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全媒體記者 楊媛媛
從“門外漢”到制茶能手,張國友用了十年時間。十年種茶、制茶路上,張國友用初心、匠心、恒心鋪就了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
張國友從事制茶工作以來,先后斬獲了2015年遵義市職工技能大賽手工制茶競賽二等獎、2016年遵義市職工技能大賽手工制茶競賽一等獎、2017年全國手工綠茶制作技能大賽“一等獎”,以及大大小小各種制茶比賽的獎項無數(shù)……
從正安往南,途經黔北重鎮(zhèn)安場,在距正安三十公里的楊興鎮(zhèn)同興村馬鬃嶺,連綿的茶園在春日的陽光里,映射出綠寶石般的光芒,晨曦的露水在青翠的茶葉上,隨風起舞,一派春意盎然。
這里是張國友制茶夢開始的地方,是他與茶結緣的起點。
2008年,正安縣響應貴州省委、省政府“大力實施茶產業(yè)發(fā)展”號召,把茶葉產業(yè)作為全縣主導產業(yè)狠抓落實,大力扶持種植大戶及農戶大力發(fā)展茶產業(yè)。
楊興鎮(zhèn)同興村地處高海拔山區(qū),祖祖輩輩依靠農業(yè)維持生活,但是貧瘠的土地也只能讓村民勉強維持生計,大多數(shù)青壯年都選擇了外出務工。張國友的父母卻舍棄不了家鄉(xiāng),一直辛勞地耕耘著家里的土地。恰逢縣里大力支持發(fā)展茶產業(yè),免費發(fā)放茶苗,還提供技術支持,而同興村高海拔、無工業(yè)污染、雨量充沛的自然條件,都十分適合種茶。張國友的父親覺得,這有可能是家庭經濟條件轉變的一次契機,必須牢牢抓住。
“行動派”的父親將鄉(xiāng)鄰的30畝土地流轉了過來,種上了綠茶。輟學在家的張國友和家人種起了茶葉,在茶未見收效時,套種烤煙。
三年后,茶樹成林,看著滿山綠油油的茶樹,張國友全家人卻愁起了銷路。正安無較大的茶葉企業(yè),而縣境內種茶面積日益增多,導致了供大于求的狀況,雖然在政府的主導下,一些茶葉生產合作社出現(xiàn),為茶農增加了銷路,然而收效甚微。
張國友到茶葉市場了解一番后發(fā)現(xiàn),市面上的茶青價格低廉,制成茶葉后,銷量更廣,利潤也更高,“何不自己制茶?自產自銷?”一個念頭在張國友腦中閃過。
“我想去貴州省經濟學校(茶校)學習茶葉加工技術,回來自己加工茶葉再賣出去,”張國友的想法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2011年,年僅19歲的張國友收拾行囊,背上了夢想,踏上了求學之路。
在貴州省經濟學校茶葉生產與專攻專業(yè)進修期間,張國友開始深入了解中國的茶文化,還有茶文化背后蘊含著的中華底蘊。
A層:根據校園網資源庫Learning situation 3 Applying for a job中提供的真實招聘廣告,模擬表演;討論求職相關話題:What’s your view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seeking jobs?
每一堂茶葉栽培課、每一節(jié)茶葉加工實操課,張國友都會很仔細聽、認真學,慢慢地,他發(fā)現(xiàn)自己愛上了種茶,愛上了制茶,愛上了每一種茶的風味。
在這里,張國友初探茶文化,正式踏上了專業(yè)制茶、種茶之路。
制茶師不僅需要技術,更需要天賦,在學校就讀期間,張國友就表現(xiàn)出制茶、品茶、評茶方面的天賦。
在學校組織的一次考試競賽中,他總是以優(yōu)異的成績獲得考官青睞,去企業(yè)實踐期間,更是獲得企業(yè)負責人的賞識?!八频牟?,是這一批實習生中,做得相當好的,如果他要找工作,我們公司會給他遞上橄欖枝?!边@是某企業(yè)的總經理鄧某對實習期間張國友的評價。
不僅如此,在校期間,張國友憑借努力,獲得了“中級茶葉加工工”“中級茶藝師”“中級評茶員”等等含金量很高的專業(yè)證書。
2014年2月,根據學校的規(guī)定,張國友需要到企業(yè)實習一年的時間,“以踐鑒學”。在眾多選擇中,張國友放棄了大城市企業(yè)拋來的橄欖枝,選擇了家鄉(xiāng)的“正安縣桴焉茶葉公司”作為實習企業(yè)。
“你這么年輕,種茶、制茶這么辛苦的工作,能堅持嗎?”這是面試時,面試官問張國友的問題。
“能!”年僅22歲的張國友肯定地回答。
自此,張國友開始從維修制茶機器的技術工人開始做起,開啟了他的制茶生涯。
做一線制茶工人是十分辛苦的,產茶期間必須要根據時節(jié)將茶青制成茶葉,否則會影響茶葉的品質;而閑時,則需要檢修制茶機器。張國友卻十分珍惜這次實習機會,正安縣桴焉茶葉公司是當?shù)刂髽I(yè),氣候相仿、茶樹病蟲害相似、市場也大同小異,在制茶、種茶、售茶方面都對張國友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具有指導意義。
努力鉆研技術的張國友,到正安縣桴焉茶葉公司短短兩月,便在制茶方面展示了他的專業(yè)技術,深得該企業(yè)的副總經理郭某賞識。同年5月,遵義市茅臺杯?首屆職工技能大賽在湄潭舉行,張國友及另一位同事代表公司參賽,在該競賽的手工芽茶制作項目中,張國友初露鋒芒,一舉斬獲了三等獎(個人)。
第一次獲得市級獎項,年僅22歲的張國友倍感欣喜。但是在和全市各路制茶大咖的競賽中,張國友意識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回來后的他,更加努力學習,以取得不斷進步,期望有一天不被時代的浪潮卷入時間的洪流。
2015年5月,在正安縣桴焉茶葉公司實習期滿后,張國友婉拒了公司的挽留,回到了家鄉(xiāng),那片他夢想開始的地方。
學成歸來的張國友開始“大刀闊斧”地對自家的茶園進行整改。
第一件事就是把以前茶園用的農藥全部扔掉,“以前不知道,農藥雖見效快卻會影響茶葉質量,很多農藥可以用生態(tài)農藥取代,既能除去茶樹天敵,又對茶樹無害,提升了茶葉的品質?!睆垏迅谴竽懙卦谧约也鑸@引進了一批蜜蜂,以茶花為食,懼怕農藥的蜜蜂不僅為張國友的生態(tài)茶葉打廣告,還帶來了另一筆收入。
調研市場后的張國友,將茶園的品種進行了豐富,新增了白茶等優(yōu)良品種,將附近村民的土地流轉過來,增加種植規(guī)模,同時,緊鑼密鼓地開始廠房建設、設備安裝,為創(chuàng)立自己的公司做好準備。
2016年6月,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奮戰(zhàn),累計投資超過500萬元的正安縣興嶺茶業(yè)有限公司成立,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注冊資金1200萬元,主營茶葉種植、加工和銷售。公司現(xiàn)有已投產的豐產茶園超過100畝;建成標準化加工廠房一座,總占地面積約1300平方米;購置和安裝標準化、現(xiàn)代化茶葉生產線1條。
至此,張國友的制茶之路迎來了里程碑式的發(fā)展。
通過一系列改革,加上張國友過強的種茶、制茶技術,茶園從生產茶青走上了產茶葉之路,茶葉的品質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所產出的茶葉豪色銀白有光澤、湯色清澈、葉底嫩勻、香郁味醇、回味甘甜、品質優(yōu)良。
“品質,是我們生產的茶葉最好的口碑,制茶就像做人一樣,只有品質好,人品好,才能受人歡迎。”對于自己公司產的茶葉,張國友始終注重品質,無論是從種茶、采茶、制茶,每一道工序,張國友都十分嚴謹、嚴格,保證每一種茶都是該品類的精品。對茶品質的高要求,為張國友的公司打開了市場,自2016年加工廠試生產以來,張國友公司生產的茶葉在市場上取得了不錯的反響,當年就出現(xiàn)了供不應求的現(xiàn)象。
2017年,張國友加大了茶葉的加工量,在季節(jié)性用工高峰期能夠為當?shù)靥峁?0余人就業(yè),實現(xiàn)就業(yè)農民人均增收3000余元。成品茶葉品種也涵蓋白茶、綠茶和紅茶,通過不斷擴大市場,產品遠銷河北等北方城市,勢頭良好,市場前景樂觀。
下一步,張國友計劃著將附近鄉(xiāng)鎮(zhèn)及周邊縣境內的茶園流轉過來,收購茶農的優(yōu)質茶青,壯大公司的生產規(guī)模,帶動附近的茶農一起增收致富。
在創(chuàng)業(yè)期間,張國友不管多忙,都會參加遵義市舉辦的制茶競賽,并通過優(yōu)異的成績,獲得了2015年遵義市職工技能大賽手工制茶競賽二等獎、2016年遵義市職工技能大賽手工制茶競賽一等獎,2017年4月在湄潭舉行的全國手工綠茶制作技能大賽中,張國友經過來自全國100支500余人參賽隊伍歷時3天的激勵角逐,最終獲一等獎,成為正安縣唯一一個該賽一等獎獲得者,乃至遵義市為數(shù)不多的一等獎榮膺者。
“通過一次次的比賽,不僅是對我所學知識的一次檢驗,在與高手的較量中,我不但能學到‘眾家之所長’,更能督促自己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讓自己的‘茶之夢’能夠做得更久,茶之路走得更遠?!睆垏逊畔率掷锏牟璞?,堅定地告訴記者。
十年,足以讓少年蓄起胡渣,步入成熟;十年,足以讓幼苗成長為大樹;十年,足以將“茶”鐫刻進張國友的生命里。
回眸十年茶緣,張國友十分感慨:“與茶相伴的風雨幾載,創(chuàng)業(yè)之旅如逆水行舟,只有堅定信心,不忘初心,用心去沉淀,以‘工匠精神’對待事業(yè),精益求精,才能果敢地搏擊沖浪,到達成功彼岸,方能擁夢入眠?!?/p>
“十年前,茶緣初結,歷經知茶、識茶、品茶、愛茶,如今,茶已經不只是我的一份事業(yè),更是我一生的追求。我用心期待著、努力經營著我與茶的下一個十年,下下一個十年……”眺望眼前的上百畝茶園,張國友的臉上浮現(xiàn)了堅定的笑意。