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林林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重性精神性疾病,臨床癥狀各異,其所涉及包括思維、情感和行為等多方面的行為障礙和精神活動失調[1]。本研究旨在探究慢性穩(wěn)定期精神分裂癥患者應用協(xié)同護理服務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報告如下。
選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慢性穩(wěn)定期精神分裂癥患者120例,將其平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其中,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50例:年齡23~64歲,平均年齡(44.8±6.30)歲;病程5~20年,平均病程(12.85±4.12)年。選擇標準:(1)病癥處于穩(wěn)定期,陽性和陰性(PANSS<60分);(2)病齡≥3年。兩組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就診前均采用常規(guī)對癥處理。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前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進行治療,其中包括心理、飲食和住院時間等[2]。實驗組:患者在住院后首先采用協(xié)同護理服務進行干預治療,具體情況如下:(1)患者康復基礎知識培訓與講解:每周對患者講解4次左右,且時間保持在1.5小時內,持續(xù)4個月;同時醫(yī)護人員還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操作方法指導等;日常生活訓練: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飯前、便后洗手,晨起洗臉、刷牙;收拾房間,包括疊被子、掃地等。定期召開小組評議會,強化患者教育和社會行為,鼓勵學習其他患者良好生活習慣。(2)行為干預:首先,慢性穩(wěn)定期精神病是一種極其嚴重的精神性疾病,會不同程度導致患者精神退縮、生活能力下降等,其主要臨床表現行為是,患者不會主動接觸事物,對身邊環(huán)境存在恐懼狀態(tài),因此,需要醫(yī)護人員主動采取干預,提高患者能動狀態(tài)[3]。
PANSS量表主要用于評價精神癥狀的嚴重程度,ADL量表主要檢測患者日常生活質量好壞,評分越高,則生活能力越差。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實驗組PANSS評分為(58.35±5.40)分,干預4周后為(52.12±3.50)分;干預前,對照組PANSS評分為(58.70±5.30)分,干預4周后為(56.31±5.20)分。
干預前,實驗組ADL評分為(34.30±5.45)分,干預4周后為(22.50±3.21)分;干預前,對照組ADL評分為(35.70±6.01)分,干預4周后為(30.20±3.51)分。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PANSS評分與ADL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48、0.39,P均>0.05);干預4周后,PANSS和ADL評分比較,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75、12.51,P均<0.05)。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重性精神性疾病,臨床癥狀各異,其所涉及包括思維、情感和行為等多方面的行為障礙和精神活動失調。通常情況下,患者基本癥狀與常人無異,但部分患者在疾病過程中會出現認知功能的損害,反復發(fā)作、加重或惡化,嚴重者可能導致精神殘疾和衰退,但大部分患者經過治療可以保持痊愈狀態(tài)。
就目前研究而言,精神分裂癥病因尚未明確,但可以經過藥物控制和專業(yè)性護理改善患者不良生活習慣或外部社會環(huán)境來控制患者病情。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協(xié)同護理治療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與社會再適應能力具有明顯效果。干預后,實驗組PANSS和ADL評分均低于干預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協(xié)同護理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社會功能與在再應社會能力[4-5]。在長期的慢性穩(wěn)定期精神分裂癥治療中,由于患者長期使用抗精神藥物,陽性癥狀基本保持平穩(wěn)。臨床表現中的感知覺、情感、認知等障礙性功能癥狀明顯降低:如治療前的意志缺乏、情感淡薄與思維缺失等癥狀明顯好轉,但少數患者生活能力仍沒有明顯改善,這說明患者應用藥物治療并無明顯效果[6-7]。一般情況下,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過程主要是社會在適應過程。因此,在醫(yī)護治療過程中,主要通過提高患者生活技能和豐富社會性實踐活動,培養(yǎng)患者積極主動的生活習慣和態(tài)度并輔以始動性功能訓練激發(fā)患者的生活情趣,進而改善其懶散和退縮的主觀意識[8]。
綜上所述,慢性穩(wěn)定期精神分裂癥是可以通過治療與護理改善的,同時,對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社會再適應能力也具有良好的借鑒作用。
[1]肖燕.協(xié)同護理模式在慢性穩(wěn)定期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49(11):1330-1332.
[2]李國珍,李玲,朱榮青,等.始動性功能訓練對慢性穩(wěn)定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和社會功能的影響[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3,26(4):298-300.
[3]杜永慧,張毅,徐斐康,等.喹硫平和氯氮平對慢性穩(wěn)定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0,23(5):327-329.
[4]游飛霞.喹硫平和氯氮平對慢性穩(wěn)定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療效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1,8(7):102.
[5]張喜云,南喜雀,程瑛,等.工娛治療對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的影響[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7,23(2):155-157.
[6]汪燕翔.慢性穩(wěn)定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始動性功能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全科醫(yī)學臨床與教育,2016,14(3):350-352.
[7]寧小玲,麻景賢,唐全勝,等.協(xié)同護理模式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出院后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22):3060-3062.
[8]閔海瑛,王玲,施美麗,等.系統(tǒng)認知治療技術在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心理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34(14):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