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擬恢復蘇軍時期的政治機構,計劃在現(xiàn)有教育機構基礎上成立軍事政治總局。”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6日報道稱,俄國防部下屬的社會委員會副主席亞歷山大·卡尼什5日表示,在俄軍現(xiàn)有人事總局基礎上組建這樣的政治和思想機構是十分有必要的。新的軍事政治總局必須擁有充分權利,在軍隊范圍內實施嚴格的垂直管理:從連到各軍兵種,直至國防部。這一機構不應是人事總局簡單的重命名。
俄羅斯《觀點報》6日報道稱,俄軍這一計劃并不是要在軍隊中簡單恢復政委制度。目前,俄軍并不需要實施雙重權利管理。政委首次出現(xiàn)在俄國臨時政府期間。當時的新政權希望軍隊忠于他們,在君主制垮臺后繼續(xù)戰(zhàn)斗。在1919年前軍隊中各級設立了政治部門,這些政工人員成為勝利的保障。但此后政治部門又幾經變化與調整,地位也幾經沉浮,甚至數(shù)次被取消。1940年政工人員被完全取消,由指揮官助理負責政治工作。衛(wèi)國戰(zhàn)爭開始后,部隊政工人員重返部隊,他們主要任務是防止打敗仗的部隊士氣下降。戰(zhàn)后,總政治局成為了黨在軍隊中的一部分。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部隊中的政工人員地位再次下降。蘇聯(lián)解體后,俄軍經歷了去政黨化和非政治化進程,隨著蘇共的崩潰,政工人員也從軍隊中消失。
俄國防部下屬的社會委員會副主席亞歷山大·卡尼什稱,在全球信息對抗的背景下,軍隊政治和思想工作的作用大幅增加,因此必須對軍隊進行根本性改革,有專門機構來負責軍隊的道德和思想工作。在這項工作中應考慮到國內的社會和政治局勢,從而增強國家的國防能力,提高部隊戰(zhàn)備水平。
俄國家新聞網6日稱,對于這一建議,俄軍事專家亞歷山大·赫羅連科稱,從解決當前軍隊面臨的復雜問題角度看,這一計劃是正確的。當然,不應讓它像蘇軍那樣具有意識形態(tài)意義。目前軍隊不僅需要心理方面的專家,還需要其他領域的專家。不管怎樣,這些人在各級部隊都是需要的?!?/p>
(柳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