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幼兒園 葉 蓉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幼兒好奇、好問,有著強烈的探究欲望,具有與生俱來的探究本能,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恰好滿足了他們生長發(fā)展的需求。近年來,我園在科學教育活動實踐探究中發(fā)現(xiàn),家園互動是幼兒科學教育的有效途徑。我們發(fā)揮園所的主導作用,精心設(shè)計和組織了豐富多樣的家園互動活動,充分調(diào)動家長參與科學教育活動的積極性,使家園互動常態(tài)化,有效彌補了科學教育中個別化教育不足的問題。同時,營建了良好的家園科學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了家長和幼兒的科學意識,有效提高了科學教育活動的質(zhì)量。
為了讓每個孩子參與到科學教育活動中,我們開展了“晨間新聞播報會”“餐前故事會”“離園燈謎會”或“小博士大問號科普會”,簡稱“三會活動”,由每天的值日生輪流主持活動,為每個孩子和家庭提供科學教育的平臺。
每天晨間談話時間,我們開展“晨間新聞播報會”。幼兒輪流向全班幼兒講述與家長一起了解的科學知識或新聞,并用圖片和繪畫輔助表達。講述完成后,可以向全班幼兒提出問題,然后將新聞圖片稿貼在班級的主題墻上。
每天午餐前,我們開展“餐前故事會”。幼兒輪流給全班幼兒講科學家故事或科學小故事,這些故事都是家長與幼兒一起挑選的。家長和孩子一起學講故事,然后,再由幼兒講給全班聽。幼兒在講、聽、問、答的互動過程中,共同學習分享。
幼兒離園前,我們開展“離園燈謎會”或“小博士大問號科普會”。中、小班時期,每班幼兒輪流和家長學習一則謎語,在“燈謎會”時間請全班幼兒猜,然后再教全班幼兒學習說此謎語。在家長的建議下,大班開始后進行“小博士大問號科普會”。大班幼兒與家長翻閱《十萬個為什么》等書籍,查找科學知識,選擇合適的內(nèi)容。每個孩子輪流帶一個科學問題,講給全班幼兒聽,請大家討論,然后再說出答案。
為了有效地開展“三會活動”,在小班幼兒家長會上,我們先向家長宣傳科學教育活動的作用和價值,組織家長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科學領(lǐng)域的目標及教育建議,引導家長共同討論如何支持幼兒科學活動,以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支持幼兒探究活動,培育幼兒的科學精神。
達成共識后,教師詳細向家長講解“三會活動”的互動方式。每個月,教師提前排好“三會活動”時間安排表,讓家長一目了然,做好親子互動準備,幫助幼兒選擇材料和內(nèi)容,與孩子一起說新聞、講故事、猜謎語、提問題、解疑惑。每位幼兒每學期參與活動約15次,經(jīng)過長期堅持和日積月累,家長從活動中體驗到親子感情愈加濃厚??粗⒆觽冏孕判牡脑鲩L、科學興趣的增長、科學知識的增長,家長覺得很有意義,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增強。
在開展“三會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定期進行園本教研活動,每位教師輪流講述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及遇到的問題。例如,如何根據(jù)幼兒年齡特點選擇適宜的科學故事和科學知識,如何對不同群體家長進行個別指導和支持。同時,我們還組織教師深入班級互相觀摩學習,不斷改進組織方式,提高“三會活動”的實效。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我們倡議家長和孩子一起利用廢舊物品制作燈籠,并在燈籠下掛上燈謎,展示在幼兒園的院子里、走廊里。家長接送孩子的時候,和孩子們共同猜燈謎,幼兒園里洋溢著濃濃的年味、滿滿的親情,熱鬧溫馨。
“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各班邀請一位職業(yè)不同的家長來園為孩子們上課,讓孩子們了解不同職業(yè)中的科學知識。例如,從事公安工作的家長給孩子們示范講解如何提取指紋;在醫(yī)院工作的家長給孩子帶來聽診器,讓孩子們了解聽診器的作用;在空軍、海軍工作的家長為孩子們帶來圖片和模型,用課件形象地給孩子們講解兵器的知識。家長們認真?zhèn)湔n,制作課件,準備實物模型等,為孩子們細致地講解科學知識。面對既熟悉又陌生的家長,孩子們興奮、新奇而又自豪。為了充分利用家長資源,我們請每班的家長志愿者再輪流到各班給孩子們進行巡講,讓更多的孩子受益。
“六一”兒童節(jié),我們開展不同形式的活動。例如,家長們制作服裝、道具,親子表演科學童話??;與孩子共同為親子科學游樂會制作科學游戲玩具;開展互問互答式的科學知識擂臺賽等,讓家長以有意義的方式陪伴孩子歡度充滿樂趣的節(jié)日。
秋天,我們組織家長和孩子們走進田間,一起采摘,一起品嘗,了解花生、紅薯等農(nóng)作物的生長特點,體驗收獲的喜悅。家長和孩子們激動不已,孩子們用畫筆畫出親子采摘的收獲和快樂;有的家長將親子采摘的感受寫成游記和詩歌;更多的家長和孩子們親身感受到農(nóng)民們的辛苦,更加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植樹節(jié)”“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環(huán)境日”“世界氣象日”等主題日,也是我們在科學教育中進行家園互動的良好契機。我們引導家長與孩子們一起收看電視專題片,收集資料布置主題墻,走進社區(qū)和大自然,讓他們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促使他們自覺行動起來,保護我們的家園。
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中,我們盡可能讓家長和孩子們參與。家長和孩子參與其中,他們才能真正成為環(huán)境的主人,才能與幼兒園環(huán)境相融。
在幼兒園的走廊等公共空間中,我們設(shè)置了“寶貝愛科學”“科學大發(fā)現(xiàn)”“走近科學”“科學探秘”等科學墻展板,搭建教師、家長、幼兒間互相交流科教信息、經(jīng)驗的平臺,達到資源信息共享的目的。
我園每個班均創(chuàng)設(shè)了“問題墻”,幼兒、家長、教師共同提出問題,共同探究答案。例如,在“影子的秘密”“磁鐵的魔力”等教育活動中,許多家長從網(wǎng)上尋找到相關(guān)的圖片和知識;在“海洋生物”活動中,家長與幼兒共同收集了許多海洋生物的圖片、圖書、音像資料等,并投放到班級科學角,與其他幼兒分享。
在班級中開辟種植角,每個孩子觀察自己所種植物的生長情況,并做好觀察記錄,家長在接送孩子時與幼兒一起觀察分享。
室外環(huán)境中,我們創(chuàng)設(shè)的“紫荊農(nóng)莊”“小磨坊”“壓水井”“沙里尋寶”“水上樂園”“聲音世界真奇妙”“小豬蓋房子”“林間小路”等向家長開放,家長帶孩子一起去觀察、操作、探索。
在孩子和環(huán)境的互動過程中,家長也感受到了科技教育活動的樂趣和幼兒園的良苦用心??茖W教育環(huán)境和氛圍的營造,讓家長和孩子沉浸其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染。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網(wǎng)絡(luò)信息技術(shù)已經(jīng)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千家萬戶,尤其是微信、QQ等交流平臺,已經(jīng)廣泛運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人們最快速、便捷、多元的交流手段。我園教師充分利用班級家長QQ群、微信朋友圈,實施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的家園互動。
教師向家長宣傳介紹國內(nèi)外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nèi)容、方法,推送與幼兒園科學教育相關(guān)的科學知識。家長也可以參與互動,擴展信息量,提高對幼兒園科學教育的認識,了解掌握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鼓勵家長每月一次,利用雙休日帶孩子參觀科技館、博物館等場所,并拍照或拍視頻,發(fā)到班級QQ群里。家長與家長之間,家長與孩子之間相互激勵、分享、學習、交流。
教師可將幼兒在園參加科學教育活動的照片和視頻發(fā)到班級群里,家長可以了解到孩子們參與“三會活動”、科學探索區(qū)活動、戶外科學探究活動等的情況。家長也可以將幼兒在園外的科學探究活動拍成照片或視頻發(fā)到群里共享,從而實現(xiàn)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家長與幼兒之間的多向互動。
教師利用新媒體形象、快捷的特點,將科學課程中的科學小實驗拍成微視頻推送到班級群里,讓家長簡單明了地看清楚科學小實驗的操作過程。然后,請家長和孩子們一起玩一玩,并把玩的過程和結(jié)果也拍成視頻推送到班級群里。家長和孩子們饒有興致地一起收集材料,一對一進行親子實驗游戲。例如,在開展科學實驗游戲“奇妙的蘑菇云”時,家長認真地將與孩子實驗的過程拍成視頻發(fā)到班級群里,家長們興奮地交流著實驗的經(jīng)驗,分享著實驗成功的喜悅。班級群成為家長們學習和交流的場所,這彌補了集體教學中教師無法關(guān)照到每個幼兒的不足,營造了濃厚的親子愛科學、學科學的教育氛圍,提高了家園互動的品質(zhì)。
家園充分有效的雙向互動,融洽了親子之間的情感,提升了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質(zhì)量,為每個幼兒的科學素養(yǎng)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