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夷堅志》為中心"/>
劉樹友,趙宇輝
(渭南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陜西渭南 714099)
無論是對古代城市還是近現(xiàn)代及當代城市而言,經(jīng)濟收入、擁有財力及生活水平居中、自食其力的中層居民在城市居民構成中總是占大多數(shù),隊伍十分龐大且非常復雜。宋代城市自然也不例外。依《夷堅志》的記載看,筆者在《宋代城市中層居民經(jīng)濟活動初探》①中基于從業(yè)角度列舉了《夷堅志》所涉宋代城市中層居民的具體人員:經(jīng)營飲食、住宿及洗浴服務、獨立制作生產(chǎn)生活器皿、經(jīng)營店鋪出售小商品、跨地販物、說和交易、租賃房屋及交通工具、運輸人物、屠宰家畜、瞧病救人、從事各種文教活動的城市常住人口。因篇幅所限,上篇僅集中探討了其中前五類人的經(jīng)濟活動,而缺失了對后六類人經(jīng)濟活動的探討。本文將繼續(xù)循著上篇的邏輯思路,立足《夷堅志》的記述,就宋代城市中層居民中后六類人的經(jīng)濟活動及宋代城市中層居民崛起的歷史作用等問題,做一簡要探討。
一
(一)說和交易
居中說和雙方交易賺取傭金者,近代以來稱“掮客”、經(jīng)紀人。春秋戰(zhàn)國時就有了從事該項商務活動的人,特指說和牲畜交易的人,稱“駔儈”。[1](P3277)至唐五代時,駔儈業(yè)務范圍日益擴大,“在京市肆,凡是絲絹、斛斗、柴炭,一物已上,皆有牙人”。[2](P415)降及兩宋,駔儈業(yè)務范圍進一步擴大,表現(xiàn)亦更趨活躍,出現(xiàn)了牙人、牙商、牙儈等眾多稱謂,不少城市中層居民便選擇了該項職業(yè)。宿預(今江蘇宿遷市)人王耕,科第無望,“流而為駔儈”。[3](P1038)從《夷堅志》的記載看,宋代城市牙儈業(yè)務主要有:
一是承接行商貨物。邢州(治今河北邢臺市)張牙人“本以接小商布貨為業(yè)”,[4](P242-243)“撫州南門黃柏路居民詹六、詹七以接鬻縑帛為生”,[5](P664)“壽春民姜七,居于府市,邀接商旅作牙儈。(慶元三年九月)五客負販南藥至”,[6](P1313-1314)漣水(今江蘇漣水縣)人牙儈支友璋,承接“商賈貨物”,“詭譎百出,左彌右縫,人多墮其狡計”。[6](P1324)牙儈承接來的行商物品的去向,資料未作具體說明,依理推測大致有二:一個是高價轉售給其他商人,賺取物品價格差額;另一個是以牙人居所為平臺,由牙人出面牽線聯(lián)絡其他商人促成雙方的交易,雙方同時向牙儈支付一定的傭金。長期的業(yè)務合作,業(yè)內彼此之間必然有約定的聯(lián)系方式及交易規(guī)則。從牙儈的職業(yè)屬性看,后者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一些。
二是說和奴婢、姬妾及女媼交易。就《夷堅志》的記載看,促成雙方奴婢、姬妾及女媼的交易,是宋代城鎮(zhèn)牙儈的主要業(yè)務,或者說凡是奴婢、姬妾及女媼買賣必經(jīng)牙儈之手。抑或是性別方面的原因,一般從事說和奴婢、姬妾及女媼買賣的牙儈多為女性,故稱女儈,“方買福娘時,其妻實為牙儈”。[7](P1641)買賣時,或買者與女儈簽訂契約買得,由買者付給女儈傭金,拱州(治今河南睢縣)人鄭某,“時京東饑,流民日過門。有婦人塵土其容,而貌頗可取。鄭欲留為妾。婦人曰:‘我在此饑困不能行,必死于是,得為婢子,幸矣。’乃召女儈立券,盡以其當?shù)缅X為市脂澤衣服”。[8](P115)隆興府(治今江西南昌市)樵舍鎮(zhèn)富人周生,“頗能捐資財以歌酒自娛樂,紹興四年六月,有經(jīng)過路歧老父,自言為王七公,挾一女曰千一姐來展謁。女容色美麗,善鼓琴弈棋,書大字,畫梅竹。命之歌詞,妙合音律。周悅其貌,且兼負技藝過絕人。謂其老云:‘我自有妻室,能降意為側室乎?’對曰:‘女子年二十二歲,更無他眷屬,如君家欲得備使令,老身之幸也。’周謝其聽許,議酬一官券千緡……呼牙儈立契約,即留女而受券去,明日告別?!盵7](P1754-1755)或買者全權委托女儈購得,買者向女儈支付傭金,“政和八年,詔諸路各置武提刑一員,孟廣威者使湖北,官舍在武陵芙蓉館……孟未有子,忽生男,求乳媼甚急,責訊牙儈,且須資質堪采盼者,諸儈并力募,方得一人”。[9]1417或買者直接從女儈手中購得,徽宗大觀(1107-1110)中,汴京醫(yī)官耿愚與某“牙儈”簽訂“契約”,買得“一侍婢,麗而黠”。[10](P435-436)天臺(今浙江天臺縣)人王卿月,“從牙儈得以善弈小鬟”。[11](P821)
從事奴婢、姬妾及女媼買賣的女儈收益十分可觀,上述女儈將從“姦人”手中得到的汴人王從事妻轉售給西安宰,便得到三十萬錢的回報。女儈施三嫂為張元中買一奴婢,獲“錢五千”的回報。[10](P457)
三是固定說和某種商品交易。隨著宋代生產(chǎn)力水平的大幅提升,社會分工的日趨細密,牙儈從業(yè)也呈現(xiàn)出專業(yè)化的趨勢,出現(xiàn)了固定說和某種物品交易的專業(yè)化牙儈。應該說,上述從事承接行商物品的牙儈及說和奴婢、姬妾及女媼買賣的女儈,也都屬于專業(yè)化牙儈。此外,《夷堅志》中還記載了其他一些專業(yè)化牙儈,如衢州(治今浙江衢州市)“米儈”徐某,[10](P415)建康(今江蘇南京市)“骨董牙儈”孫廿二,[12](P1533)說明二人分別是專門從事說和稻米、古董交易的專業(yè)化牙儈。
四是兼營經(jīng)商、放貸等業(yè)務。宋代商品經(jīng)濟的繁榮,為牙儈業(yè)務范圍的擴大提供了重要契機,許多牙儈除了本業(yè)外,還兼營經(jīng)商、放貸等其他商務活動,以追求多多益善的收益?!耙匝纼~起家”的建康巨商楊二郎,“數(shù)販南海,往來十有余年,累貲千萬”,[7](P1741)富甲一方。“永嘉徐輝仲,往丹陽,詣大駔貸錢千緡”。[7](P1606)若就洪邁的記載來說,身為牙儈的楊二郎及丹陽某駔儈染指外貿、放貸屬于個案,但從宋代商品經(jīng)濟高度繁榮以及城鄉(xiāng)居民兼業(yè)普遍化的社會背景看,牙儈兼業(yè)其他商務活動,可視為一種普遍現(xiàn)象。
五是替商人負責放貸、收物。某些牙儈除了自身業(yè)務外,還代商人負責放貸、收物等事宜,獲取相應的傭金。“撫州民陳泰,以販布起家。每歲輒出捐本錢,貸崇仁、樂安、全溪諸債戶,達于吉之屬邑,各有駔主其事。至六月,自往斂索,率暮秋乃歸,如是久矣”。[13](P1254-1255)資料是說:“以販布起家”的撫州(治今江西臨川區(qū))人陳泰,每年年初,向崇仁、樂安、全溪三縣(俱江西今縣)、吉州(治今江西吉州區(qū))屬縣的農(nóng)戶提供織布本錢,到6月赴這些地方向農(nóng)戶收購麻布并向其支付一定的工費,繼而將收得的麻布銷往市場。由于業(yè)務不斷擴大,陳泰在各地設“駔(儈)”代其放錢、收布?!叭缡蔷靡印保砻鬟@種合作經(jīng)營方式由來已久了,并非偶發(fā)事件。這一經(jīng)濟現(xiàn)象,在農(nóng)村商品經(jīng)濟高度發(fā)展繁榮、農(nóng)業(yè)商品化程度不斷提高的江浙一帶,只怕不是孤立個案。
六是從事中介性商務活動。某些牙儈除了固有業(yè)務外,還利用自己在商界的資訊、人脈等優(yōu)勢,從事某些中介性的商務活動。例如,為顧客介紹租房,“饒州上卷街東,有王司戶空屋……德興士人姜廣,挈孥從外邑至……為牙儈所誘,賤直僦之”。[13](P1272)再如,替別人購置田產(chǎn),大將楊沂中副將程某“倩衛(wèi)(校尉)買田……衛(wèi)視牙儈為尋置,得膏腴千畝”。[12](P1512)獲取買賣雙方的傭金
七是替金朝管理榷場貿易。金朝貴族入主中原,人地兩生,又遭遇廣大漢族民眾的強烈抵觸與反抗,故許多事情不得不假手漢人得以實施完成。從而給牙儈提供了不少商機。其中,某些通曉女真族語言文字及風俗習慣的牙儈頗受青睞,金朝貴族利用其人緣、地緣、商緣及信息優(yōu)勢,替自己代理與南宋官方共設共管的榷場貿易,履行征收商稅及市場管理等職責。牙儈借機大賺其錢。
金虜據(jù)中原,每胡人臨州縣,必擇黠民通知土俗能譯語者為主,大目曰本頭,一府之權,皆于此乎出。壽州下蔡縣,并準置榷場,大駔五郎主之,干南北行商之貨,所得不貲。[7](P1606)
伴隨著社會的劇烈變遷與商品經(jīng)濟的高度繁榮,牙儈在宋代展露出了諸多新的特點,業(yè)務范圍較前進一步擴大,在經(jīng)濟舞臺上表現(xiàn)更趨活躍,在社會生活和商業(yè)領域扮演的角色更顯重要。
(二)出租房舍、交通工具
宋代城市的日趨繁華,以大中小城市和市鎮(zhèn)為中心的經(jīng)濟區(qū)域與商業(yè)網(wǎng)絡的形成,吸引著大量外地人士涌入城市,致使城市流動人口劇增,有些逗留時間較長或擬在城市安家興業(yè)的外來人員,住宿成為首要之事,導致城市房屋租賃業(yè)迅速發(fā)展,進而成為城市經(jīng)濟三大支柱產(chǎn)業(yè)之一。[14](P341)城市中層居民,瞅準商機,積極投資房租業(yè),紛紛出資建筑房舍,出租給流動或固定人口居住或做其他用途,收取“賃值”,以資營生。江州(治今江西九江市)一茶肆“后皆作僦舍,商賈雜沓”。[15](P1151)“僦舍”即是房主用于出租的房舍。甚至出現(xiàn)了專事為房主收取房租費的“干仆”,“湖州周司戶干仆陶忠,掌收掠僦債之直”。[16](P911)“僦債之直”即房租費。
《夷堅志》中關于租房作各種用場的記載很多,反證了宋代城市居民踴躍投資房租業(yè)以及城市房租業(yè)的發(fā)達,例如:官員租房辦公。從《夷堅志》的記載得知,宋代州縣基層官員經(jīng)?;蚺R時缺少辦公用房,多由其自行租房解決,“方子張為會計倉官,僦民屋作廨舍”,[16](P890)“汴京毗婆寺前一宅,常僦與人充官舍”。[15](P1193)“廨舍”“官舍”即官員辦公用房。租房居住。從租房的用途看,還是用來居住為多,包括官員、民眾租房居住都極其普遍?!按疚豕锩畾q,張晉英濤自西外宗教授入為敕令刪定官,挈家到都城,未得官舍,僦冷水巷駱將仕屋暫住”。[11](P859)“紹興十六年,王寅祖為湖北提刑司指使,僦舍于張四官人店”。[7](P1656)南宋初年,“汴人王從事挈妻妾來臨安調官,止抱劍營邸中。顧左右皆娼家,不為便,乃出外僦民居”。[5](P631)“嘉興徐大忠,淳熙五年隨父官中都,僦居仁和縣倉畔”。[17](P1091)即使貴為皇胄的宗室子弟也不乏租房居住,“宗子希哲……乃僦舍于董宅之側”。[12](P1482)至于普通民眾租房居住則更見平常,“晉陵胡儔友直,乾道七年二月,僦州人霍氏屋”。[9](P1405)“泉州城內一空宅,數(shù)家分僦居”。[7](P1763)“忠順官王成為饒州指使而卒,其妻劉氏,自故居城隍廟西巷徙于牌樓南,僦鐘氏邸舍”。[11](P812-813)襄陽人劉過,“赴省試”途中遇一女子,愿“自媒”嫁于劉,劉“長途遠客,不能自制,遂與之偕東,而令乘小轎,相望于百步之間。迨入都城,僦委巷密室同處”,[3](P1015)以免妻妾吃醋。饒州鹽商鄭大郎次子“娶屠者劉翁女,別僦舍于北街”。[13](P1248)租房經(jīng)商?!白谑亿w大詣寺(湖州德清縣寶覺寺)假屋沽酒”。[5](P568)租房作庫房。“(壽春)姜七家對面有空屋一所……姜賃為客房,以停貯車乘器仗”。[6](P1314)租房辦書院。潭州(治今湖南長沙市)人梁辀,“居聚星門外,僦大街索將軍廟前呂氏空宅以為書院,其徒從學者三十人”。[11](P870)租房行醫(yī)。鄂州(治今湖北武昌區(qū))都統(tǒng)司醫(yī)官滑世昌,“行醫(yī)以救人為心”,后因居第失火,“僦小宅于城中,醫(yī)道復振”。[13](P1230-1231)租房賣卜。臨安人孫自虛,“于將軍橋瓦肆僦屋設卜肆自給”,[7](P1721-1722)“淳熙五六年間,有王道人者來復州,僦店賣卜”。[7](P1670-1671)
可見,租房涵蓋了宋代社會的各層級人士;租房用途也是林林總總,反證了宋代城市房租市場的繁榮,投資房租業(yè)顯然已成為宋代城市中層居民謀生的主要手段之一。
還有出租車、馬、船之類交通工具的。宋代民眾一般也不自備車、馬、船一類交通工具,平日出行多租賃解決,“湖州南門外,一婦人顏色潔白,著皂弓鞋,踽踽獨行,呼賃小艇”,到目的地后,自“腰間取錢二百,償雇直”。[16](P892)嘉興(今浙江嘉興市)魏塘鎮(zhèn)“錢(二)嫂持飯與沈食,自賃小艇,到陳故居”。[3](P1012-1013)“(紹興中)李如晦叔自楚北幕官來改秩,而失一舉將,憂擾無計。當春日,同邸諸人相率往天竺,李辭以意緒無聊賴,皆曰:‘正宜適野散悶可也’。強挽之行,各假僦鞍馬”。[6](P1311)“東武趙十七總干……赴調入都,自衢僦小舟,攜兩仆俱”。[13](P1281)可見,宋人租賃交通工具出行極為普遍。
(三)屠宰為業(yè)
宋代城市人口猛增,規(guī)模迅速膨脹,汴京“人煙浩穰,添數(shù)十萬眾不加多,減之不覺少”,[18](P451)臨安“戶口蕃息,近百萬余家”。[19](P167)城市數(shù)量與人口的激增,導致肉食品需求量急劇擴大,汴京南薰門“唯民間所宰豬,須從此入京,每日至晚,每群萬數(shù),止有數(shù)十人驅逐,無有亂行者”,[18](P100)令人瞠目不已,從而帶動了城郊養(yǎng)殖及屠宰業(yè)的發(fā)展。以屠宰為業(yè)的城市居民,也不在少數(shù)?!佰蛾柺T屠者羊六,以宰羊為生累世矣”。[12](P1542)
從事屠宰業(yè)的宋代城市居民,一身二任,集屠宰與賣肉(個別還進而加工肉制品出售)于一身,宰殺的家畜則買自養(yǎng)殖者,“鹽官縣黃天蕩民余三乙,世以屠狗為業(yè)。因娶妻得資裝數(shù)十千。嘗取銀釵一雙,貨于市,就路旁人家買狗,議價二千五百余……遂牽以歸。到家,不解縛,置壁下,令妻燒湯……攜肉出貨,歸而喜曰:‘今日甚利市,得錢多,止余一半’……明日攜余肉出”。[7](P1574-1575)鄱陽石頭鎮(zhèn)汪三“常以宰牛為務……買得水牯甚大,牽歸殺之,將如常日煮肉與肚臟,就門上掇出售,而掛頭蹄于房內”。[12](P1546)個別也有圈養(yǎng)、宰殺、賣肉一條龍的現(xiàn)象,“平江屠者賈循,以貨獐為業(yè)。?;匡晹?shù)十頭,每夕宰其一。迨旦,持出鬻于市。吳地少此物,率一斤直錢一千,人皆爭買,移時而盡。凡二十余年,贏得頗多”。[15](P1150)還有合伙集資購買家畜宰殺賣肉的,“以宰牛為務”的鄱陽石頭鎮(zhèn)汪三,“多與其侶陳二者共本”?;蚝匣锱d辦屠宰作坊,一起宰殺、分頭賣肉,“臨安宰豬,但一大屠為之長,每五鼓擊殺于作坊,須割裂既竟,然后眾屠兒分挈以去”。[5](P611-612)
這些胼手砥足以屠宰為業(yè)自食其力的城市居民,不僅操作環(huán)境骯臟,平日勞作異常辛苦,起早摸黑,一家老小齊上陣,上述“臨安宰豬,但一大屠為之長,每五鼓擊殺于作坊,須割裂既竟,然后眾屠兒分挈以去”。[5](P611-612)“以貨獐為業(yè)”的平江屠者賈循,平日總是黎明時分即“喚兒整擔”趕市賣肉。[15](P1150)“臨江軍新喻縣屠者張氏,居于僧寺之傍,每宰豬,必以曉鐘時起”。[13](P1261)且稍不小心便割傷身手,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鄭六十,經(jīng)營屠宰作坊,“嘗掛肉于案鉤上,用力頗銳,鉤尖利甚,傷其掌,刃透手背,痛逾月方愈”。[5](P611-612)
(四)從事交通運輸
這里特指江南城鎮(zhèn)中從事舟船運輸?shù)木用?。江南地區(qū),河湖交織,港汊密布,素來號稱水鄉(xiāng)澤國,城鎮(zhèn)或濱江臨湖、或為河湖環(huán)繞,舟船運輸歷來是主要的運輸方式,從事舟船運輸也是當?shù)鼐用駨臉I(yè)的重要選項。但這些以船為生者,如何“勞苦筋骨,受盡寒賤”,迎風破浪、闖激流越險灘,《夷堅志》中鮮有記載,卻大量記述了他們如何心黑手辣謀財害命的事實,概因當時水上交通治安狀況惡化及作者洪邁專事獵奇的編纂動機所致,秀州(治今浙江嘉興市)廣平橋尹大郎“作梢公”,利人“財物”,擠人“溺于中流”。[13](P1262)“成忠郎王佐,自竟陵挈家赴官沅州,乘客船泛湖,在道午泊。佐妻呼舟師之婦,出所攜錀石杯,酌酒與之,而夸語之曰:‘汝尋常固有好酒吃,想不曾得在金杯中?!蹕D謝曰:‘小家不過識瓦甌甍盞,何嘗見金器乎!’退以告夫,且言所用盆瓶之屬無非金者。夫即懷姦心,與妻謀……其夜,殲佐家人而沉其尸,徑趨武陵,持杯貨于市”。[15](P1175-1176)“辰州監(jiān)押任滿,雇舟下五溪,將歸王沙沔陽鎮(zhèn)。有朱砂數(shù)百兩,過五陵”,“湖彌漫萬頃,四無他船”,船主“即摏以篙,隕于水。其妻驚出,亦隕之。并二女三婢皆死,”隨后“持縑出市”。[15](P1176-1177)還有貧苦“舟師”租賃官府船只運輸聊以謀生,“紹興三十一年,北方遣使者高景山、王全來賀天申節(jié)。詔中貴人黃述持扇帕迎賜之,例用兩浙漕司舟。舟師王貴者,病死于楚州洪澤,有二子。其妻泣告述曰:‘夫死,舟當還官,則一家數(shù)口且濱溝壑,倘得長子繼役,乃可續(xù)食矣,愿丐一言于漕使’”。[4](P203)
應該說,以上記載并不代表從事運輸業(yè)的宋代城鎮(zhèn)居民的全部,更多的船戶則是早出晚歸,泛舟洪波,歷盡艱辛,轉運人物,利人利己。不過,洪邁筆下的文字,也反映了商品經(jīng)濟高度繁榮背景下,人們價值觀的嚴重扭曲,唯利是圖,金錢至上的價值取向開始裹挾并支配某些城市居民的言行了。
(五)從醫(yī)
在宋代城市中層居民中,選擇瞧病救人郎中職業(yè)的也不少,“漣水軍醫(yī)者劉師道,家在金城,徙居邑市。再世業(yè)醫(yī),至其身聲價始振”。[6](P1322)“樂平醫(yī)士潘璋居于縣市”。[11](P850)世代為醫(yī)的鄱陽劉昶“寓處城中”。[11](P851)“揚州名醫(yī)楊吉老,其術甚善”。[16](P940)其中不乏德藝雙馨的名醫(yī),“鄂州都統(tǒng)司醫(yī)官滑世昌,居于南草市,家貲巨萬,而行醫(yī)以救人為心,鄂州人稱其盛德”。[13](P1230-1231)
為醫(yī)者收入頗豐,生活優(yōu)裕,撫州(治今江西臨川市)人李某,“醫(yī)道大行,十年間,致家貲巨萬。崇仁縣富民病,邀李治之,約以錢五百萬為謝”。[8](P73-74)婺州(治今浙江金華市)義烏縣(浙江今縣)名醫(yī)孫道,“工療眼疾……州鈐轄苦此病,危甚。孫為之拯治,正用前方,數(shù)服而愈。謝以錢五萬”。[3](P1007)成都名醫(yī)張瑞給吳某治愈病,“吳大喜,厚賜金帛而送之歸”。[7](P1716)有的甚至購置名園,姬妾成群,“醫(yī)師能太丞,居京師高頭街,藝術顯行,致家貲巨萬。晚歲于城外買名園,畜姬妾十輩”。[4](P259)而臨安眼醫(yī)徐遠,因“顯仁太后患目疾,訪草澤醫(yī),遂獲展效,補官與宅,錫賚不勝計,稱為徐防御。有子登科”。[20](P766)房產(chǎn)、官位雙收,令人艷羨。即使庸醫(yī)的鄱陽趙三,“雖操術不高,亦頗自足”。[9](P1454)
值得指出的是,不少從醫(yī)者已完全卻失懸壺濟世、救死扶傷之職志,唯利是圖,貪得無厭,“專貪財賄,無濟人利物之心”。[7](P1714)汴京張二大夫者,“官至翰林醫(yī)痊,免退,居吉州,啟藥肆,技能不甚高,而一意牟利,累資數(shù)萬緡”。[11](P845)汴京人晏肅,其妻邢氏“生疽于頤,久之,頤頜連下齶及齒,脫落如截,自料即死,訪諸外醫(yī)。醫(yī)曰:‘此易耳,與我錢百千,當可治’”。[8](P169)“饒州黥卒楊道珍……素善醫(yī),而尤工針灸。市民余百三,苦鼻衄沉篤,更十數(shù)醫(yī)弗效,最后招楊視之。知其家啟肆販繒帛,近年以來,資力頗贍,楊深有所邀需。余妻上官氏,許以三十千,方為領略”。待治好后,“余氏不勝喜,如所約以酬,又別致謝”。[13](P1280)“素精醫(yī)技”的武唐公,“后浪游衢州江山縣,豪族顏忠訓之妻毛氏,孕二十四月未育”。武應邀前去,“索錢至二十萬,始留藥一服”。[5](P656)
更出現(xiàn)了一樁樁喪失人性、踐踏醫(yī)生職業(yè)道德底線的案例,令人觸目驚心,不寒而栗。
宣城符裹鎮(zhèn)人符助教,善治癰癤,而操心甚亡狀,一意貪賄。病者瘡不毒,亦先以藥發(fā)之,前后隱惡不勝言。[5](P619)
當涂外科醫(yī)徐樓臺,累世能治癰癤,其門首畫樓臺標記,以故得名。傳至孫大郎者,嘗獲鄉(xiāng)貢,于祖業(yè)尤精。紹興八年,溧水縣蠟山富人江舜明背疽發(fā),扣門求醫(yī)。徐云:“可治。”與其家立約,俟病愈,入謝錢三百千。凡攻療旬日,飲食悉如平常,笑語精神,殊不衰減,唯臥起略假人力。瘡忽甚痛且癢,徐曰:“法當潰膿,膿出即愈。”是夜用藥,眾客環(huán)視,徐以針刺其瘡,燃紙長五寸許,如錢緡大,點藥插竅中。江隨呼:“好痛!”連聲漸高。徐曰:“別以銀二十五兩賞我,便出紙,膿才潰,痛當立定?!苯釉磁瑘圆豢吓c,曰:“元約不為少,今夕無事,明日便奉償?!毙毂赜弥?。江族人元綽亦在旁,謂源曰:“病者痛已極,復何惜此?”遂與其半。[5](P618)
宜興段承務,醫(yī)術精妙,然甚貪財賄,非大勢力者不能屈致。翟忠惠公居常熟,欲招接,不可,委平江守梁尚書邀之,始一來。既回,至吳江,適一婦人病來請,段至,視之曰:“此病不過湯藥數(shù)劑,然非五百千為謝不可?!逼浼以S其半,遂拂衣去,竟從其請,別奉銀五十兩為藥資,段亦索至百兩,乃出藥為治,數(shù)日愈。載所獲西歸。[7](P1714)
(六)從事各種文教活動
在宋代文教高度發(fā)展及城市經(jīng)濟日益繁榮的背景下,城市中層居民中有一定文化知識但家道式微的知識階層,也發(fā)揮自己所長,從事各種形式的有償服務,聊以謀生。例如,聚徒講學。一些科考落第求仕無望的所謂寒儒通過聚徒講學,收取些許束脩。潭州(治今湖南長沙市)人梁辀,“居聚星門外,僦大街索將軍廟前呂氏空宅以為書院,其徒從學者三十人”。[11](P870)“(衛(wèi))勛聚徒為小學,謹飭安分”。[6](P1376)濟南人李茇,“寓臨安軍營中,以聚學自給”。[5](P690)“福州老儒林君,自少力學。而終身不偶,以教授生徒為業(yè)”。[20](P757)南城(今江西南城縣)人童蒙,“未第時,居城北郭外曰塔步,貧甚,聚小兒學以自給”。[7](P1628-1629)“閩中士人王克己居華亭,以教學為生”。[9](P1444)“饒州吏人盛珪,因盜用官庫錢事發(fā),寄跡于市民萬廿四家,聚小童讀書以自給”。[15](P1187)經(jīng)營書鋪。經(jīng)營書鋪,印刷、銷售書籍,藉以立身謀生。贛州(治今江西章貢區(qū))林三于“郡市”經(jīng)營“一書鋪”。[16](P886)賣詩。某些落魄失意文人于街頭擺攤賣詩,“隨所命題”現(xiàn)場作詩,收取一定的潤筆費,“曹道沖售詩于京都,隨所命題即就”。[6](P1367)豫章(今江西南昌市)“有秀才以賣詩生”。[5](P689)繪畫、雕塑。一些擅長繪畫、雕塑的畫工、塑工,往往應祠廟、私家請求,為其圖畫、雕塑神像,收取一定酬金。涇縣(安徽今縣)宰湯顯祖,“命畫工王生繪神將大象七十二軀,舉事香火,極其虔敬”。[11](P853)“浮梁畫工胡生,居于縣市,其計素平平。邑人葺城隍祠,付以錢,使繪門衛(wèi)二神。胡生嫌所得之微,視其直斟酌,但作水墨而已,衣冠略不設”。[17](P1133)英宗時參知政事孫抃曾孫孫斯文,“丑狀駭人,面絕大,深目巨鼻,厚唇廣舌,鬢發(fā)鬅鬙如蠆。每啖物時,伸舌卷取,咀嚼如風雨聲,赫然一土偶判官也”。紹興廿八年(1158)至臨安,“畫工陰圖其形,鬻于市廛以為笑”,[10](P393)當然屬于一種不道德行為。
這些定居在城市的知識階層,總體上看,經(jīng)濟來源都很單一,境遇窘迫,是名副其實的寒儒,衛(wèi)州(治今河南衛(wèi)輝市)汲縣(今河南衛(wèi)輝市)人夏廑,“崇寧大觀間,居太學甚久,未成名。家固貧,至無一錢。同舍生或相聚博戲,則袖手旁觀,時從勝者覓錙銖,俗謂之乞頭是也”。[5](P541)饒州德興縣(今江西德興市)士人董穎,“平生作詩成癖,每屬思時,寢食盡廢,詩成,必遍以示人……然其窮至骨,他日入郡,為人作秦丞相生日詩,窮思過當,遂得狂疾……歸數(shù)日而死。家貧子弱,葬不以禮,亦無錢能作佛事,幷刻《霜杰集》傳于世”。[4](P319)董穎其人其行其際遇歸宿,令人好生感慨。
二
以上筆者通過對洪邁志怪小說集《夷堅志》中關涉宋代城市中層居民資料的挖掘與爬梳,用兩萬余字的篇幅,對宋代城市中層居民的經(jīng)濟活動進行了簡要勾勒和描述,雖不能說反映了宋代城市中層居民的全部,但亦大致涵蓋了宋代城市中層居民的主要成分及其主要經(jīng)濟活動。作為城市居民的主體,宋代城市中層居民的崛起和發(fā)展壯大,不獨賦予了宋代城市特別的意義,而且在中國城市發(fā)展史上也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首先,這些終日活躍在不同行業(yè)、堅守在不同崗位的城市居民,他們通過自己的誠實勞動與辛勤付出,為宋代城市經(jīng)濟、文化、藝術、教育及科技發(fā)展出力流汗、添磚加瓦,做出了各自的貢獻,成為推動宋代城市經(jīng)濟發(fā)展繁榮的中堅力量,也最終成就了宋代城市的輝煌和傳奇。其次,從中國城市演進歷史看,宋代處在一個十分關鍵的轉折時期,較諸此前,宋代城市發(fā)生了一系列迥然不同的變化,而居民成分與屬性的變化,則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這就是基本上脫離了農(nóng)村及土地、固定居住在城市、主要從事工商業(yè)生產(chǎn)的新型城市居民,替代了此前以政府官員、胥吏及其眷屬、屯駐軍隊、各地豪富,以及亦商(工)亦農(nóng)等為主體的城市居住(或暫?。┱摺!兑膱灾尽分杏浭龅娜缟纤未鞘斜姸嗟墓ど虡I(yè)生產(chǎn)者便充分說明了這一點。而這些基本上脫離了農(nóng)村及土地、固定居住在城市、主要從事工商業(yè)生產(chǎn)的宋代城市新型居民,正是中國近代城市市民之先驅。由此也賦予了宋代城市或多或少的近代化氣息。隨著中國社會及城市的不斷發(fā)展、經(jīng)濟結構的不斷變遷,至明季中葉及以后,此前宋代城市這一新型居民,終于演變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近代城市市民。自然,作為近代城市市民的特點及屬性也更加豐滿與完備,但中國城市及市民近代化過程的起點始于宋代,則是毋庸置疑的。
[注 釋]
①《宋代城市中層居民經(jīng)濟活動初探》一文,擬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院)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