯族人民沿襲古制,每當節(jié)日、喜慶、兵事、婚喪、祭祀、禮樂等,均鳴銅鼓以聚族人,鼓舞斗志,振奮民族精神,催人奮進,具有一定的向心力。久而久之,銅鼓成為傳世之寶,護寨之神。1983年廣南縣五珠鄉(xiāng)紅石巖村沙果寨出土的兩面“沙果銅鼓”和丘北縣“草皮銅鼓”,屬萬家壩型,流行于兩千年前的春秋中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銅鼓類型之一。銅鼓的造型、紋飾、圖案反映了句町濮人的初期文化,是研究壯族古代歷史的有力物證,被列為省一級保護文物。

唐代劉恂《嶺表錄異》上卷說:“爐鑄之妙,實為奇巧。擊之響亮?!?晉裴淵在《廣州記》中所說的:“俚僚鑄銅為大鼓,鼓唯高大為貴,面闊丈余,初成,懸于庭,克晨置酒,招致同類,來者盈門”。

干欄建筑。是古代壯族建筑文化的內(nèi)涵之一,始于漢晉時期。“干欄”壯語指“家”。《魏書 ·僚傳》稱:“依樹積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欄?!钡搅怂未?,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干欄”進化為“麻欄”。壯語 “麻欄”為“回家”或“進家”。宋代《嶺外代答》載:“民編竹苫茅為兩重,上以自處,下居雞豚,謂之麻欄?!泵鞔?,壯族人民世代相傳的“麻欄”建筑技術又有新的進步,改變了草、竹編結構為木柱、木板為主的木結構建筑。但是,“人居其上、畜居其下”的全樓或半樓居的二層、三層設置仍未改變。直到現(xiàn)在居住在山區(qū)、木材便利地區(qū)的壯族村寨,仍沿襲古代的木建筑,這是壯族人民喜歡依山傍水、適應潮濕氣候、防獸防盜而因地制宜的民居形式。清代以后,構樓而居的壯族人民建筑工藝有了很大提高,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和原材料,建蓋舒適、安全的“麻欄”建筑,居處“架木為樓,板為壁,緣梯而升,中設火池,懸釜以炊?!庇终f儂人“樓 居無椅凳,席地而坐,脫履梯下而后登?!北M管滄桑巨變、時代變 壯族人民仍然繼承祖先的文化遺產(chǎn),保留著古代“麻欄”建筑風格,突出自己的民族特色。

舞蹈藝術。壯族能歌善舞早已有之。壯族舞蹈源于祭祀活 動,從出土鍋鼓的鼓面、鼓身圖案便可以說明壯族舞蹈的起源。廣南縣阿章村出土的“競渡銅鼓”流行于西漢時期,鼓面上的“剽牛”圖案,中間豎一神柱,柱上拴一牛,周圍幾個人手持刀叉,有的推牛,有的起舞,還有的徒手舞蹈,反映古代壯族的祭祀場面。流行至今的“牛頭舞”(壯語稱“弄婭歪”),與銅鼓“剽牛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若干飾牛頭的舞者圍繞著一頭母牛,舞之蹈之,邊舞邊歌。舞姿古樸優(yōu)美、形象生動,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點,是壯族祭祀舞蹈演變?yōu)閵蕵肺璧傅木唧w表現(xiàn),同時,殘留著母系社會的某些遺跡。文山市發(fā)掘的漢代“開化銅鼓”,鼓面上是“習弓舞圖”,圖中有擊銅鼓和吹笙者,10余名手持弓弩的舞者翩翩起舞,娛樂活動熱鬧而壯觀。壯族歷史上曾 有“擊銅鼓以伴歌舞”的記載。在省、州舞臺上獲得好評的壯族 “舂堂舞”,反映古代先民慶豐收的歡樂場面,是民族習俗的藝術再現(xiàn)。唐代沒有“廣南”稱號,故引文不準。唐代劉恂《嶺表錄異》中就有詳細記載:“廣南有舂堂,以渾木刳為槽,一槽兩邊約十杵,男女間立,以舂稻糧、敲磕槽弦,皆有偏拍,槽聲若鼓,聞于數(shù)里?!?/p>

傳世民歌。壯族民歌源遠流長,是先民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斗爭中形成的又一文化精華,伴隨著民族、伴隨著生活、 伴隨著舞蹈代代相傳,從古代吟唱至今永不衰竭。漢代劉向《說苑·善說篇》中就有“越人歌”的記載。壯族民歌因支系、地區(qū)、環(huán) 境、對象、場合的不同,聲調、內(nèi)容、格式等亦有不同,種類繁多,浩如煙海,內(nèi)容豐富,悅耳動聽。文山州的壯族主要有儂、沙、土 三個支系?!俺琛保瑑z支系稱“伙冷”;沙支系稱“果分”;土支系稱“傭考帚”。即使是同一個支系,由于地區(qū)和發(fā)音上的差異,民族聲調也有區(qū)別。壯歌總的分五言和七言兩種,儂人歌多以兩句為段,沙人歌多以四句為段,有時七八句或十多句為段,注重押韻。內(nèi)容上有古歌、訴苦歌、敘事歌、農(nóng)事歌、情歌、離別歌、迎親歌、 敬酒歌、祝壽歌等多種類別。有的民歌有固定歌詞,記載于壯族 古籍上、珍藏于民間歌手或端公手中,傳授子孫,世代傳唱。如《古歌》敘述人類的起源、祖先的源流、生存的環(huán)境、谷種的來歷、 田地的開墾、房屋的建蓋等等。許多民歌沒有固定歌詞,采用對歌的方式你問我答、一唱一合,根據(jù)對方唱的內(nèi)容,現(xiàn)作現(xiàn)唱,出口成章。如《情歌》女唱:“十夜聚一晚,百晚聚一夜,相見到天明,天明還相見?!蹦谐骸皭鄱喽枷胍瑦凵偃思倚?,愛九代桃花,愛十代戀情”(見《富寧縣民族志》)。語句簡練,對答靈活,表達青年男女追求自由、向往幸福和真心相愛之情。

廣南的花街、富寧的隴端節(jié),每年三月三是一年一度的歌圩盛會。人們穿著節(jié)日盛裝,帶著花糯米、紅雞蛋和節(jié)日禮物,趕來歡聚一堂,少則幾千人,多則幾萬人,青年人以歌擇偶,中年人以歌會友。河邊橋上、村前樹下,到處是一群群的男女對歌,歌聲此起彼伏、委婉悠揚,場面熱鬧壯觀。道光《廣南府志·風俗》稱:“麗人成群結對,分行排立,各張傘蓋”;“如締婚姻,則以歌唱私合,始通父母議財禮.”凡是壯族聚居的地方都有壯族民歌。每當節(jié)曰、宵慶、婚宴、趕集等,人們都會自發(fā)地對歌,抒發(fā)感情,以歌助興。唱歌是壯家人文化娛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交流思想、增進團結的紐帶和橋梁。

古代壯字。壯族歷史上曾有過自己的文字,是全國23個有古代文字少數(shù)民族之一。在廣南、富寧、文山、西疇等縣的壯族民間古籍中,以漢字、壯字混用的形式,記載壯族的歷史與現(xiàn)狀,自然與經(jīng)濟, 政治與文化,許多古壯字至今仍珍藏在民間。1993年廣西出版的《古壯字字典》中,有許多古壯字是在文山州境內(nèi)壯族民間搜集整理的。

古壯字由壯族一些受漢文化教育的文人(也包括巫師)借助漢字或漢字的偏旁部首創(chuàng)造的。古壯字民間普遍使用的有4800多個字,另外,還有音同義同而寫法不同的異體字8000多個。壯語叫做 sawndip,是未成熟文字的意思。古壯字的構造方式,是借、仿、創(chuàng)三者結合。借,是借漢字或漢字的偏旁部首。仿,是模仿漢字六書中的方法。創(chuàng),是再創(chuàng)造文字?,F(xiàn)在看得到的最早記錄是唐代689年的石碑《六合堅固大宅頌》(位于廣西上林縣),迄今起碼有1300年以上歷史。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顧問張聲震在《古壯字字典》序言中斷定:“古壯字出現(xiàn)于唐,流行于宋,這是無疑的了?!庇捎跉v史的原因,古壯字沒有得到推廣,只能在壯族內(nèi)部少數(shù)人中記事傳意,沿襲至今。如今廣南、富 寧、西疇、文山一帶,民間珍藏的壯族古籍中仍保留著不少古壯字。宋代莊綽《雞肋篇》載:“廣南里俗,多撰字畫,父子為恩, 大坐為穩(wěn),不長為矮,如此甚眾?!闭f明當時古壯字在民間普遍運用,而且數(shù)量較多,才有“如此甚眾”之說。

壯布壯錦。遍及壯族地區(qū)的紡織工藝品,唐宋時期就馳名嶺 南嶺北,曾作為貢品譽滿江南。宋人周去非《嶺外代答》稱壯布 ·‘白質方紋,廣幅大縷,似中都之線羅,而佳麗厚重,誠南方之上 服也。”可見當時壯布質量上乘、“佳麗厚重%制成的服裝成為上 等貨。壯布是壯族人民自種棉、自紡紗、用自制的木織機編織而 成,不僅滿足自己衣被、蚊帳所需,剩余壯布還作為商品外銷。早 在大理國時期,與富寧縣相鄰的廣西“橫山寨(今田東)易馬市場”就十分繁榮,全國各地都有人到橫山寨購馬。大理國至橫山必經(jīng)富寧縣,富寧縣百油、那旦、登合、常弄四個“易馬市”隨之出現(xiàn),壯布、壯錦在市場上成為暢銷品。至今許多壯族村寨仍用木織機編織壯布。廣南縣八寶鎮(zhèn)八甲、壩龍、坡現(xiàn)等壯族村寨發(fā)展成為“織布村”,生產(chǎn)的壯布銷往省內(nèi)外。壯錦是壯布的升華,是一種紡織工藝品,具有色彩艷麗、厚實別致等特點。 花紋圖案豐富多彩,有水紋、云紋、萬字紋、回字紋等紋飾。圖案構思嚴謹、寓意深刻、生動形象,有鯉魚跳龍門、雙龍搶寶、百鳳朝陽、鶴雀登梅等等。花色品種多種多樣,有床毯、被面、圍腰頭、 背帶心、頭巾、掛簾等。清代沈日霖《西瑣記》中寫道:“壯婦手藝 頗工,染絲織錦五彩爛然,與緙無異,可為姻褥。凡貴宦富商,莫不爭購之。”道光《廣南府志》稱壯族:“男女勤耕織,貫挑棉錦Q ” 可見出自壯婦之手的壯錦,色彩斑斕、工藝高超,為名流社會的 達官貴人所青睞。

壯族古代文化藝術,是壯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它為中華民族 的昌盛、社會的發(fā)展進步作出過積極的貢獻。

猜你喜歡
文山州壯族
壯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2019年云南省文山州柯薩奇病毒A16型的基因特征
《Cat’s book》
“壯族三月三”來對山歌
壯族山歌
文山州第七次文代會剪影
文山州扎實推進油茶產(chǎn)業(yè)發(fā)展
文山州“利劍”專項行動成效顯著
探文山州硯山縣者臘壯族舞蹈棒棒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