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
1980年在波士頓,我遇到了一位家庭主婦,她剛剛從中國旅游回來,我問她對中國大陸的印象,她回答說:“Nothing works.”就是說“什么也不工作——什么也不靈”。她指的是當(dāng)時(shí)的旅店設(shè)施。
1993年還是在波士頓,我遇到另一位家庭主婦,她問我:“中國有12億人,是真的嗎?”
我答:“是真的。”
她馬上反應(yīng):12億人,“Everybody works”,人人都在工作,太可怕了。
我問,如果12億人“No one works”,誰也不工作,是不是更可怕?
她說:“這倒也是。我還沒有想過。”
我想起香港的一位教授,據(jù)說他有一句名言:在美國,精英真精,百姓真傻;在中國,百姓其實(shí)很精,偏偏有的精英真傻。是這樣的嗎?
1982年,在紐約圣約翰大學(xué)的一次研討會上,一位靠與美國女子結(jié)婚取得美國公民身份的中國青年新移民突然來到會場,大呼小叫地讀了一紙“告中國作家書”,說是中國有許多問題,他質(zhì)問道:“請問中國的作家們,你們到哪里去了?”會上所有的人看著我,我回答:“中國作家在中國做自己應(yīng)該做與可能做的事,那么請問這位中國青年才俊,您到哪里去了呢?您準(zhǔn)備做些什么呢?”
人群中傳出了笑聲。
一位歐洲的朋友向我介紹國外將茶葉粉碎裝入滲透紙袋的“茶包”,建議中國人今后這樣飲茶,喝起來更方便。
確實(shí)方便,但是我懷疑國人是否會接受這個(gè)建議。中國人喝茶不僅是喝,也是選杯、抓茶、舀茶、泡水、觀看、聞嗅的一系列官能感受。例如龍井的兩葉一芽,銀毫的葉葉直立,例如綠茶之綠與紅茶之紅。還有,即使是最理想的茶包紙,參與到浸泡過程中,它會帶來什么樣的氣味呢?
(貝 克摘自天地出版社《中華玄機(jī)》一書,123RF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